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3115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08:37
一种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包括束管(6)和布置在束管(6)外层的感温光缆(7),所述束管(6)外侧至少设有两级护层,分别为第一级护层和第二级护层,所述第一级护层包裹在束管(6)上,其内设有钢丝绳(4)和填充绳(5),所述第一级护层外侧设有第二级护层,第二级护层内设有钢带(3),所述护层最外侧包裹有护套层,所述护套层包括阻燃护套(1)和内护套(2);所述感温光缆(7)位于束管(6)外侧的第一级护层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更适合煤矿采空区发火监测需求,且抗砸、抗压,提高了束管在采空区的存活率,同时可通过感温光缆监测束管沿线温度场的分布,及时准确判断火灾位置。

An intelligent bundle tube composite cable for ignition and temperature sensing and its installation metho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re temperature sensing intelligent bundle tube composite pipe cable, which comprises a bundle tube (6) and a temperature sensing optical cable (7) arranged on the outer layer of the bundle tube (6). The outer side of the bundle tube (6)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layers of protective layer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a first layer and a second layer. The first layer of protective layer is wrapped on the bundle tube (6),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steel wire rope (4) and a filling rope (5),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layer of protectiv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layer, and the second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layer A steel strip (3) is arranged in the protective layer, and the outermost side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is wrapped with a protective layer, which includes a flame-retardant sheath (1) and an inner sheath (2);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optical cable (7)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protective layer outside the bundle tube (6). The invention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al mine goaf fire monitoring, and is resistant to smashing and compression, improves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beam in the goaf, at the same time,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along the beam can be monitored by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optical cable, and the fire position can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in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采空区发火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采空区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
技术介绍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必须进行相应的防灭火设计。一般的防灭火设计,是在煤矿内设计并安设束管防灭火自动监测系统来监测煤层。但在煤矿的实际应用中,特别是这些年,煤矿束管监测系统并未发挥其有效的监测作用,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年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加,导致矿井越挖越深,敷设束管的线路越来越长,从井下采空区抽出气体进行分析的实时性差,而且长距离的抽气,很难保证延续束管线路没有漏气,分析的气体未必是采空区内真实气体;另一部分原因是一般束管敷设到采空区内几百米形成两到四个监测点,但受采空区落煤、坍陷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这几百米的束管被砸断多次,导致实际抽气位置与预设的监测点位置偏离了很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束管在深层煤矿内保护不到位,无法实时抽取采空区气体进行成分分析,而且对采空区发火条件判断不准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更适合煤矿采空区发火监测需求的煤矿采空区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抗砸、抗压,提高了束管在采空区的存活率,同时可通过感温光缆监测束管沿线温度场的分布,及时准确判断火灾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包括束管和布置在束管外层的感温光缆,所述束管外侧至少设有两级护层,分别为第一级护层和第二级护层,所述第一级护层包裹在束管上,其内设有抗拉物质,所述第一级护层外侧设有第二级护层,第二级护层内设有抗砸物质,所述护层最外侧包裹有护套层,所述护套层至少包含阻燃护套;所述感温光缆位于束管外侧的第一级护层内。通过束管与感温光缆结合而成的本复合管缆,实现了一缆多用,既能实现采空区气体抽取,又能实现复合管缆沿线温度场分布。如上所述的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所述束管包括矿用聚乙烯束管,优选的,所述矿用聚乙烯束管采用矿用阻燃聚乙烯绝缘材料。如上所述的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所述第一级护层包括钢丝绳和填充绳。所述第二级护层包括钢带,优选的,所述钢带包括编制网状不锈钢,将钢丝绳和填充绳包裹其内。如上所述的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所述护套层包括阻燃护套和内护套,所述阻燃护套位于最外层,所述内护套位于阻燃护套与钢带之间。优选的,所述阻燃护套包括中密度聚乙烯绝缘材料。如上所述的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所述感温光缆包括铠装保护组件和感温光纤,所述铠装保护组件包覆感温光纤。一种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复合管缆从井下变电所敷设到采煤工作面,并与采煤机相连。步骤二:启动采煤机,随着采煤机的推进,逐渐将复合管缆埋入到采空区内。步骤三:复合管缆敷设好后,将复合管缆的另一端接入井下变电所的分纤滤水箱内,将复合管缆的感温光缆部分和束管部分分离开。步骤四:将感温光缆接入到分布式光纤测温主机上,将束管接入到井下多气体分析装置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实现了一缆多用功能,不再是单纯抽气装置,而是既能实现对采空区内部气体抽气,还能检测复合管缆沿线温度场的分布,并具有了对沿线管缆具有了智能自诊断功能,解决了传统束管因采空区落煤砸断,无法确定新的抽气点位置问题,其现场实用价值更高。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其结构简单、外观还是以缆结构成型,其施工工艺完全可以按照煤矿普通光缆标准,不需要特殊工艺,加工简单。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与传统束管相比,除增加了一根感温光缆外,其束管外部又增加了一系列的保护装置,这些装置将束管的抗力、抗压、抗砸强度提高了几十倍,从而提高了束管在采空区的存活率,保证抽气真实性,能更加准确的检测出隐患点的位置,对预防采空区发火灾害和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不仅能实现采空区内部气体抽取,而且还能监测束管沿线温度场的分布。复合管缆抽取的采空区气体进入束管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当监测气体达到了采空区发火条件,可通过复合管缆沿线感温光缆定位出火灾的具体位置,提高了火灾监测的准确性。5、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其内部的感温光缆不但可以确定发火灾所在的位置,而且还可以定位束管损坏点位置,当感温束管复合管缆受采空区落煤砸断后,可通过感温光缆连接的设备测量出断点所在位置,从而确定砸断后的抽气点位置。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施例1的一种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径向剖面图;图2为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的现场安装图;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组件为:1、阻燃护套,2、内护套,3、钢带,4、钢丝绳,5、填充绳,6、束管,7、感温光缆,8、复合管缆,9、分纤滤水箱,10、分布式光纤测温主机,11、井下多气体分析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实施例1参见图1,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包括束管6、感温光缆7和保护层,所述束管6位于复合管缆8中心位置,其外侧自内向外分别设有两级护层,分别为第一级护层和第二级护层,所述第一级护层包裹在束管6上,其内设有抗拉物质,所述第一级护层外侧设有第二级护层,第二级护层内设有抗砸物质,两级护层外侧还包裹有护套层,所述感温光缆7位于束管6外侧的第一级护层内。通过束管6与感温光缆7结合而成的本复合管缆8,实现了一缆多用,既能实现采空区气体抽取,又能方便掌握复合管缆8沿线温度场分布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束管6为矿用聚乙烯束管,优选的,所述矿用聚乙烯束管采用矿用阻燃聚乙烯绝缘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护层包括钢丝绳4和填充绳5,具有良好的抗拉性,可直接包裹在束管6上,而且方便感温光缆7的介入,方便加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级护层包括钢带3,优选的,所述钢带3为编制网状不锈钢材料制作,抗砸、抗压,可更好的保护第一级护层中的钢丝绳4、填充绳5、感温光缆7和束管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护套层包括阻燃护套1和内护套2,所述阻燃护套1位于复合管缆8最外层,采用中密度聚乙烯绝缘材料制作,所述内护套位于阻燃护套1与钢带3之间。通过上述护套层、第一级护层和第二级护层组成的复合管缆8的保护层,自外向内分别包含有阻燃护套1、内护套2、钢带3、钢丝绳4和填充绳5,相比传统束管,大大提升了束管6的抗力、抗压、抗砸机械性能,同时,抗弯曲性能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感温光缆7包括外部的铠装保护组件和内部的感温光纤,所述铠装保护组件包覆感温光纤。通过感温光缆7集成到复合光缆8内的方式,使复合光缆8更加智能化,不但可以利用束管6进行抽气,还具备了实时测温和自诊断功能,可及时诊断束管6的损坏状态,该组合方式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束管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束管(6)和布置在束管(6)外层的感温光缆(7),所述束管(6)外侧至少设有两级护层,分别为第一级护层和第二级护层,所述第一级护层包裹在束管(6)上,其内设有抗拉物质,所述第一级护层外侧设有第二级护层,第二级护层内设有抗砸物质,所述护层最外侧包裹有护套层,所述护套层至少包含阻燃护套(1);所述感温光缆(7)位于束管(6)外侧的第一级护层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束管(6)和布置在束管(6)外层的感温光缆(7),所述束管(6)外侧至少设有两级护层,分别为第一级护层和第二级护层,所述第一级护层包裹在束管(6)上,其内设有抗拉物质,所述第一级护层外侧设有第二级护层,第二级护层内设有抗砸物质,所述护层最外侧包裹有护套层,所述护套层至少包含阻燃护套(1);所述感温光缆(7)位于束管(6)外侧的第一级护层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管(6)包括矿用聚乙烯束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护层包括钢丝绳(4)和填充绳(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护层包括钢带(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火感温智能束管复合管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3)包括编制网状不锈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火感温智能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成祥孙振翔王学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道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