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摄像装置及变倍光学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6399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系统、摄像装置及变倍光学系统。一种光学系统,能够对折射率不同的多个物体侧介质进行摄影,其特征在于,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被固定的前侧透镜组和后侧透镜组构成,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至少两个移动透镜组,在进行所述物体侧介质的变更时,使所述后侧透镜组内的至少两个移动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

Optical system, camera and zoom optical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optical system, an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a zoom optical system. An optical system capable of photographing a plurality of object side media with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ex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is composed of a front side lens group and a rear side lens group whose positions in the optical axis direction arranged successively from the object side are fixed. The rear side lens group has at least two moving lens groups. When changing the object side media, at least The two moving lens groups move along the optical ax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摄像装置及变倍光学系统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5年1月20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5/000235、国家申请号为201580005222.5、专利技术名称为“光学系统、摄像装置以及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系统、摄像装置以及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能够对折射率不同的多个介质(例如,空气和水)使用的光学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以往提出了水陆两用变倍镜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1133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15968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1596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以往的光学系统中,不能说对各介质的像差校正是充分的。另外,在以往的水陆两用变倍镜头中,在水中摄影状态下,无法进行变倍,或者需要安装辅助镜头系统,从而便利性不佳。另外,不存在在陆上摄影状态和水中摄影状态这两个状态下,从远距离到近距离整个摄影距离上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的镜头。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第1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能够对折射率不同的多个物体侧介质进行摄影,其中,所述光学系统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被固定的前侧透镜组和后侧透镜组构成,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至少两个移动透镜组,在进行所述物体侧介质的变更时,使所述后侧透镜组内的至少两个移动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第1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设备具备上述第1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第1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该光学系统能够对折射率不同的多个物体侧介质进行摄影,其中,以如下方式将各透镜配置于镜头镜筒内: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被固定的前侧透镜组和后侧透镜组构成,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至少两个移动透镜组,在进行所述物体侧介质的变更时,使所述后侧透镜组内的至少两个移动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第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能够在具有第1折射率的第1介质中的第1摄影状态以及具有第2折射率的第2介质中的第2摄影状态中进行切换,所述第2折射率不同于所述第1折射率,其中,包括第1透镜组以及比所述第1透镜组配置于像侧的第2透镜组,在所述第1介质中的变倍时和所述第2介质中的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在不改变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而从所述第1摄影状态向所述第2摄影状态进行切换时,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在第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中,优选的是,配置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组在进行变倍时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被固定。关于第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优选的是,包括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关于第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优选的是,在从所述第1摄影状态向所述第2摄影状态进行切换时,使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关于第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优选的是,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0<R1/Enpw<4.00其中,R1: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Enpw:从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到所述光学系统的所述第2摄影状态的广角端状态下的无限远摄影状态中的近轴入瞳位置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关于第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优选的是,满足以下的条件式:其中,所述第1透镜组在所述第2介质中的光焦度,所述光学系统在所述第2摄影状态中的广角端状态下的光焦度。关于第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优选的是,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30<Δ2w/Δ3w<1.20其中,Δ2w:从所述第2摄影状态中的广角端状态下的无限远摄影状态向所述第1摄影状态中的广角端状态下的无限远摄影状态进行切换时的所述第2透镜组的移动量,Δ3w:从所述第2摄影状态中的广角端状态下的无限远摄影状态向所述第1摄影状态中的广角端状态下的无限远摄影状态进行切换时的所述第3透镜组的移动量。关于第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优选的是,满足以下的条件式:其中,所述第2透镜组在所述第2介质中的光焦度,所述光学系统在所述第2摄影状态中的广角端状态下的光焦度。关于第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优选的是,满足以下的条件式:其中,所述第3透镜组在所述第2介质中的光焦度,所述第4透镜组在所述第2介质中的光焦度。在第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中,优选的是,所述具有第1折射率的第1介质为水,所述具有第2折射率的第2介质为空气。第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设备具备上述第2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第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该光学系统能够在具有第1折射率的第1介质中的第1摄影状态以及具有第2折射率的第2介质中的第2摄影状态中进行切换,所述第2折射率不同于所述第1折射率,其中,以如下方式将各透镜配置于镜头镜筒内:包括第1透镜组以及比所述第1透镜组配置于像侧的第2透镜组,在所述第1介质中的变倍时和所述第2介质中的变倍时,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在不改变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而从所述第1摄影状态向所述第2摄影状态进行切换时,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第3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能够在具有第1折射率的第1介质中的第1摄影状态以及具有第2折射率的第2介质中的第2摄影状态中进行切换,所述第2折射率不同于所述第1折射率,其中,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第1透镜组和至少三个透镜组,通过将所述第1透镜组在光轴上的位置固定并使所述三个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沿着光轴移动来进行变倍,通过使所述三个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第1对焦透镜组而沿着光轴移动来进行所述第1介质中的对焦,通过使所述三个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第2对焦透镜组而沿着光轴移动来进行所述第2介质中的对焦,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与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的结构和移动轨迹的至少一方不同。在第3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中,优选的是,所述三个透镜组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组,在所述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组中位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组为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在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的像侧且沿着光轴依次排列的透镜组为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在第3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中,优选的是,当状态在所述第1摄影状态与所述第2摄影状态之间变化时,使所述三个透镜组中的至少两个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在第3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中,优选的是,所述三个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构成,通过使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在第3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中,优选的是,所述具有第1折射率的第1介质为水,所述具有第2折射率的第2介质为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系统,能够对折射率不同的多个物体侧介质进行摄影,其特征在于,/n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被固定的前侧透镜组和后侧透镜组构成,/n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至少两个移动透镜组,/n在进行所述物体侧介质的变更时,使所述后侧透镜组内的至少两个移动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120 JP 2014-007358;20140120 JP 2014-007973;201.一种光学系统,能够对折射率不同的多个物体侧介质进行摄影,其特征在于,
由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被固定的前侧透镜组和后侧透镜组构成,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至少两个移动透镜组,
在进行所述物体侧介质的变更时,使所述后侧透镜组内的至少两个移动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至少两个负透镜组,
在进行所述物体侧介质的变更时,使所述后侧透镜组内的至少两个负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2.000<R1/Ymax<8.000
其中,
R1:所述前侧透镜组的配置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成分的物体侧面的曲率半径,
Ymax:最大像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被固定的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第3透镜组及第4透镜组,
所述前侧透镜组由所述第1透镜组构成,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所述第2透镜组、所述第3透镜组及所述第4透镜组,
在进行所述物体侧介质的变更时,使所述第2透镜组和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物体侧介质的折射率无关地,能够通过使所述第2透镜组、所述第3透镜组及所述第4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来进行变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变倍时和所述物体侧介质的变更时变化,
使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所述物体侧介质的变更时变化,
使所述第3透镜组与所述第4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变倍时和所述物体侧介质的变更时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物体侧介质从低折射率介质向高折射率介质进行变更时,
使所述第2透镜组沿着光轴向像面方向移动,
使所述第3透镜组沿着光轴向物体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物体侧介质的变更时,
在变更前的介质中的摄影状态和变更后的介质中的摄影状态中的至少一方中,在无限远摄影状态下的变倍时使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恒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物体侧介质从低折射率介质向高折射率介质进行变更时,
当在光轴方向上平行移动时,所述低折射率介质中的摄影状态下的所述第2透镜组在变倍时的移动轨迹与所述高折射率介质中的摄影状态下的所述第2透镜组的移动轨迹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物体侧介质的折射率无关地,通过使所述第3透镜组作为对焦透镜组而沿着光轴移动来进行对焦。


11.根据权利要求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芝山敦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