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苗家豪专利>正文

光线绕流隐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7051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线绕流隐身装置,包括一定形状罩体内设置视觉隐身机构并由其下的支撑体支撑,所述机构包括罩体、光线绕流隐身筒、左侧90°偶镜、右侧90°偶镜、上定位板、下定位板、前防爆减反射玻璃、后防爆减反射玻璃、支撑面板、左支撑体、右支撑体、透明防护软体、螺帽丝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运用镜面反射及光的反射定律,使入射光线经过光线绕流隐身筒与分列其左右的90°偶镜构成多次反射,满足光线在光线绕流隐身筒体外面绕流后仍回到原来传播方向,从而实现光线绕流隐身筒内体验者的即时隐身。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双向可逆的,在光线绕流隐身装置前后的观察者,双方可以互相看到,却看不到眼前装置内的体验者,而光线绕流隐身装置内的体验者在隐身的同时,尚可看到其前后的观察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线绕流隐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线绕流隐身装置,是利用高反射度镜子多次反射改变光路,实现光线绕流的隐身装置。
技术介绍
从古至今,隐身于无形的梦想就一直流传。光线绕流隐身装置依据经典光学理论,运用多次反射设计,满足光线绕流,以实现人员及装备的即时隐身。经典光学理论:运用了镜面反射及光的反射定律。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上是双向可逆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为45°时则入射角也为45°,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45度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90°,设计结构满足四次这样的镜面反射,光线绕流隐身筒与左右90°偶镜构成多次反射,使光线在光线绕流隐身筒体外面绕流,入射光线经光线绕流隐身筒绕流回到原来传播方向,从而实现光线绕流隐身筒内体验者“身体”的即时隐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科技馆科教装置的科学性、趣味性要求,设计镜面多次反射改变光路,实现光线绕流,从而专利技术光线绕流隐身装置。本专利技术在科教领域,可制作把人的身体“瞬间变没”的隐身装置。在军用领域,可通过相关技术手段把固定炮位等装备即时隐身。本专利技术光线绕流隐身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光线绕流隐身装置,在一定形状罩体内设置视觉隐身机构并由支撑体支撑,其包括罩体、光线绕流隐身筒、左侧90°偶镜、右侧90°偶镜、上定位板、下定位板、前防爆减反射玻璃、后防爆减反射玻璃、支撑面板、左支撑体、右支撑体、透明防护软体、螺帽丝杆。罩体内部与上定位板连接,上定位板以其对应开槽分别与左侧90°偶镜、光线绕流隐身筒、右侧90°偶镜的上端镶嵌支顶连接,下定位板置于支撑面板上,下定位板以其对应开口分别与左侧90°偶镜、光线绕流隐身筒、右侧90°偶镜的下端镶嵌连接,前防爆减反射玻璃、后防爆减反射玻璃分别与罩体及支撑面板连接,支撑面板左右两端分别与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连接,透明防护软体与支撑面板连接,螺帽丝杆经罩体上部的开孔依次穿入罩体、上定位板、下定位板、支撑面板及左支撑体、右支撑体对应开孔,最终与左支撑体、右左支撑体内部的螺帽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光线绕流隐身筒置于左90°偶镜及右90°偶镜的中间,分列于光线绕流隐身筒对角线长度的一半定位,形成多组平行镜面,以满足经过光线绕流隐身筒外面的光线反射绕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光线绕流隐身筒是由四块单向透视玻璃拼接构成的正方形筒状,其下部穿入通透的下定位板对应大小的方孔内,上部嵌入上定位板对应的朝下不通透的凹槽并与之支顶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上定位板以其对应的不通透的凹槽分别与左侧90°偶镜、光线绕流隐身筒及右侧90°偶镜的上端镶嵌支顶连接。下定位板以其对应的通透开槽分别与左侧90°偶镜、光线绕流隐身筒及右侧90°偶镜的下端镶嵌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前防爆减反射玻璃、后防爆减反射玻璃经罩体上的定位开口从上至下穿过罩体内的上定位板的对应开口,下端置于支撑面板上的下定位板的对应开口内镶嵌连接,前、后防爆减反射玻璃是覆防爆膜的高透明度,反射度很低的减反射玻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支撑面板中心位置有一大直径圆孔,以保证人体顺利出入,支撑面板左右两端分别置于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的上面,并与之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的上面板与下底板的背面均有数个定位螺帽,以与螺帽丝杆对应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螺帽丝杆经罩体上部的开孔穿入罩体、上定位板、下定位板、支撑面板、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对应的开孔并与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内部的对应螺帽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透明防护软体经其背面的透明双面胶粘贴于支撑面板与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之间的对应位置,以保护通过者头部安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罩体的材料首选隔音隔热、阻燃的轻型材料,亦可据需选择其它材料。光线绕流隐身装置在应用于军用领域时为雷达、红外线不可探测材料,根据相似性原则,可调整大小比例及按需取舍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光线绕流隐身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光线绕流隐身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光线绕流隐身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光线绕流隐身装置的仰视图。图5是光线绕流隐身装置上定位板的俯视图。图6是光线绕流隐身装置下定位板的俯视图。图7是光线绕流隐身装置支撑面板的俯视图。图8是光线绕流隐身装置的光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7所示,本专利技术光线绕流隐身装置,包括在一定形状罩体内设置光线绕流隐身机构并由其下的支撑体支撑。光线绕流隐身机构包括罩体、光线绕流隐身筒、左侧90°偶镜、右侧90°偶镜、上定位板、下定位板、前防爆减反射玻璃、后防爆减反射玻璃及支撑面板。光线从前防爆减反射玻璃进入,经光线绕流反射筒两侧的90°偶镜多次反射后完成光线绕流,再从后防爆减反射玻璃射出,实现光线绕流反射筒内人体的屏蔽与即时隐身。左侧90°偶镜与右侧90°偶镜均为两个互呈90°的平面镜所构成的组合体,在先进的制镜技术下,使用一次成型的90°偶镜效果更佳。光线绕流隐身筒是四块单向透视玻璃拼接构成的正方形中空筒体,其上部嵌入上定位板对应朝下的不通透的凹槽并与之支顶连接,下部穿入镶嵌于下定位板对应方孔内。上定位板对应的朝下的不通透凹槽分别与左侧90°偶镜、光线绕流隐身筒及右侧90°偶镜的上端对应镶嵌支顶连接,并间接支撑罩体。下定位板以其对应的通透开槽分别与左侧90°偶镜、光线绕流隐身筒及右侧90°偶镜的下端镶嵌连接后置于支撑面板上。支撑面板的中心位置有一大直径圆孔以供体验者顺利进入罩体内光线绕流隐身筒体验,支撑面板左右两端分别置于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的上面,与之连接后先支顶支撑面板再间接支撑罩体。前防爆减反射玻璃、后防爆减反射玻璃经罩体上的定位开口从上至下穿过罩体内的上定位板的对应开口,其下端置于支撑面板上的下定位板的对应开口内镶嵌连接密封,以保护罩体内部的整洁。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分别支顶着支撑面板的左右两端,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的上部面板与下部底板的背面有数个定位螺帽,以通过穿入的螺帽丝杆对应连接。螺帽丝杆经罩体上部的开孔依次穿入罩体、上定位板、下定位板、支撑面板、左支撑体、右支撑体对应的开孔后,与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内部的对应螺帽连接。光线绕流隐身装置呈一定形状盒子的剖面,可为正方形、长方形、球形、椭圆形等,其材料首选隔音隔热、阻燃轻型材料,亦可用其它材料。在军用领域应用时为雷达、红外线不可探测材料。根据相似性原则,其可调整大小比例及按需取舍使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为对具体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制。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理解相同。还须明确的是,除在本文中有明确的定义外,诸如字典中通常定义的术语应该解释为在本说明书及相关技术的语境中可具有一致的意思,而不应解释为理想化或过分形式化。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处于简要和清楚地考虑或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线绕流隐身装置,包括在一定形状罩体内设置视觉隐身机构并由支撑体支撑,其含罩体(1)、光线绕流隐身筒(2)、左侧90°偶镜(3)、右侧90°偶镜(4)、上定位板(5)、下定位板(6)、前防爆减反射玻璃(7)、后防爆减反射玻璃(8)、支撑面板(9)、左支撑体(10)、右支撑体(11)、透明防护软体(12)、螺帽丝杆(13),罩体(1)内部与上定位板(5)连接,上定位板(5)的对应开槽分别与左侧90°偶镜(3)、光线绕流隐身筒(2)、右侧90°偶镜(4)的上端镶嵌支顶连接,下定位板(6)置于支撑面板(9)上与之连接,下定位板(5)的对应开口分别与左侧90°偶镜(3)、光线绕流隐身筒(2)、右侧90°偶镜(4)的下端镶嵌连接,前防爆减反射玻璃(7)、后防爆减反射玻璃(8)分别与罩体(1)及支撑面板(9)连接,支撑面板(9)与左支撑体(10)及右支撑体(11)连接,透明防护软体(12)与支撑面板(9)连接,螺帽丝杆(13)经罩体(1)上部的开孔依次穿入罩体(1)、上定位板(5)、下定位板(6)、支撑面板(9)及左支撑体(10)、右支撑体的对应开孔,分别与左支撑体(10)、右支撑体(11)内部的螺帽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线绕流隐身装置,包括在一定形状罩体内设置视觉隐身机构并由支撑体支撑,其含罩体(1)、光线绕流隐身筒(2)、左侧90°偶镜(3)、右侧90°偶镜(4)、上定位板(5)、下定位板(6)、前防爆减反射玻璃(7)、后防爆减反射玻璃(8)、支撑面板(9)、左支撑体(10)、右支撑体(11)、透明防护软体(12)、螺帽丝杆(13),罩体(1)内部与上定位板(5)连接,上定位板(5)的对应开槽分别与左侧90°偶镜(3)、光线绕流隐身筒(2)、右侧90°偶镜(4)的上端镶嵌支顶连接,下定位板(6)置于支撑面板(9)上与之连接,下定位板(5)的对应开口分别与左侧90°偶镜(3)、光线绕流隐身筒(2)、右侧90°偶镜(4)的下端镶嵌连接,前防爆减反射玻璃(7)、后防爆减反射玻璃(8)分别与罩体(1)及支撑面板(9)连接,支撑面板(9)与左支撑体(10)及右支撑体(11)连接,透明防护软体(12)与支撑面板(9)连接,螺帽丝杆(13)经罩体(1)上部的开孔依次穿入罩体(1)、上定位板(5)、下定位板(6)、支撑面板(9)及左支撑体(10)、右支撑体的对应开孔,分别与左支撑体(10)、右支撑体(11)内部的螺帽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绕流隐身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定位板(5)以其对应的不通透的凹槽分别与左侧90°偶镜(3)、光线绕流隐身筒(2)及右侧90°偶镜(4)的上端镶嵌支顶连接,下定位板以其对应的通透开口分别与左侧90°偶镜(3)、光线绕流隐身筒(2)及右侧90°偶镜(4)的下端镶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绕流隐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防爆减反射玻璃(7)、后防爆减反射玻璃(8)经罩体(1)上的定位开口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家豪
申请(专利权)人:苗家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