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调节阀的液力缓速器空转冷却润滑油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5167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调节阀的液力缓速器空转冷却润滑油路系统,其包括有缓速器叶轮总成腔、储油箱、热交换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储油箱以及热交换器之间的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其中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相连,还包括有一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和壳体侧路油路,所述壳体侧路油路一端与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一侧相连通;本方案通过在缓速器的大冷却油路系统上增加小冷却油路系统,起到降低液力缓速器高速空载温度的作用,在缓速器的大冷却油路系统上增加小冷却油路系统,起到润滑轴承及油封的作用。

A kind of idle cooling lubricating oil system of hydraulic retarder with regulating valv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idling cooling lubricating oil circuit system of a hydraulic retarder with a regulating valve, which comprises a retarder impeller assembly cavity, a storage tank, a heat exchanger, and a shell connected between the retarder impeller assembly cavity, the storage tank and the heat exchanger is connected with a large cooling oil circuit of a heat exchanger, wherein the two ends of the shell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large cooling oil circuit of a heat exchanger The oil inlet and the oil outlet of the retarder impeller assembly cavity are connected, and a shell is connected with a small cooling oil circuit of a heat exchanger and a side oil circuit of the shell, one end of the side oil circuit of the shell is connected with one side of the retarder impeller assembly cavity; in this scheme, a small cooling oil circuit system is added to the large cooling oil circuit system of the retarder to reduce the high-speed no-load temperature of the hydraulic retarder In order to lubricate bearings and oil seals, a small cooling oil system is added to the large cooling oil system of the retar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调节阀的液力缓速器空转冷却润滑油路系统
本技术涉及液力缓速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调节阀的液力缓速器空转冷却润滑油路系统。
技术介绍
液力缓速器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辅助制动装置,主要由定轮、转轮、缓速器壳体、叶轮总成腔、热交换器、储油箱组成,其本质为一种旋转阻尼装置,利用转轮带动工作液与定轮冲击,产生反向涡旋扭矩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工作液的热能,进而使得车辆减速。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310408474、CN201310408546的专利文件,其仅仅提出了降低液力缓速器空载损耗的方案,而忽略了轴承及油封润滑不良造成的轴承空载损耗急剧增加,严重的造成轴承及油封损坏的问题并未解决。液力缓速器在车辆高速行驶时,转轮在缓速器的叶轮总成腔内高速旋转产生高速旋转的气流,进而产生功率损耗,功率损失产生的热造成叶轮总成腔内部温度急剧升温,高温少油状态又影响到轴承及油封的润滑,进而增加了轴承的功率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调节阀液力缓速器空转冷却润滑油路系统,该液力缓速器空转冷却润滑油路系统其可以起到降低液力缓速器高速空载温度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润滑轴承和油封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力缓速器空转冷却润滑油路系统,包括有缓速器叶轮总成腔、储油箱、热交换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储油箱以及热交换器之间的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其中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相连,还包括有一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和壳体侧路油路,所述壳体侧路油路一端与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一侧相连通,所述壳体侧路油路另一端与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的一端相连,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另一端与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的进油口相连,其中所述壳体侧路油路与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之间还连接有用于调节进入到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中油量的调节阀,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其通过所述热交换器进行换热散热;所述调节阀包括有相互配合扣接的调节阀体和调节阀盖、设置在所述调节阀体中阀腔内的阀芯、设置在所述调节阀盖上用于与所述阀芯滑动配合的凹槽以及套装在所述阀芯外端面上并与所述调节阀盖底端面抵触接触的弹簧,所述阀芯端面与所述调节阀体相对于所述调节阀盖的一端相配合,形成闭合通路,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其进油口一端还与所述调节阀体中阀腔相连通,所述壳体侧路油路其进油口与所述阀芯端面相连通,其中所述壳体侧路油路其进油口还通过设置在调节阀体一侧上的常通通道与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进油口相连通。进一步,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其与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进油口连接处设置有进油单向阀,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与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出油口处连接设置有出油单向阀。进一步,所述阀芯端面通过设置有的密封面与所述调节阀体相对于所述调节阀盖的一端相配合,其中所述密封面为采用耐油性的密封材料制作而成。进一步,所述调节阀体外端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O型圈的安装槽。进一步,所述调节阀盖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密封堵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在缓速器的大冷却油路系统上增加小冷却油路系统,起到降低液力缓速器高速空载温度的作用,在缓速器的大冷却油路系统上增加小冷却油路系统,起到润滑轴承及油封的作用;在小冷却油路上增加调节阀,调节小冷却油路的油液流量,降低车辆高速行驶时液力缓速器的功率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液力缓速器空转冷却润滑油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调节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缓速器叶轮总成腔,2-储油箱,3-热交换器,4-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5-壳体侧路油路,6-调节阀,61-调节阀体,62-调节阀盖,63-密封堵头,64-阀芯,65-密封面,66-弹簧,67-凹槽,68-常通通道,69-安装槽,7-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8-出油单向阀,9-进油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方案是针对现有的液力缓速器油路其仅仅提出了降低液力缓速器空载损耗的方案,而忽略了轴承及油封润滑不良造成的轴承空载损耗急剧增加,严重的造成轴承及油封损坏的问题,进而提出的一种液力缓速器空转冷却润滑油路系统,该液力缓速器空转冷却润滑油路系统其可以起到降低液力缓速器高速空载温度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润滑轴承和油封的作用。参照图1和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液力缓速器空转冷却润滑油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液力缓速器空转冷却润滑油路系统包括有缓速器叶轮总成腔1、储油箱2、热交换器3以及连接在缓速器叶轮总成腔1、储油箱2以及热交换器3之间的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4,其中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4其两端分别与缓速器叶轮总成腔1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相连,还包括有一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7和壳体侧路油路5,壳体侧路油路5一端与缓速器叶轮总成腔1一侧相连通,壳体侧路油路5另一端与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7的一端相连,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7另一端与缓速器叶轮总成腔1的进油口相连,其中壳体侧路油路5与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7之间还连接有用于调节进入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7中油量的调节阀6,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7其通过热交换器3进行换热散热;调节阀6包括有相互配合扣接的调节阀体61和调节阀盖62、设置在调节阀体61中阀腔内的阀芯64、设置在调节阀盖62上用于与阀芯64滑动配合的凹槽67以及套装在阀芯64外端面上并与调节阀盖62底端面抵触接触的弹簧66,阀芯64端面与调节阀体61相对于调节阀盖62的一端相配合,形成闭合通路,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4其进油口一端还与调节阀体61中阀腔相连通,壳体侧路油路5其进油口与阀芯64端面相连通,其中壳体侧路油路5其进油口还通过设置在调节阀体61一侧上的常通通道68与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7进油口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的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4其与缓速器叶轮总成腔1进油口连接处设置有进油单向阀9,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4与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1出油口处连接设置有出油单向阀8。此外,为了使得整个调节阀6具备更好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阀芯64端面通过设置有的密封面65与调节阀体61相对于调节阀盖62的一端相配合,其中密封面65为采用耐油性的密封材料制作而成;密封面65与调节阀体61端面固定相连。另外在调节阀体61外端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O型圈的安装槽69。在调节阀盖62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密封堵头63。液力缓速器工作时,工作液从储油箱2进入到叶轮总成腔,叶轮总成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大,出油单向阀8开启,缓速器叶轮总成腔1的油液经过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4进行流动,并与热交换器3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油液又经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4流回至缓速器叶轮总成腔1内,其中由于位于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4的油液此时压力较大,进油单向阀9同样处于开启状态,以实现油液在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4中的循环流动,实现油液的降温散热功能。同时与缓速器叶轮总成腔1一侧相连通的壳体侧路油路5中也流通有工作液,由于此时工作液的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调节阀的液力缓速器空转冷却润滑油路系统,包括有缓速器叶轮总成腔、储油箱、热交换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储油箱以及热交换器之间的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其中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和壳体侧路油路,所述壳体侧路油路一端与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一侧相连通,所述壳体侧路油路另一端与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的一端相连,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另一端与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的进油口相连,其中所述壳体侧路油路与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之间还连接有用于调节进入到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中油量的调节阀,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其通过所述热交换器进行换热散热;所述调节阀包括有相互配合扣接的调节阀体和调节阀盖、设置在所述调节阀体中阀腔内的阀芯、设置在所述调节阀盖上用于与所述阀芯滑动配合的凹槽以及套装在所述阀芯外端面上并与所述调节阀盖底端面抵触接触的弹簧,所述阀芯端面与所述调节阀体相对于所述调节阀盖的一端相配合,形成闭合通路,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其进油口一端还与所述调节阀体中阀腔相连通,所述壳体侧路油路其进油口与所述阀芯端面相连通,其中所述壳体侧路油路其进油口还通过设置在调节阀体一侧上的常通通道与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进油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调节阀的液力缓速器空转冷却润滑油路系统,包括有缓速器叶轮总成腔、储油箱、热交换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储油箱以及热交换器之间的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其中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大冷却油路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和壳体侧路油路,所述壳体侧路油路一端与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一侧相连通,所述壳体侧路油路另一端与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的一端相连,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另一端与所述缓速器叶轮总成腔的进油口相连,其中所述壳体侧路油路与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之间还连接有用于调节进入到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中油量的调节阀,所述壳体接热交换器小冷却油路其通过所述热交换器进行换热散热;所述调节阀包括有相互配合扣接的调节阀体和调节阀盖、设置在所述调节阀体中阀腔内的阀芯、设置在所述调节阀盖上用于与所述阀芯滑动配合的凹槽以及套装在所述阀芯外端面上并与所述调节阀盖底端面抵触接触的弹簧,所述阀芯端面与所述调节阀体相对于所述调节阀盖的一端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晶晶张津梁谢新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波特尔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