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293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0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主要由上安装结构、金属骨架、橡胶主簧、解耦膜、橡胶主簧支座、底座、外壳、电磁作动器、橡胶底膜、下惯性通道体、上惯性通道体、作动器运动杆及解耦膜连接件组成;橡胶主簧支座固定在底座上,橡胶主簧固定在橡胶主簧支座上,上、下惯性通道体相互配合,通过壳体固定在底座上,解耦膜固定在上、下惯性通道体之间,壳体上设有凹槽,电磁作动器位于凹槽内,作动器运动杆穿过下惯性通道体及凹槽底端的开孔与电磁作动器连接;解耦膜连接件穿过解耦膜固定在作动器运动杆中间的沉孔内;橡胶底膜固定在壳体与下惯性通道体之间。该主动液压悬置体较小、结构紧凑、功耗低,从而具有很强的工程适用性。

An inertial channel decoupling membrane electromagnetic active hydraulic mou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ertia channel decoupling membrane type electromagnetic active hydraulic mount,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upper mounting structure, metal framework, rubber main spring, decoupling membrane, rubber main spring support, base, shell,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rubber bottom membrane, lower inertia channel body, upper inertia channel body, actuator moving rod and decoupling membrane connecting piece; the rubber main spring support is fixed on the base, and the rubber main spring support is fixed on the base The main spring is fixed on the rubber main spring support, the upper and lower inertial channel bodies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are fixed on the base through the shell, the decoupling film is fixed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inertial channel bodies,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is located in the groove, the moving rod of the actuator passes through the lower inertial channel body and the open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the decoupling film connecting piece passes through the decoupling film to be fixed It is fixed in the counterbore in the middle of the actuator moving rod, and the rubber bottom film is fixed between the shell and the lower inertial channel body. The active hydraulic mount has small size, compact structure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so it has strong engineering appl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振动噪声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是车辆的主要振动、噪声源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的振动隔离是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发动机悬置作为动力总成的隔振元件,对提高汽车舒适性和降低固体噪声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上采用的悬置是合成橡胶的,不论是在低频还是高频范围内都不能有效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液压悬置是一种新型隔振元件,它是将橡胶支承与液压减振系统结合在一起,在低频范围内能提供较大的阻尼,可以有效衰减发动机大幅值振动,在中高频时具有较低的动刚度,能有效地降低车内噪声,特别是降低车腔共鸣声。目前常用的惯性通道解耦膜式半主动液压悬置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汽车动力总成隔振元件,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不同的路面激励来调节悬置的动态特性,改善整个频带范围内的隔振性能,提高整车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性能及动态舒适性。但半主动液压悬置在低频大振幅激励下,解耦膜与上下限位板存在冲击并产生噪声,缩短了其使用寿命,同时其高频降噪能力也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汽车舒适性要求。惯性通道解耦膜式主动液压悬置通过对解耦膜施加一个控制力,利用惯性通道的放大作用,来改善半主动液压悬置的不足,目前已成为发动机悬置研究的一个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该主动液压悬置体较小、结构紧凑、功耗低,从而具有很强的工程适用性。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主要由上安装结构、金属骨架、橡胶主簧、解耦膜、橡胶主簧支座、底座、外壳、电磁作动器、橡胶底膜、下惯性通道体、上惯性通道体、作动器运动杆及解耦膜连接件组成;所述橡胶主簧支座固定在底座上,橡胶主簧固定在橡胶主簧支座上,所述上、下惯性通道体相互配合,通过壳体固定在底座上,所述解耦膜固定在上、下惯性通道体之间,所述壳体上设有凹槽,所述电磁作动器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作动器运动杆穿过下惯性通道体及所述凹槽底端的开孔与电磁作动器连接;所述解耦膜连接件穿过所述解耦膜固定在作动器运动杆中间的沉孔内;橡胶底膜固定在壳体与下惯性通道体之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上安装结构及金属骨架,所述金属骨架位于橡胶主簧内,所述上安装结构位于橡胶主簧上的凹槽内。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上安装结构、金属骨架、橡胶主簧、橡胶主簧支座硫化成整体结构。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橡胶底膜和下惯性通道体硫化成整体结构。有益效果第一、本专利技术悬置在低频大振幅激励下,应具有大刚度、大阻尼特性,在高频小振幅激励下,应具有低刚度、小阻尼特性,通过对解耦膜施加控制力,经液压惯性通道放大后,施加给橡胶主簧,与橡胶主簧受到的激振力相互抵消,从而隔离设备的振动传递,解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冲突。第二、通过解耦膜和上下惯性通道体,在其内部设计出上下两个空腔,并在空腔内注入液压油。电磁作动器驱动解耦膜,使液体主动通过上下惯性通道体上的惯性通道在两个液室中流动,实现了悬置低频大振幅振动的快速衰减,从而避免发动机等设备有较大摆动,并降低了高频振动噪声向车内的传递,提升了悬置全频段的隔振效果。第三、被动承载部分橡胶主簧内置金属骨架,提高橡胶主簧的刚度和承载力,减小被动隔振器的体积,便于内部集成和一体化设计。第四、被动隔振器和电磁执行器的大小可根据被控对象进行确定,形成系列化的主动液压悬置,适用于在汽车、船舶、工业等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轴测图;图2为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总装图;其中:1-上安装结构,2-金属骨架,3-橡胶主簧,4-解耦膜,5-橡胶主簧支座,6-底座,7-外壳,8-电磁作动器,9-橡胶底膜,10-下惯性通道体,11-上惯性通道体,12-作动器运动杆,13-解耦膜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结合附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主要由上安装结构1、金属骨架2、橡胶主簧3、解耦膜4、橡胶主簧支座5、底座6、外壳7、电磁作动器8、橡胶底膜9、下惯性通道体10、上惯性通道体11、作动器运动杆12及解耦膜连接件13组成。通过解耦膜4和上、下惯性通道体10,11,在其内部设计出上下两个空腔,并在空腔内注入液压油。橡胶主簧支座5固定在底座6上,橡胶主簧3固定在橡胶主簧支座5上,所述上、下惯性通道体11,10相互配合,通过壳体7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解耦膜4固定在上、下惯性通道体11,10之间,所述壳体7上设有凹槽,所述电磁作动器8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作动器运动杆12穿过下惯性通道体10及所述凹槽底端的开孔与电磁作动器8连接;所述解耦膜4连接件13穿过所述解耦膜4固定在作动器运动杆12中间的沉孔内;橡胶底膜9固定在壳体7与下惯性通道体10之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橡胶主簧3、橡胶主簧支座5、上惯性通道体11和解耦膜4形成上液室,下惯性通道体10和橡胶底膜9形成下液室,上、下两个液室通过上、下惯性通道体11,10形成的惯性通道连通。在橡胶主簧3振动过程中,由于上、下液室存在压力差,致使液体流经惯性通道而产生沿程能量损失和出入口的局部能量损失,达到衰减振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上、下液室之间的解耦膜4上安装电磁作动器8,解耦膜4经电磁作动器8驱动可上下运动,来改变上下液室的体积和压力,进而改变悬置的刚度。橡胶主簧3受压时,电磁作动器8驱动解耦膜4向上运动,这个力通过上液室和惯性通道放大后施加给橡胶主簧3,与橡胶主簧3收到的激励力抵消,反之橡胶主簧3受拉时亦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包括上安装结构1及金属骨架2,所述金属骨架2位于橡胶主簧3内,所述上安装结构1位于橡胶主簧3上的凹槽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具体的安装步骤如下:(1)上安装结构1、金属骨架2、橡胶主簧3、橡胶主簧支座5硫化成整体结构;(2)橡胶底膜9和下惯性通道体10硫化成整体结构;(3)解耦膜4、作动器运动杆12、解耦膜连接件13组装成一个组件;(4)安装上惯性通道体11至(1)步组件上;(5)安装(2)步和(3)步组件至上一步组装的结构上;(6)安装电磁作动器8;(7)安装外壳7;(8)空腔Ⅰ和空腔Ⅱ注油。主动液压悬置安装完成后,可安装在发动机等被控对象和基础之间,电磁作动器驱动解耦膜,使液体主动通过上、下惯性通道体上的惯性通道在两个液室中流动,进而消耗掉振动能量,达到减振效果。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上安装结构(1)、金属骨架(2)、橡胶主簧(3)、解耦膜(4)、橡胶主簧支座(5)、底座(6)、外壳(7)、电磁作动器(8)、橡胶底膜(9)、下惯性通道体(10)、上惯性通道体(11)、作动器运动杆(12)及解耦膜连接件(13)组成;所述橡胶主簧支座(5)固定在底座(6)上,橡胶主簧(3)固定在橡胶主簧支座(5)上,所述上、下惯性通道体(11,10)相互配合,通过壳体(7)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解耦膜(4)固定在上、下惯性通道体(11,10)之间,所述壳体(7)上设有凹槽,所述电磁作动器(8)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作动器运动杆(12)穿过下惯性通道体(10)及所述凹槽底端的开孔与电磁作动器(8)连接;所述解耦膜连接件(13)穿过所述解耦膜(4)固定在作动器运动杆(12)中间的沉孔内;橡胶底膜(9)固定在壳体(7)与下惯性通道体(1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上安装结构(1)、金属骨架(2)、橡胶主簧(3)、解耦膜(4)、橡胶主簧支座(5)、底座(6)、外壳(7)、电磁作动器(8)、橡胶底膜(9)、下惯性通道体(10)、上惯性通道体(11)、作动器运动杆(12)及解耦膜连接件(13)组成;所述橡胶主簧支座(5)固定在底座(6)上,橡胶主簧(3)固定在橡胶主簧支座(5)上,所述上、下惯性通道体(11,10)相互配合,通过壳体(7)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解耦膜(4)固定在上、下惯性通道体(11,10)之间,所述壳体(7)上设有凹槽,所述电磁作动器(8)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作动器运动杆(12)穿过下惯性通道体(10)及所述凹槽底端的开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刘彬雷成友张翰钦汪利鲁民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