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向细胞递送目标分子的生物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25603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09:44
一种向细胞递送目标分子的生物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生物芯片包括分子递送区域和NFC模块,所述分子递送区域和所述NFC模块设置在柔性基底上,其中所述分子递送区域包括在所述柔性基底上形成的微电极阵列,在所述微电极阵列上形成的微通道阵列以及所述微通道阵列上覆盖的纳米多孔膜,所述NFC模块包括NFC电路和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NFC电路相连,所述NFC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微电极阵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柔性基底上的针电极相连。

Biochip for delivering target molecules to cells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A biochip for delivering target molecules to cell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biochip includes a molecular delivery area and an NFC module, the molecular delivery area and the NFC module are arranged on a flexible substrate, wherein the molecular delivery area includes a microelectrode array formed on the flexible substrate, a microchannel array formed on the microelectrode array and The NFC module includes an NFC circuit and an antenna, the antenna is connected with the NFC circuit, one end of the NFC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croelectrode array,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needle electrode on the flexible subst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向细胞递送目标分子的生物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芯片
,具体为一种可直接贴皮并直接将目标分子递送到细胞内的生物医学纳米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基因治疗目前是治疗皮肤癌症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直接在皮肤细胞内导入外源性基因分子,改变胞内目标基因的表达,最终实现癌细胞死亡的目的;同时,基因分子对正常皮肤细胞不产生影响。在正常细胞环境中,这些外源性分子无法直接跨越细胞膜,进入细胞并产生作用。因此,基因治疗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快速、高效、安全地将基因分子直接在体导入到目标皮肤细胞中。常见的在体基因转染技术,包括病毒载体、化学载体以及物理方法。病毒载体具有非常高(>90%)的基因转染效率,但其自身基因片段亦会进入到目标细胞的细胞核内,并具有较高的表达可能性。因此,采用病毒载体进行基因转染,在临床实验中经常被报道引起癌变或副作用等问题。长久以来,该技术的安全性是阻碍其临床推广的根本原因。化学载体主要基于人工合成微纳米粒子,携带外源基因,通过人体长循环输送到目标器官,并通过细胞膜的内吞作用将基因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向细胞递送目标分子的生物芯片,包括分子递送区域和NFC模块,所述分子递送区域和所述NFC模块设置在柔性基底上,其中所述分子递送区域包括所述柔性基底上形成的微电极阵列,所述微电极阵列上形成的微通道阵列以及所述微通道阵列上覆盖的纳米多孔膜,所述NFC模块包括NFC电路和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NFC电路相连,所述NFC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微电极阵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柔性基底上的针电极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向细胞递送目标分子的生物芯片,包括分子递送区域和NFC模块,所述分子递送区域和所述NFC模块设置在柔性基底上,其中所述分子递送区域包括所述柔性基底上形成的微电极阵列,所述微电极阵列上形成的微通道阵列以及所述微通道阵列上覆盖的纳米多孔膜,所述NFC模块包括NFC电路和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NFC电路相连,所述NFC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微电极阵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柔性基底上的针电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芯片,其中,所述微通道阵列包括一个或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内的微通道相互连通;优选地,各分区的一端与进液口相连,另一端与出液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芯片,其中,所述微电极阵列中的微电极的尺寸为20μm×20μm-80μm×8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芯片,其中,所述柔性基底由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芯片,其中,所述纳米多孔膜的孔径为200-800nm,优选为400-600nm;优选地,所述纳米多孔膜的孔密度为0.5×106-5×106个/cm2;优选地,所述纳米多孔膜的厚度为1-20μm,例如5μm、10μm、15μm;优选地,所述纳米多孔膜由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芯片,其中,所述生物芯片还包括阻抗传感器,所述阻抗传感器与所述NFC电路相连。


7.一种权利要求1-6所述生物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凌乾郝永存常洪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