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剪切力实验的细胞培养生物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336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22:01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剪切力实验的细胞培养生物芯片,其特征在于:在长方形的芯片一端有2排共4个注射孔,注射孔与V通道沿长方形芯片的两条长边,呈“Y”型汇流到左右对称的2条连接通道。2条连接通道分别连接有1个矩形培养区和1个锥形培养区。与现有的设计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芯片具有下列有益效果,比普通芯片设置了不同剪切力的培养系统,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施加不同的剪切力,达到即时、有效、微量观测。能够在检测的时间段内进行实时监测,控制营养物质的输入速率,保证检测的可靠性,使得结果更能反应真实的干细胞生长环境,掌握剪切力对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Cell culture biochip for shear force experiment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ulture of biological chip for shear stress experimental cell,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re are 2 rows of 4 injection holes in one end of the rectangular chip, two long side injection hole and the V channel along the rectangular chip, with \Y\ type bus to symmetrical 2 connecting channel. The 2 connecting passag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1 rectangular culture areas and 1 conical culture area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desig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beneficial effects of chip, the culture system of different shear stress settings than ordinary chips, a shearing force is applied in different stem cell culture process, to achieve real-time, effective and micro observation. Can perform real-time monitoring in time detection, the input rate control of nutrients,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detection result can stem cell growth environment true, master the effect of shear stress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剪切力实验的细胞培养生物芯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细胞培养的生物芯片,从使用上讲,是一种运用在细胞培养实验中的用于剪切力实验的细胞培养生物芯片。
技术介绍
生物芯片是近20年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生物芯片用途广泛,在生命科学研究及实践、医学科研及临床、药物设计、环境保护、农业、军事等各个领域。因为其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符合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工业化运作原则,在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细胞培养等领域,具有非常强大的运用前景。这些无疑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传统的生物芯片技术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生物芯片采用的是离体的基因与蛋白分子,经历从细胞内环境提取、分离、提纯、表面粘附、分子结合等等一系列处理之后,处理后的细胞发生变化,并不能起到及时观察,分析的作用。所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生物芯片的设计思路,设计一种能形成实时观察对比的芯片。在对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研究中,细胞力学实验经常用到,模拟体内流体,细胞探究对不同剪切力的影响是其中的一项,但目前缺乏用于剪切力实验的细胞培养生物芯片,已达到能够获取模拟流体力学条件下的细胞对剪切力的实时反映状况。因此,需要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剪切力实验的细胞培养生物芯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是一种用于剪切力实验的细胞培养生物芯片,其特征在于:在长方形的芯片一端有2排共4个注射孔,注射孔两两为一对,每对2个注射孔各自分别连接一条共2条V通道,2条V通道沿长方形芯片的两条长边,呈“Y”型汇流到左右对称的2条连接通道,“Y”型开口朝向芯片的两侧。2条连接通道拐弯后平行于芯片的长边,伸向芯片的另一端;左右2条连接通道在芯片的中部,分别连接有1个矩形培养区和1个锥形培养区,两个培养区对称分布在芯片中部的两侧。这两个培养区主要作用是培养活细胞生长,用于检测活细胞。2个培养区另一端,各连接有连接通道,2条连接通道最后汇流到在芯片另一端中部的1个矩形废液池,矩形废液池通过排出通道与排出口连接。优选的,所述芯片的矩形培养区和锥形培养区的的形状都保持了拐角的直角,以模拟涡流对细胞的影响。芯片的锥形培养区的锥尖有朝矩形废液池一端的和锥尖朝注射孔一端的2种规格。这样设计便于数据的实验对比和验证。优选的,所述矩形培养区和锥形培养区内部宽度不同,能在相同的培养液流速下,由于矩形培养区和锥形培养区的宽窄不同,造成矩形培养区和锥形培养区内部的剪切力不同。细胞在矩形培养区和锥形培养区中进行培养,对比分析出在不同剪切力的作用下干细胞的分化情况,并能够依据实验要求根据流体力学公式计算,调整研究不同的宽度下的剪应力,研究相同或者不相同流速下产生的剪应力变化对细胞的影响。但是矩形培养区和锥形培养区的底面高度,在进口处和出口处高度都相同,即底面有坡度时,矩形培养区和锥形培养区的两个底面的坡度都一致。这样便于保证实验数据的对比。优选的,所述芯片的制作材质都是透明材质,这样保证芯片能够在显微镜或CCD下检测。所述芯片在矩形培养区和锥形培养区的区域上都加工有网格刻线,以便于细胞定位和流体模拟时对细胞剪切力的定位。本技术芯片的优点:在良好的细胞培养环境下,通过在芯片上的实验操作,能够起到同时定量定向的实验观测对比,从而使研究剪切力对细胞的影响实验更加方便,减少了即时观测的实验时间和误差。与现有的设计相比,本技术芯片具有下列有益效果:比普通芯片设置了不同剪切力的培养系统,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施加不同的剪切力,达到即时、有效、微量观测。能够在检测的时间段内进行实时监测,控制营养物质的输入速率,保证检测的可靠性,使得结果更能反应真实的干细胞生长环境,掌握剪切力对干细胞分化的影响,为后续工作做准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规格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规格的俯视示意图。其中:1.矩形废液池;2.排出通道;3.矩形培养区;4.连接通道;5.V通道;6.注射孔;7.锥形培养区;8.排出口;9.网格刻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进一步对本技术加以说明。操作步骤如下:从长方形的芯片一端的注射孔6分别成对注入干细胞和营养液,定期通过注射孔6补给相应的营养物质,保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把注射孔6成对分组,做为对照组。营养物质直接被运送到培养区内,用于即时观测细胞的生长。待细胞贴壁生长后,从两对注射孔6持续注入细胞培养液,流态的培养液流过矩形培养区3和锥形培养区7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于细胞。在特定的实验培养条件下,矩形培养区3和锥形培养区7能够起到对比作用。待细胞贴壁生长24h后,可直接通过高清摄像机或DVD检测剪切力作用下细胞的分化情况。网格刻线9起到芯片不同流体部位的细胞定位作用。矩形废液池1将培养池中干细胞的代谢产物或者是多余的注射物质暂时储存的空间,保证干细胞的正常培养环境。最后矩形废液池1的废液通过排出通道2与最终排出口8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剪切力实验的细胞培养生物芯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剪切力实验的细胞培养生物芯片,其特征在于:在长方形的芯片一端有2排共4个注射孔(6),注射孔(6)两两为一对,每对2个注射孔(6)各自分别连接一条共2条V通道(5),2条V通道(5)沿长方形芯片的两条长边,呈“Y”型汇流到左右对称的2条连接通道(4);2条连接通道(4)拐弯后平行于芯片的长边,伸向芯片的另一端;左右2条连接通道(4)在芯片的中部,分别连接有1个矩形培养区(3)和1个锥形培养区(7),两个培养区对称分布在芯片中部的两侧;2个培养区另一端,各连接有连接通道(4),2条连接通道(4)最后汇流到在芯片另一端中部的1个矩形废液池(1),矩形废液池(1)通过排出通道(2)与排出口(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剪切力实验的细胞培养生物芯片,其特征在于:在长方形的芯片一端有2排共4个注射孔(6),注射孔(6)两两为一对,每对2个注射孔(6)各自分别连接一条共2条V通道(5),2条V通道(5)沿长方形芯片的两条长边,呈“Y”型汇流到左右对称的2条连接通道(4);2条连接通道(4)拐弯后平行于芯片的长边,伸向芯片的另一端;左右2条连接通道(4)在芯片的中部,分别连接有1个矩形培养区(3)和1个锥形培养区(7),两个培养区对称分布在芯片中部的两侧;2个培养区另一端,各连接有连接通道(4),2条连接通道(4)最后汇流到在芯片另一端中部的1个矩形废液池(1),矩形废液池(1)通过排出通道(2)与排出口(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晓玲徐文峰解文月罗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