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钣件翻边加工过程同步切除连料带的冲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4125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钣件翻边加工过程同步切除连料带的冲压结构,包括:冲头座、压料板、下刀和设置于所述冲头座底部的冲头,所述冲头座与所述压料板设置于所述下刀的上方,所述冲头的下表面、所述压料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刀的上表面相平行,所述下刀设置于所述压料板的正下方,所述冲头座与所述压料板相邻设置,在所述冲头的正下方设置有下刀口,所述冲头在靠近压料板一侧的下边缘与靠近下刀口一侧的所述下刀的上边缘能够相互卡合。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改变了传统需要单独对连料带进行切除的工艺,在冲压过程利用冲头与下刀进行挤压切割,既不会对钣件形状造成影响,也不必增加加工环节,实现了在对钣件翻边加工过程的连续加工。

A stamping structure for cutting the strip in the process of flang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amping structure for synchronously cutting the connecting strip during the flanging process of a sheet metal part, which comprises a punch seat, a pressing plate, a lower cutter and a punch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punch seat. The punch seat and the pressing plate are arranged above the lower cutter,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punch,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pressing plate are parallel to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wer cutter, and the lower surface is parallel to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wer cutter A knife is arranged under the pressing plate, the punch seat is adjacent to the pressing plate, and a lower knife edge is arranged under the punch, and the lower edge of the punch near the side of the pressing plate and the upper edge of the lower knife near the side of the lower knife edge can be mutually clamped.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of cutting the continuous strip separately. In the stamping process, the punch and the lower knife are used for extrusion cutting, which will not affect the shape of the sheet metal part, nor need to increase the processing link, thus realizing the continuous processing during the flanging process of the sheet metal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钣件翻边加工过程同步切除连料带的冲压结构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在钣件翻边加工过程同步切除连料带的冲压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对于钣件加工方法有三种:单工序冲压模、传送模和级进模。单工序冲压模是在模具上只有一个加工工位,而且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类冲压加工工艺。传送模也可以称为多工位的冲压模,它是在原有的单工序冲压模的基础上加入自动传送系统。级进模由多个工位组成,各工位完成不同的加工,但是各工位顺序关联,可以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一系列不同的冲压加工。同时生产的安全性以及生产效率高。随着行业的发展,对钣件加工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大多采用传送模和级进模进行钣件的快速冲压生产。当利用级进模对钣件四周进行冲压翻边时,由于钣件结构复杂,经常会存在连料带难以同步切除的问题。因此,为了实现连续加工,通常都需要对数模的形状进行更改来实现加工,但是这常常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不得不对传送模进行改进,因此增加了模具的复杂度,并使生产成本增加巨大。如果不想增加生产成本则只能依靠人工传送的单工序模具,又使钣件加工效率降低,加工周期长,根本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级进模对钣件四周进行冲压翻边时同步切除连料带的冲压结构,其结构简单,未增加模具的复杂度,且不会间断加工过程,未延长加工周期。本技术的在钣件翻边加工过程同步切除连料带的冲压结构,包括:冲头座、压料板、下刀和设置于所述冲头座底部的冲头,所述冲头座与所述压料板设置于所述下刀的上方,所述冲头的下表面、所述压料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刀的上表面相平行,所述下刀设置于所述压料板的正下方,所述冲头座与所述压料板相邻设置,在所述冲头的正下方设置有下刀口,所述冲头在靠近压料板一侧的下边缘与靠近下刀口一侧的所述下刀的上边缘能够相互卡合。进一步的,所述压料板分为左压料板和右压料板,所述冲头座设置于所述左压料板和所述右压料板的中间,所述左压料板的正下方对应设置有左下刀,所述右压料板的正下方对应设置有右下刀,所述下刀口位于所述左下刀和所述右下刀中间。更进一步的,所述冲头的下表面呈矩形。更进一步的,所述左下刀的右侧面与所述右下刀的左侧面为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平面,所述下刀口的形状呈长方体形状。更进一步的,所述左下刀的右侧面与所述右下刀的左侧面之间的距离在下刀口上部的位置小于在下刀口下部的位置,下刀口的截面形状类似于“凸”字形。进一步的,所述压料板的数量为一个,设置于所述冲头座的任意一侧,所述下刀与所述冲头相靠近一侧的边缘与所述冲头相对应的边缘能够相互卡合。利用本技术的在钣件翻边加工过程同步切除连料带的冲压结构将传统的直接切除连料带的加工方式改为对钣件进行挤压切除,使得四周翻边的钣件既可以保持基本形状的不变又可以与连料带切断,快速生产钣件。本技术的冲压结构简单,未增加生产成本,此外,利用本技术的冲压结构进行钣件冲压时不需要对钣件进行设变处理,不会额外增加设计和制作的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在进行挤压切除连料带时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连料带被挤压切除时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作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在钣件翻边加工过程同步切除连料带的冲压结构,包括:冲头座1、左压料板21、右压料板22、左下刀31、右下刀32和设置于冲头座底部的冲头4。冲头座1设置于左压料板21和右压料板22的中间位置,且左压料板21和右压料板22以及冲头座1的顶部与不同的驱动装置连接,因而能够实现对压料板2与冲头座1的分别控制。左下刀31设置于左压料板21的下方,右下刀32设置于右压料板22的下方,左下刀31和右下刀32的中间缺口形成了下刀口5。在本实施例中,冲头4的下表面呈矩形,左下刀31的右侧面与右下刀32的左侧面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平行平面,下刀口5的形状呈长方体形状。因而,在冲头4向下刀口运动时,冲头4与下刀口5相嵌合,冲头4的刀头与下刀3的边缘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的挤压切割结构,当冲头4继续向下运动时,连料带被挤压脱落。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冲压结构能够在一次冲压操作完成两个侧边的连料带切割动作。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为了避免挤压掉的连料带在冲头4的挤压下对下刀31的磨损,可以进一步将左下刀31和右下刀32下部的间距增大,使得左下刀31和右下刀32下部的间距大于上部的间距,将下刀口5的横截面呈现为“凸”字形状。如图5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变型结构,压料板2的数量由前两个实施例中的两个变为一个,设置于冲头座1的侧面(可以为左侧面或右侧面),在压料板2的正下方设置有下刀3,冲头4与下刀3的顶部侧边缘形成如图2所示的挤压切割结构,从而实现对连料带的挤压切割。这种冲压结构一次只能完成对一个侧边连料带的切割,其结构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种结构更加简单,且对下刀3与冲头4的形状限制相对较小,只需保证冲头4与下刀3接触一侧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对于冲头4与下刀3其他侧面的形状不受限制。本技术的冲压结构在工作时,冲头和压料板一同向下运动,压料板先压住钣件将钣件定位,冲头继续向下运动到与钣件接触,此时冲头刀口与下模刀口接触,进而通过挤压作用将钣件与连料带切除。利用本技术的冲压结构能够使需要对四周翻边的钣件在保持基本形状的不变的前提下将连料带切断,生产效率提高。而且,本技术的冲压结构简单,未增加生产成本,此外,利用本技术的冲压结构进行钣件冲压时不需要对钣件进行设变处理,不会额外增加设计和制作的周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钣件翻边加工过程同步切除连料带的冲压结构,包括:冲头座、压料板、下刀和设置于所述冲头座底部的冲头,所述冲头座与所述压料板设置于所述下刀的上方,所述冲头的下表面、所述压料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刀的上表面相平行,所述下刀设置于所述压料板的正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座与所述压料板相邻设置,在所述冲头的正下方设置有下刀口,所述冲头在靠近压料板一侧的下边缘与靠近下刀口一侧的所述下刀的上边缘能够相互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钣件翻边加工过程同步切除连料带的冲压结构,包括:冲头座、压料板、下刀和设置于所述冲头座底部的冲头,所述冲头座与所述压料板设置于所述下刀的上方,所述冲头的下表面、所述压料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刀的上表面相平行,所述下刀设置于所述压料板的正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座与所述压料板相邻设置,在所述冲头的正下方设置有下刀口,所述冲头在靠近压料板一侧的下边缘与靠近下刀口一侧的所述下刀的上边缘能够相互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钣件翻边加工过程同步切除连料带的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板分为左压料板和右压料板,所述冲头座设置于所述左压料板和所述右压料板的中间,所述左压料板的正下方对应设置有左下刀,所述右压料板的正下方对应设置有右下刀,所述下刀口位于所述左下刀和所述右下刀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轶珉沈磊刘宏帅陈笑程耀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通力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