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苗家豪专利>正文

视觉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032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视觉隐形装置,包括一定形状盒子内设置视觉隐形机构并由支撑造型台面支撑,所述机构包括左右半盒及外覆的左右半盒外饰、顶盖板、电动推杆、智能环境集成、隐形空间反射筒、90°偶镜、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隐形空间反射筒下面板、减反射玻璃、线束护管、加厚护垫、扫码支付体验卡集成、支撑造型台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依据光的几何光学传播规律,利用多个呈45°度的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径,经隐形空间反射筒与左右两侧的90°偶镜反射后完成光线绕流,实现隐形空间反射筒内前后180°方向上的视觉隐形。根据相似性原则,可调整大小比例及按需取舍使用。

Visual invisibility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isual invisibility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visual invisibility mechanism set in a certain shape box and supported by a supporting modeling table. The mechanism includes a left and right half boxes and an outer covering of the left and right half boxes, a top cover plate, an electric push rod, an intelligent environment integration, an invisible space reflector, a 90 \u00b0 mirror, an upper panel of the invisible space reflector, a lower panel of the invisible space reflector, and anti reflection Shooting glass, wire harness protective tube, thickened protective pad, code scanning payment experience card integration, support modeling table. According to the geometrical optical propagation law of light, the invention uses a plurality of 45 \u00b0 plane mirrors to change the propagation path of light, and completes the light flow around after being reflected by the invisible space reflecting cylinder and the 90 \u00b0 even mirrors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so as to realize the visual concealment in the front and back 180 \u00b0 direction in the invisible space reflecting cylinder.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imilarity, the size proportion can be adjusted and the selection and use can be made on dem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视觉隐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视觉隐形装置,是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径,经45°平面镜多次反射后完成光线绕流,实现隐形空间反射筒前后180°方向上视觉隐形的视觉隐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隐身衣”传说、强磁体屏蔽隐身、多维空间隐身、光学反射隐身等多种形式的视觉隐身时隐时现,而反射光线绕流隐形较易实现,视觉隐形装置依据光的几何光学传播规律设计。光的几何光学传播规律:几何光学是以三个实验定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是各种光学仪器设计的理论根据,也是视觉隐形装置的设计依据。我们以隐形空间反射筒与90°偶镜配合,构成多组反射让光线在隐形空间反射筒外绕流,从而实现视觉隐形装置隐形空间反射筒内体验者“头部”的即时视觉隐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光的几何光学传播规律,利用光线反射后经多组镜面满足光线绕流,实现前后180°方向上隐形空间反射筒体内的视觉隐形,从而专利技术视觉隐形装置。本专利技术在科教领域,可制作把“人头或物体”瞬间变没的视觉隐形装置。在军用领域,可通过技术手段把导弹发射车快速隐形隐蔽等。本专利技术视觉隐形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视觉隐形装置是在一定形状盒子内设置视觉隐形机构并由支撑造型台面支撑加以完成的。包括左右半盒、左右半盒外饰、顶盖板、电动推杆、智能环境集成、隐形空间反射筒、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隐形空间反射筒下面板、线束护管、90°偶镜、减反射玻璃、加厚护垫、扫码支付体验卡集成、支撑造型台面所组成。其中,左右半盒外面与左右半盒外饰连接,内部与电动推杆及90°偶镜连接,左右半盒下部置于支撑造型台面上,顶盖板置于电动推杆及智能环境集成上与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连接,隐形空间反射筒及其内的线束护管与其前后面的减反射玻璃分别与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及隐形空间反射筒下面板连接,隐形空间反射筒下面板与其下的加厚护垫连接,加厚护垫与支撑造型台面连接,扫码支付体验卡集成与支撑造型台面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沿中心线并列的两根电动推杆的推出端分别朝左右两侧推出时,推动左右半盒内部的90°偶镜至隐形空间反射筒对角线长度的一半定位。构成隐形空间反射筒居中,90°偶镜随左右半盒分列两侧限定位置,形成多组镜面对应平行以满足经过隐形空间反射筒外的光线反射绕流。当电动推杆推出端收回时,左右半盒内的90°偶镜在电动推杆拉动下闭合至接近隐形空间反射筒的侧面重合位置停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隐形空间反射筒是由四块单向透视玻璃拼接构成正方形筒状,其上部嵌入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的凹槽、下部嵌入隐形空间反射筒下面板上的凹槽,其内的线束护管上下端亦嵌入隐形空间反射筒上、下面板的对应凹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电动推杆与智能环境集成的电源线由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对应开孔进入隐形空间反射筒内并穿入线束护管导入隐形空间反射筒下面板开孔、加厚护垫开孔、支撑造型台面上对应开孔与扫码支付体验卡集成连接后从支撑造型台面下部开孔导出,连接到电源插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智能环境集成与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连接固定,智能环境集成内有智能音箱及半导体制冷片调温风扇,经遥控开关开启半导体制冷片调温风扇及传输蓝牙信号,由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的对应开孔将声音、调温空气传入隐形空间反射筒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隐形空间反射筒前、后立面,隐形空间反射筒上、下面板之间凹槽内夹装的减反射玻璃是高透明的,其反射度是在0-1之间的减反射玻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扫码支付体验卡集成在支撑造型台面对应窗口由网络链接经扫描支付宝、微信号支付体验费并随机推送带编号的体验卡,经支撑造型台面内的电源线连接供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左右半盒的材料是隔音隔热、阻燃轻型材料,在应用于军用领域时为雷达、红外线不可探测材料,依据相似性原则,其可调整大小比例及按需取舍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视觉隐形装置闭合状态时的主视图。图2是视觉隐形装置开启状态时的主视图。图3是视觉隐形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视觉隐形装置闭合状态时的俯视图。图5是视觉隐形装置开启状态时的俯视图。图6是视觉隐形装置开启状态时的光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6所示,本专利技术视觉隐形装置,包括在一定形状盒子内安置视觉隐形机构并由支撑造型台面加以支撑。一定形状盒子主要用于内置视觉隐形机构及满足外饰,使视觉隐形机构以有形结构形式及较为美观的形象展现。视觉隐形机构包括左右半盒、顶盖板、电动推杆、隐形空间反射筒、90°偶镜、隐形空间反射筒上、下面板,前后减反射玻璃,光线经隐形空间反射筒两侧的呈45°的高反射度镜面配合对应的90°偶镜反射后完成光线绕流,实现隐形空间反射筒前后180°方向上的视觉隐形。视觉隐形机构的左右半盒是通过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的电动推杆实现视觉隐形机构的开启与闭合的。左右半盒外立面覆盖所需的画面美化外观,内部安装90°偶镜经连接的电动推杆带动以实现闭合时90°偶镜与隐形空间反射筒侧面接近重合时停止,开启时到隐形空间反射筒对角线长度的一半时定位。为满足左右半盒在支撑造型台面顺利移动,左右半盒下面有一定数量的滑轮,左右半盒下面为配合支撑造型台面上的加厚护垫的直径对应修形。90°偶镜是两个互呈90°的平面镜所构成的组合体,在先进的制镜技术下,使用一次成型的90°偶镜效果更佳。在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固定的电动推杆及智能环境集成及在支撑造型台面内的扫码支付体验卡集成的电源线,经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的对应开孔由隐形空间反射筒内的线束护管穿过隐形空间反射筒下面板及加厚护垫与支撑造型台面内的扫码支付体验卡集成连接后经支撑造型台面下部导出。智能环境集成带智能音箱及半导体制冷片调温风扇,可经遥控开关开启半导体制冷片调温风扇及蓝牙传输信号,由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的对应开孔将声音、调温空气传入隐形空间反射筒内以达到相对舒适的环境及需要的背景音乐效果。扫码支付体验卡集成由支撑体造型台面的对应窗口通过网络链接经体验者扫描支付宝、微信号支付体验费并随机推送带编号的体验卡。一定形状盒子的剖面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球形、椭圆形等,其材料是隔音隔热、阻燃轻型材料,在应用于军用领域时为雷达、红外线不可探测材料。依据相似性原则,其可调整大小比例及按需取舍使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为对具体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制。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理解相同。还须明确的是,除在本文中有明确的定义外,诸如字典中通常定义的术语应该解释为在本说明书及相关技术的语境中可具有一致的意思,而不应解释为理想化或过分形式化。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处于简要和清楚地考虑或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视觉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定形状盒子内设置视觉隐形机构由支撑造型台面支撑,其包括左右半盒(1)、左右半盒外饰(2)、顶盖板(3)、电动推杆(4)、智能环境集成(5)、隐形空间反射筒(6)、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7)、隐形空间反射筒下面板(8)、线束护管(9)、90°偶镜(10)、减反射玻璃(11)、加厚护垫(12)、扫码支付体验卡集成(13)、支撑造型台面(14),其中,左右半盒(1)外面与左右半盒外饰(2)连接,内部与电动推杆(4)及90°偶镜(10)连接,左右半盒(1)下部置于支撑造型台面(14)上,顶盖板(3)置于电动推杆(4)及智能环境集成(5)上与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7)连接,隐形空间反射筒(6)及其内的线束护管(9)与其前后面的减反射玻璃(11)分别与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7)及隐形空间反射筒下面板(8)连接,隐形空间反射筒下面板(8)与其下的加厚护垫(12)连接,加厚护垫(12)与支撑造型台面(14)连接,扫码支付体验卡集成(13)与支撑造型台面(1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视觉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定形状盒子内设置视觉隐形机构由支撑造型台面支撑,其包括左右半盒(1)、左右半盒外饰(2)、顶盖板(3)、电动推杆(4)、智能环境集成(5)、隐形空间反射筒(6)、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7)、隐形空间反射筒下面板(8)、线束护管(9)、90°偶镜(10)、减反射玻璃(11)、加厚护垫(12)、扫码支付体验卡集成(13)、支撑造型台面(14),其中,左右半盒(1)外面与左右半盒外饰(2)连接,内部与电动推杆(4)及90°偶镜(10)连接,左右半盒(1)下部置于支撑造型台面(14)上,顶盖板(3)置于电动推杆(4)及智能环境集成(5)上与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7)连接,隐形空间反射筒(6)及其内的线束护管(9)与其前后面的减反射玻璃(11)分别与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7)及隐形空间反射筒下面板(8)连接,隐形空间反射筒下面板(8)与其下的加厚护垫(12)连接,加厚护垫(12)与支撑造型台面(14)连接,扫码支付体验卡集成(13)与支撑造型台面(1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觉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半盒(1)外壁与左右半盒外饰(2)连接,左右半盒(1)内壁与电动推杆(4)推出端头及90°偶镜(10)连接,左右半盒(1)底板有半圆形开口以容纳加厚护垫(12)的半径,左右半盒(1)底板下有支撑左右半盒(1)往复运动的转轮,左右半盒(1)内的90°偶镜(10)在电动推杆(4)的驱动下满足闭合时与隐形空间反射筒(6)的侧面重合及打开时与隐形空间反射筒(6)对角线长度的一半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觉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推杆(4)与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8)固定,其推出端头与左右半盒(1)内部连接,经开关驱动推拉左右半盒(1)往复运动及定位,电动推杆(4)与智能环境集成(5)的电源线经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7)对应开孔进入隐形空间反射筒(6)穿入线束护管(9)及隐形空间反射筒下面板(8)与加厚护垫(12)对应开孔通到支撑造型台面(14)内与扫码支付体验卡集成(13)连接后从支撑造型台面(14)下部开孔经电源线导出到电源插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觉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智能环境集成(5)与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7)连接固定,智能环境集成(5)内有蓝牙智能音箱、风扇经隐形空间反射筒上面板(7)对应开孔将声音、新鲜空气传导置于其下的隐形空间反射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家豪
申请(专利权)人:苗家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