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气后盖及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4994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灯密封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防漏气后盖及车灯。其中防漏气后盖包括后盖本体,后盖本体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后盖本体上还设有安装孔和定位件,安装孔用于安装固定后盖本体和车灯本体的紧固件,定位件用于与车灯本体连接以防止后盖本体翻转,安装孔的上端面与密封槽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X为2mm‑4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安装孔整体下移,紧固件的上端面与密封槽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增大,安装紧固件时,增设的定位件有效防止了后盖本体的翻转,在保证密封圈厚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了密封圈的压缩量,使得车灯本体与后盖本体之间的气密性增加。

A kind of air leakage proof back cover and lam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amp sealing, and discloses an air leakage proof back cover and a lamp. The air leakage proof back cover includes the back cover body, the back cov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ealing groove, the seal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sealing ring, the back cover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mounting hole and a positioning part, the mounting hole is used to install and fix the fastener of the back cover body and the lamp body, the positioning part is used to connect with the lamp body to prevent the back cover body from turning over, the distance X betwee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mounting hole an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sealing groove 2mm \u2011 4mm.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mounting hole moves down as a whol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fastener an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seal groove increases. When installing the fastener, the additional positioning part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turnover of the back cover body.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seal ring remains unchanged, the compression amount of the seal ring increases, and the air tightness between the lamp body and the back cover body increa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气后盖及车灯
本技术涉及车灯密封
,尤其涉及一种防漏气后盖及车灯。
技术介绍
随着灯具的不断发展,原先简单的后盖结构也日渐复杂,而复杂的后盖结构需要有稳定可靠的配合定位来实现,从而使后盖结构保持较好的气密性。然而,在安装后盖时,后盖密封圈所在平面与灯体螺钉柱所在平面距离太近,造成密封圈压缩量不足,导致气密失效。密封圈在后盖与灯体中间,用厚度正常的密封圈则压缩量不足,若密封圈厚度太大,打螺钉时后盖会翻转,影响安装。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后盖紧固结构来保证后盖的气密性,防止因为气密不良引起的整灯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气后盖及车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密封圈压缩量不足而导致的气密弱和由于增加密封圈厚度而导致安装后盖时后盖易翻转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气后盖,包括后盖本体,所述后盖本体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后盖本体上还设有安装孔和定位件,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后盖本体和车灯本体的紧固件,所述定位件用于与所述车灯本体连接以防止所述后盖本体翻转,所述安装孔的上端面与所述密封圈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X为2mm-4mm。作为一种防漏气后盖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件为环状结构,并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凸设于所述后盖本体的底面上。作为一种防漏气后盖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件的内壁上设有加强筋。作为一种防漏气后盖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筋的数量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定位件的内壁周向设置。作为一种防漏气后盖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槽底部设有凸筋,在所述车灯本体上安装所述防漏气后盖时,所述凸筋能够压缩所述密封圈。作为一种防漏气后盖的优选方案,所述凸筋的截面形状包括三角形。作为一种防漏气后盖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槽沿所述后盖本体周向分布。作为一种防漏气后盖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孔的数量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后盖本体周向分布。一种车灯,包括车灯本体和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防漏气后盖,所述车灯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件配合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能够卡接于所述定位件内使所述后盖本体固定于所述车灯本体上。作为一种车灯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件内设有固定孔,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固定孔,使所述后盖本体紧固于所述车灯本体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安装孔整体下移,安装孔的上端面低于现有技术的安装孔的下端面,紧固件的上端面与密封圈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增大,安装紧固件时,增设的定位件有效防止了后盖本体的翻转,在保证密封圈厚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了密封圈的压缩量,使得车灯本体与后盖本体之间的气密性增加,后盖装配于车灯本体上的合格率增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漏气后盖在一个方向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漏气后盖在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后盖本体和密封圈的剖示图;图4是本技术图3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漏气后盖和车灯本体的示意图。图中:1-后盖本体,11-安装孔,12-定位件,121-加强筋,13-密封槽,131-凸筋,14-密封圈,2-紧固件,3-车灯本体,31-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漏气后盖,其包括后盖本体1和定位件12,后盖本体1上设有密封槽13,密封槽13内设有密封圈14,后盖本体1上还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的中心轴线与密封圈14所在的平面垂直,安装孔11内设有紧固件2,紧固件2用于固定后盖本体1和车灯本体3,本实施例的紧固件2为螺钉。安装孔11的上端面与密封圈14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X在2mm-4mm,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X为2mm。本实施例的定位件12用于防止后盖本体1的翻转,本实施例的定位件为环状结构,并沿安装孔11周向凸设于后盖本体1的底面上。当然,本技术的定位件12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这种沿安装孔11周向凸设在后盖本体1的底面上,还可以是仅凸设于后盖本体1的底面上,并不是沿安装孔11周向设置的情况,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安装孔11的数量包括三个,其中两个安装孔11位于后盖本体1的一端,另一个安装孔11位于后盖本体1的另一端。当然,本技术安装孔11的数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三个,还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于三个,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些安装孔11均沿后盖本体1周向分布。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安装孔11整体下移,安装孔11的上端面低于现有技术的安装孔11的下端面,紧固件2的上端面与密封圈14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增大,安装紧固件2时,增设的定位件12有效防止了后盖本体1的翻转,在保证密封圈14厚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了密封圈14的压缩量,使得车灯本体3与后盖本体1之间的气密性增加,提高了装配后盖与车灯本体3时的合格率。如图2所示,本实施定位件12的内壁上还设有加强筋121,加强筋121沿紧固件2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加强筋121的个数为四个,四个加强筋121沿定位件12的内壁周向均匀设置。当然,本技术加强筋121的个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四个,还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多于四个,具体个数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些加强筋121沿定位件12的内壁周向设置。本实施例的密封槽13沿后盖本体1周向连续环向分布,密封槽13底部设有凸筋131,如图3和图4所示,在车灯本体3上安装防漏气后盖时,凸筋131能够压缩密封圈14,使密封圈14的压缩量增加,该凸筋131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当然,本技术的加强筋121的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气后盖,包括后盖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本体(1)上设有密封槽(13),所述密封槽(13)内设有密封圈(14),所述后盖本体(1)上还设有安装孔(11)和定位件(12),所述安装孔(11)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后盖本体(1)和车灯本体(3)的紧固件(2),所述定位件(12)用于与所述车灯本体(3)连接以防止所述后盖本体(1)翻转,所述安装孔(11)的上端面与所述密封圈(14)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X为2mm‑4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气后盖,包括后盖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本体(1)上设有密封槽(13),所述密封槽(13)内设有密封圈(14),所述后盖本体(1)上还设有安装孔(11)和定位件(12),所述安装孔(11)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后盖本体(1)和车灯本体(3)的紧固件(2),所述定位件(12)用于与所述车灯本体(3)连接以防止所述后盖本体(1)翻转,所述安装孔(11)的上端面与所述密封圈(14)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X为2mm-4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气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12)为环状结构,并沿所述安装孔(11)的周向凸设于所述后盖本体(1)的底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气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12)的内壁上设有加强筋(1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气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21)的数量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加强筋(121)沿所述定位件(12)的内壁周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气后盖,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岳俞刚张世兴李嘉舜朱晨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