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6706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2:54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基板、有源元件、第一遮光层、光转换层、透明电极、第二遮光层、电致发光元件、顶电极与光感测元件。第一遮光层位于有源元件上且包括第一开口,光转换层位于第一开口中,透明电极位于第一遮光层与光转换层上且电性连接有源元件,第二遮光层位于透明电极上且包括对应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且电致发光元件位于第二开口中。透明电极位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电致发光元件位于顶电极与透明电极之间。光感测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光感测层,光感测层对应第一开口设置,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电性连接光感测层。

Light emitting device

A light-emitting device includes a substrate, an active element, a first shading layer, a light conversion layer, a transparent electrode, a second shading layer, an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 top electrode and a light sensing element. The first shading layer is located on the active element and includes a first opening, the light conversion layer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opening, the transparent electrode is located on the first shading layer and the light conversion layer an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active element, the second shading layer is located on the transparent electrode and includes a second opening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opening, and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is located in the second opening. The transparent electrod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opening and the second opening, and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top electrode and the transparent electrode. The light sensing element includes a first electrode, a second electrode and a light sensing layer, the light sensing layer is arranged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opening, and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light sensing layer resp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发光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显示面板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显示面板,此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发光装置,每个发光装置包括量子点与对应的有源元件,每个量子点的出光开口可形成一个像素,且这些量子点的出光开口会排列而形成像素阵列,而此像素阵列可用以显示图像。其中每个量子点填有电致发光材料与光转换材料,且每个量子点中的电致发光元件会电性连接至对应的有源元件。显示面板的控制模块可控制每个有源元件,并以有源元件驱动对应的量子点中的电致发光元件,使电致发光材料发光。对应的光转换材料会将电致发光材料所发出的光转换为特定颜色的光,而此特定颜色的光会由对应的出光开口射出。当显示面板的控制模块在同一帧画面给予每个有源元件相同的电压或电流时,每个电致发光材料的出光亮度应该是相同的,而每个光转换材料的出光亮度也应该是相同的,且像素阵列在这一帧画面所呈现的亮度或颜色,整体而言应该是一致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的此种显示面板,即使每个量子点中的电致发光材料接收到的电压或电流是相同的,但对应各量子点的各像素的亮度却可能不一致。原因之一在于工艺上的误差与元件本身的公差,导致量子点中的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或光转换材料的厚度无法完全相同,因此在相同电压或电流下,各个量子点中的电致发光材料的出光亮度可能略有差异,且各个量子点中的光转换材料的出光亮度亦可能略有差异。此外,光转换材料需要将电致发光元件提供的入射光转换特定波长的光,使得由出光开口射出的光会具有特定颜色。但因为光转换材料的厚度有一定限制,原本该被转换的入射光仍会有一定比率漏出。并且,由于各量子点的光转换材料的厚度无法完全相同,因而每个量子点的漏光率亦有差异,这也会造成各像素所发出的光的亮度与色纯度无法完全一致。由此可知,现有显示面板的发光装置会导致色不均(mura)的现象。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光装置,以确保发光装置的出光亮度可符合预期,并降低色不均的现象。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基板、有源元件、第一遮光层、光转换层、透明电极、第二遮光层、电致发光元件、顶电极与光感测元件。有源元件位于基板上,第一遮光层位于有源元件上且包括第一开口,光转换层位于第一开口中,透明电极位于第一遮光层与光转换层上且电性连接有源元件,第二遮光层位于透明电极上且包括对应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且电致发光元件位于第二开口中。其中透明电极位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电致发光元件位于顶电极与透明电极之间。光感测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光感测层,光感测层对应第一开口设置,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电性连接光感测层。综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其可通过光感测元件感测到第一开口的出光亮度,以利于根据此亮度维持或调整有源元件用来驱动电致发光元件的电压或电流,从而确保发光装置的出光亮度可符合预期,并降低色不均的现象。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底视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的2-2线段处的剖面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的发光装置的系统方块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发光装置110基板120有源元件121沟道层122栅极绝缘层123层间绝缘层124第一导体层125第二导体层130第一遮光层131第一开口132第一部分133第二部分140光转换层141色阻层150透明电极160第二遮光层161第二开口170电致发光元件171第一传输层172第二传输层173发光层180顶电极190光感测元件191第一电极192第二电极193光感测层210第三遮光层211第三开口220第一绝缘层230第二绝缘层240封装层250第二光感测元件251第一电极252第二电极253光感测层300控制模块D漏极G栅极ND法线方向S源极W11、W12、W21、W22宽度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与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0的底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2-2线段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发光装置100包括基板110、有源元件120、第一遮光层130、光转换层140、透明电极150、第二遮光层160、电致发光元件170、顶电极180与光感测元件190。有源元件120位于基板110上,且第一遮光层130位于有源元件120上。第一遮光层130包括第一开口131,且光转换层140位于第一开口131中。透明电极150位于第一遮光层130与光转换层140上,且透明电极150是电性连接有源元件120。第二遮光层160位于透明电极150上,且第二遮光层160包括第二开口161,且电致发光元件170位于第二开口161中。第二开口161是对应第一开口131,例如第一开口131与第二开口161是在基板110的法线方向ND上彼此对齐。透明电极150是位于第一遮光层130上,且透明电极150是位于第一开口131与第二开口161之间。顶电极180位于第二开口161远离透明电极150的一侧,电致发光元件170位于顶电极180与透明电极150之间,且电致发光元件170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透明电极150与顶电极180。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电极180亦可位于第二遮光层160上,且顶电极180延伸进入第二开口161中以电性连接电致发光元件170。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有源元件120包括沟道层121、栅极绝缘层122、层间绝缘层123、第一导体层124的栅极G与第二导体层125的源极S与漏极D。沟道层121位于基板110上,栅极绝缘层122位于沟道层121上,栅极G位于栅极绝缘层122上,而栅极绝缘层122位于栅极G与沟道层121之间。层间绝缘层123位于栅极G与栅极缘层上,源极S与漏极D位于层间绝缘层123上,且层间绝缘层123位于源极S与栅极G之间以及漏极D与栅极G之间。栅极G是由第一导体层124形成,例如在第一导体层124形成于栅极绝缘层122上之后,进一步使第一导体层124图案化而形成栅极G。源极S与漏极D是由第二导体层125形成,例如在第二导体层125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包括:/n一基板;/n一有源元件,位于该基板上;/n一第一遮光层,位于该有源元件上且包括一第一开口;/n一光转换层,位于该第一开口中;/n一透明电极,位于该第一遮光层与该光转换层上且电性连接该有源元件;/n一第二遮光层,位于该透明电极上且包括对应该第一开口的一第二开口;/n一电致发光元件,位于该第二开口中,其中该透明电极位于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之间;/n一顶电极,其中该电致发光元件位于该顶电极与该透明电极之间;以及/n一光感测元件,包括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与一光感测层,该光感测层对应该第一开口设置,且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分别电性连接该光感测层。/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7 TW 1081018921.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一基板;
一有源元件,位于该基板上;
一第一遮光层,位于该有源元件上且包括一第一开口;
一光转换层,位于该第一开口中;
一透明电极,位于该第一遮光层与该光转换层上且电性连接该有源元件;
一第二遮光层,位于该透明电极上且包括对应该第一开口的一第二开口;
一电致发光元件,位于该第二开口中,其中该透明电极位于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之间;
一顶电极,其中该电致发光元件位于该顶电极与该透明电极之间;以及
一光感测元件,包括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与一光感测层,该光感测层对应该第一开口设置,且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分别电性连接该光感测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位于该基板与该有源元件之间,且该第二电极位于该有源元件与该第一遮光层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还包括一第三遮光层,其中该第三遮光层位于该基板与该有源元件之间且包括对应该第一开口的一第三开口,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三遮光层整合为一体,且该光感测层接触该第三遮光层且邻近该第三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三遮光层的厚度大于50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有源元件包括:
一沟道层,位于该基板上;
一栅极,位于该沟道层上;
一栅极绝缘层,位于该栅极与该沟道层之间;
一源极与一漏极,分别电性连接至该沟道层;以及
一层间绝缘层,位于该源极与该栅极之间以及该漏极与该栅极之间,
其中该第一遮光层包括:
一第一部分,实质上覆盖该有源元件;以及
一第二部分,连接该第一部分,该第二部分穿入该层间绝缘层与该栅极绝缘层,且该第一开口贯穿该第二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位于该光感测层与该层间绝缘层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层间绝缘层与该栅极绝缘层位于该第二电极与该光感测层之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启圣蔡庭玮詹钧翔李欣浤范铎正蔡旻锦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TW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