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979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式1的卤代吖啶化合物与式2的苯硼酸或其衍生物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于20‑80℃下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式3的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所述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碱的水溶液,反应路线如下:

Preparation of 9-phenylacridine compound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9 \u2011 phenylacridine compoun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reacting the haloacridine compound of Formula 1 with the phenylboronic acid or its derivatives of formula 2 under the action of palladium catalyst in a solvent at 20 \u2011 80 \u2103, and obtaining the 9 \u2011 phenylacridine compound of formula 3 after the reaction is complete, the solvent comprises an organic solvent and an aqueous solution of alkali, and the reaction route is as follows :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
,尤其涉及一种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可作为光引发剂广泛应用于不饱和树脂及其单体组成的光固化材料(如光固化涂料、油墨和光刻胶)中,在紫外光或激光照射下,这些光引发剂产生活性自由基,从而引发不饱和的光固化材料发生聚合固化反应。吖啶类光引发剂起始于日本专利JP27605/1978,随后在美国专利US5334484/1994、GreenChemistryLettersandReviewsVol.4,No.2,June2011,131-135、GreenChemistry,2002,4,390-391、AdvancesinHeterocyclicChemistry,Volume115ISSN0065-2725中得到进一步改进,为吖啶类光引发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但在这些传统合成方法中,都存在反应温度高、时间长、反应转化率低、粗品含量低需要反复精制、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限制了吖啶类光引发剂的应用。铃木反应,也称作Suzuki偶联反应、Suzuki-Miyaura反应(铃木-宫浦反应),是一个较新的有机偶联反应,零价钯配合物催化下,芳基或烯基硼酸或硼酸酯与氯、溴、碘代芳烃或烯烃发生交叉偶联。该反应由铃木章在1979年首先报道,在有机合成中的用途很广,具有较强的底物适应性及官能团容忍性,常用于合成多烯烃、苯乙烯和联苯的衍生物。国科学家理查德-海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铃木彰因在研发“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的交叉偶联”而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铃木反应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可以使人类造出复杂的有机分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反应转化率均在97%以上,经后处理得到的成品含量达99%以上,该工艺可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式1的卤代吖啶化合物与式2的苯硼酸或其衍生物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于20-80℃下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式3的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所述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碱的水溶液,反应路线如下:其中,X为第一卤素,R为含有1-18个碳原子的烷基、烯基、炔基或第二卤素。进一步地,第一卤素为Cl、Br或I。进一步地,第二卤素为F、Cl、Br或I。优选地,X为Cl、Br或I,R为含有1-18个碳原子的烷基、烯基或炔基。进一步地,有机溶剂为甲苯、四氢呋喃或1,4-二氧六环。进一步地,溶剂的用量为卤代吖啶化合物重量的3-10倍,优选为4-6倍。进一步地,碱为碳酸铯、碳酸钾、碳酸钠或碳酸锂,碱的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20%,优选为5-10%。进一步地,有机溶剂和碱的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20:1,优选为5:1-10:1。进一步地,卤代吖啶化合物与苯硼酸或其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1-1:3,优选为1:1-1:1.5。进一步地,钯催化剂包括无配体催化剂或含配体催化剂,所述无配体催化剂为Pd(OAc)2、PdCl2、Pd2(dba)3或PdI2,所述含配体催化剂为Pd(PPh3)4、PdCl2(PPh3)4、PdCl2(dppf)、PdCl2(dppb)或PdCl2(SEt2)2。进一步地,钯催化剂用量为卤代吖啶化合物质量的0.1%-2%,优选为0.2%-1%。优选地,反应温度为40-60℃。进一步地,反应时间为0.5-10小时,最佳时间为3-5小时。进一步地,反应完全后还包括去除溶剂,使用甲醇洗涤分散产物以及重结晶的步骤。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简单,工艺流程短,三废少,有利于保护环境,适合工业化生产;(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溶剂等辅料可循环和回收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绿色化生产;(3)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所用的溶剂和催化剂等辅料选择性广,而且都是常见物质,便于生产选择;(4)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温度低,反应温和,转化率和收率高,品质稳定,含量高。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详细说明如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在25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9-氯吖啶21.4g(0.1mol),苯硼酸14.6g(0.12mol),Pd(PPh3)4催化剂0.11g,甲苯100g,碳酸钠2g,去离子水18g,加热到40℃,反应3小时,冷却到25℃,旋蒸除去溶剂,加入100g甲醇洗涤分散,抽滤得到粗品,粗品用80g甲苯精制,干燥,得到产物24.7g,收率96.8%,HPLC含量99.65%。元素分析:Cal:C89.38,H5.13,N5.49Found:C89.35,H5.11,N5.48;ESI:255.31。实施例2在25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9-氯吖啶21.4g(0.1mol),3-甲基苯硼酸16.3g(0.12mol),Pd(OAc)2催化剂0.11g,甲苯100g,碳酸钠2g,去离子水18g,加热到40℃,反应3小时,冷却到25℃,旋蒸除去溶剂,加入100g甲醇洗涤分散,抽滤得到粗品,粗品用80g甲苯精制,干燥,得到产物26.1g,收率96.9%,HPLC含量99.69%。元素分析:Cal:C89.19,H5.61,N5.20Found:C89.17,H5.63,N5.21;ESI:269.33。实施例3在25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9-氯吖啶21.4g(0.1mol),3-乙烯基苯硼酸20.7g(0.14mol),PdCl2催化剂0.12g,甲苯100g,碳酸钾2g,去离子水18g,加热到50℃,反应4小时,冷却到25℃,旋蒸除去溶剂,加入100g甲醇洗涤分散,抽滤得到粗品,粗品用80g甲苯精制,干燥,得到产物27.1g,收率96.5%,HPLC含量99.58%。元素分析:Cal:C89.65,H5.37,N4.98Found:C89.64,H5.35,N4.99;ESI:281.34。实施例4在25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9-氯吖啶21.4g(0.1mol),3-乙炔基苯硼酸20.4g(0.14mol),PdCl2(PPh3)4催化剂0.12g,甲苯100g,碳酸钾2g,去离子水18g,加热到50℃,反应4小时,冷却到25℃,旋蒸除去溶剂,加入100g甲醇洗涤分散,抽滤得到粗品,粗品用80g甲苯精制,干燥,得到产物27.1g,收率97.1%,HPLC含量99.66%。元素分析:Cal:C90.29,H4.69,N5.01Found:C90.27,H4.65,N5.04;ESI:279.31。实施例5在250mL的三口瓶中,依次加入9-氯吖啶21.4g(0.1mol),3-异丙基苯硼酸18.0g(0.11mol),PdCl2(dppb)催化剂0.11g,甲苯100g,碳酸钠2g,去离子水18g,加热到60℃,反应5小时,冷却到25℃,旋蒸除去溶剂,加入100g甲醇洗涤分散,抽滤得到粗品,粗品用80g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式1的卤代吖啶化合物与式2的苯硼酸或其衍生物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于20‑80℃下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式3的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所述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碱的水溶液,反应路线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式1的卤代吖啶化合物与式2的苯硼酸或其衍生物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于20-80℃下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式3的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所述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碱的水溶液,反应路线如下:其中,X为第一卤素,R为含有1-18个碳原子的烷基、烯基、炔基或第二卤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卤素为Cl、Br或I。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卤素为F、Cl、Br或I。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四氢呋喃或1,4-二氧六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的用量为卤代吖啶化合物重量的3-10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潇袁晓冬刘海丰于利民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维思普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