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161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包括多节由管接头连接的外管和多节相互插接的内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能够使双层管柱下入时内管和外管在井口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双层管柱同时下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周向分瓣爪簧式卡接部插入结构,在井口作业时,上一节内管可直接插入下一节内管并连接,操作简单易行;采用止退环体及限位套体构成锁紧机构,可以确保周向分瓣爪簧式卡接部进入限位套体的环形限位腔中无法退出,使两节内管连接牢固;采用限位套体5加固定销钉结构,能够确保双层管柱之间的位置正确。

Double layer string structure with inner tube inserted and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ouble-layer pipe string structure with an inner pipe inserted and connected,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pipe connected by a pipe joint and an inner pipe inserted and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inner pip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inser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double-layer pipe string structure, which enables the inner pipe and the outer pipe to be connected at the wellhead when the double-layer pipe string is lowered, so that the double-layer pipe string can be lowe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insertion structure of the circumferential split claw spring type clamping part. During the operation at the wellhead, the inner tube of the previous section can be directly inserted into the inner tube of the next section and connected, so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easy; the locking mechanism is composed of a stop ring body and a limit sleeve body, which can ensure that the circumferential split claw spring type clamping part can not exit into the annular limit cavity of the limit sleeve body, so that the two inner tubes are firmly connected; the mining The structure of limit sleeve 5 and fixed pin can ensure the correct position between the double-layer str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石油开采中的双层管柱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
技术介绍
双层管柱技术在防砂、修井领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双层管柱同时下入对于提高施工成功率、简化工艺流程、减少下入管柱次数、降低成本都具有实际意义。而在实际油田现场作业中,由于在井口处无法实现双层管柱的连接操作,导致无法实现双层管柱同时下入。现有技术中双层管柱下入时,是采用先下组装后的外管,然后再下入组装后的内管,最后进行井下对接;采用现有这种双层管柱下入方式,存在施工复杂、成本高的问题,且对接也存在一定失败率。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以使双层管柱下入时内管和外管在井口能够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双层管柱同时下入。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包括多节由管接头连接的外管和多节相互插接的内管;所述外管的内径呈上大下小的阶梯状,在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形成支撑面向上的第一支撑环;所述内管顶端外壁设有外凸的卡环,内管底端管壁形成周向分瓣爪簧式卡接部,该爪簧式卡接部卡设于下方另一节内管顶端的卡环上;在所述卡环下方的内管外壁上设有一段向下止退环槽,向下止退环槽由多圈锯齿形环槽紧密排列构成;位于向下止退环槽底部的内管外壁上套设有一止退环体,止退环体内壁面设有与向下止退环槽对应配合的止退环牙;所述止退环体外侧包覆地套设有一第一连接环,该第一连接环内壁由下向上设有一环形内腔,所述止退环体被包覆在该环形内腔中;第一连接环外壁由第一销钉固定连接一限位套体,限位套体顶端向上延伸,限位套体内壁与内管外壁之间形成环形限位腔;第一连接环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由第二销钉固定于内管外壁上;所述卡环、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的外径均小于外管的小径段内径;限位套体的外径与外管的大径段内径相同且限位套体的底部抵靠在第一支撑环上。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爪簧式卡接部的外径与限位套体的内径相同。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环底端与第二连接环顶端焊接固定。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一销钉的剪断力大于第二销钉的剪断力。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外管上、下端外侧设有与管接头内壁连接的外螺纹。由上所述,本技术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能够使双层管柱下入时内管和外管在井口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双层管柱同时下入。本技术采用周向分瓣爪簧式卡接部插入结构,在井口作业时,上一节内管可直接插入下一节内管并连接,操作简单易行;采用止退环体及限位套体构成锁紧机构,可以确保周向分瓣爪簧式卡接部进入限位套体的环形限位腔中无法退出,使两节内管连接牢固;采用限位套体5加固定销钉结构,能够确保双层管柱之间的位置正确。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I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在井口通过吊卡设置第一节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在第一节外管内设置第一节内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在第一节外管上方连接第二节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用吊卡吊装第二节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在第二节外管内设置第二节内管且第二节内管与第一节内管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100、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1、外管;11、第一支撑环;2、内管;21、卡环;22、爪簧式卡接部;23、向下止退环槽;3、止退环体;31、止退环牙;4、第一连接环;41、环形内腔;5、限位套体;51、环形限位腔;6、第二连接环;71、井口;72、吊卡;81、第一销钉;82、第二销钉;9、管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100,包括多节由管接头9连接的外管1和多节相互插接的内管2;所述外管1的内径呈上大下小的阶梯状,在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形成支撑面向上的第一支撑环11;所述内管2顶端外壁设有外凸的卡环21,如图1、图5所示,内管2底端管壁形成周向分瓣爪簧式卡接部22,该爪簧式卡接部22卡设于下方另一节内管2顶端的卡环21上;在所述卡环21下方的内管2外壁上设有一段向下止退环槽23,向下止退环槽23由多圈锯齿形环槽紧密排列构成;如图3、图4所示,位于向下止退环槽23底部的内管2外壁上套设有一止退环体3,止退环体3内壁面设有与向下止退环槽23对应配合的止退环牙31;所述止退环体3外侧包覆地套设有一第一连接环4,该第一连接环4内壁由下向上设有一环形内腔41,所述止退环体3被包覆在该环形内腔41中;第一连接环4外壁由第一销钉81固定连接一限位套体5,限位套体5顶端向上延伸,限位套体5内壁与内管2外壁之间形成环形限位腔51;第一连接环4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6,所述第二连接环6由第二销钉82固定于内管2外壁上;所述卡环21、第一连接环4和第二连接环6的外径均小于外管1的小径段内径;限位套体5的外径与外管1的大径段内径相同且限位套体5的底部抵靠在第一支撑环11上;所述爪簧式卡接部22的外径与限位套体5的内径相同;第一销钉81的剪断力大于第二销钉82的剪断力。本技术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能够实现双层管柱同时下入作业。如图6所示,首先,通过吊卡72在井口71中下入第一节外管1,第一节外管1上端连接有管接头9,吊卡72卡接在管接头9上;如图7所示,在第一节外管1内下入第一节内管2,该第一节内管2上固定的限位套体5的底部抵靠在第一节外管1的第一支撑环11上;如图8所示,在第一节外管1上方连接第二节外管1,第二节外管1的下端螺纹连接在上述管接头的上部,然后,再在第二节外管1顶端连接上第二个管接头9;如图9所示,更换吊卡,用吊卡72卡接在第二个管接头9上,由此,将第一节外管1和第一节内管2同时向下伸入井中;如图10所示,在第二节外管1内设置第二节内管2,且通过第二节内管2底端的爪簧式卡接部22卡接在第一节内管2顶端的卡环21上,由此将第二节内管2与第一节内管2相互连接。之后,再连接第三节外管1和第三节内管2,并将第二节外管1和第二节内管2同时向下伸入井中;如此将多节外管1和多节内管2交替地同时下入井中。双层管柱下入完毕之后,将连接后的内管管柱整体下放,由此将各个内管2上连接的第二销钉82剪断,并使止退环体3沿着内管管壁上的向下止退环槽23向上爬牙,同时推动限位套体5向上移动,使上一节内管2的爪簧式卡接部22进入环形限位腔51中,完成多节内管2的固定连接。当需要提出内管时,从井口上提内管2,将各个内管2上连接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节由管接头连接的外管和多节相互插接的内管;所述外管的内径呈上大下小的阶梯状,在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形成支撑面向上的第一支撑环;所述内管顶端外壁设有外凸的卡环,内管底端管壁形成周向分瓣爪簧式卡接部,该爪簧式卡接部卡设于下方另一节内管顶端的卡环上;在所述卡环下方的内管外壁上设有一段向下止退环槽,向下止退环槽由多圈锯齿形环槽紧密排列构成;位于向下止退环槽底部的内管外壁上套设有一止退环体,止退环体内壁面设有与向下止退环槽对应配合的止退环牙;所述止退环体外侧包覆地套设有一第一连接环,该第一连接环内壁由下向上设有一环形内腔,所述止退环体被包覆在该环形内腔中;第一连接环外壁由第一销钉固定连接一限位套体,限位套体顶端向上延伸,限位套体内壁与内管外壁之间形成环形限位腔;第一连接环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由第二销钉固定于内管外壁上;所述卡环、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的外径均小于外管的小径段内径;限位套体的外径与外管的大径段内径相同且限位套体的底部抵靠在第一支撑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管插入连接式双层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节由管接头连接的外管和多节相互插接的内管;所述外管的内径呈上大下小的阶梯状,在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形成支撑面向上的第一支撑环;所述内管顶端外壁设有外凸的卡环,内管底端管壁形成周向分瓣爪簧式卡接部,该爪簧式卡接部卡设于下方另一节内管顶端的卡环上;在所述卡环下方的内管外壁上设有一段向下止退环槽,向下止退环槽由多圈锯齿形环槽紧密排列构成;位于向下止退环槽底部的内管外壁上套设有一止退环体,止退环体内壁面设有与向下止退环槽对应配合的止退环牙;所述止退环体外侧包覆地套设有一第一连接环,该第一连接环内壁由下向上设有一环形内腔,所述止退环体被包覆在该环形内腔中;第一连接环外壁由第一销钉固定连接一限位套体,限位套体顶端向上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张建军张洪宝吕民宗伟胡祎鄢德华常琳清张学钦杜健王冠贺李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