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车辆脱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968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车辆脱困器,包括方形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一个上槽和多个输液腔,所述上槽中转动连接有多个互相平行且贯穿至输液腔内的内轴,每个所述内轴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圆辊,所述内轴位于输液腔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螺杆。优点在于:启动车辆使车轮将液体泵至格袋内,格袋膨胀并从下槽中伸出至与凹坑的底部相抵,车轮继续转动直至导电板弯曲并与第一极板接触通电,使格袋中的电流变液处于电场环境下而产生极强的抗剪切强度,此时螺杆会受到极大的阻力而难以转动,即轮胎转动时,圆辊会给轮胎一个反向的作用力,即车辆的轮胎可获得足够的抓地力而使车辆向前运动,从而使车辆从凹坑中脱困。

A portable vehicle tra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rtable vehicle releas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quare base plate, the upper end surface of the bas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groove and a plurality of infusion cavities, the upper groove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internal shafts which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penetrate into the infusion cavity, each internal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round roller, and the part of the internal shaft located in the infusion cavit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crew. The advantages are as follows: starting the vehicle, the wheel pumps the liquid into the lattice bag, the lattice bag expands and extends from the lower groove to the bottom of the pit against each other, the wheel continues to rotate until the conductive plate bends and contacts with the first plate, so that the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in the lattice bag is in the electric field environment and produces a strong shear strength, at this time, the screw will suffer great resistance and be difficult to rotate, that is, the tire rotates When moving, the round roller will give the tyre a reverse force, that is, the tyre of the vehicle can obtain enough grip to make the vehicle move forward, so that the vehicle can get out of the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车辆脱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脱困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车辆脱困器。
技术介绍
轮胎是汽车驱动力的执行部件,它直接与路面接触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来驱动汽车移动。在野外行车时,由于路况复杂,稍有不慎便会使车辆的轮胎陷入凹坑中而无法为车辆提供足够的驱动力,此时车辆便无法移动,现有技术中,经常选用另一辆车将其脱出,但更多的情况下,难以从附近找出动力足够且携带牵引绳的车辆,进而导致陷入凹坑中的车辆难以脱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车辆脱困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车辆脱困器,包括方形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一个上槽和多个输液腔,所述上槽中转动连接有多个互相平行且贯穿至输液腔内的内轴,每个所述内轴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圆辊,所述内轴位于输液腔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基板的下端面开设有一个下槽,所述下槽的侧壁胶合有一个格袋,所述下槽的底壁固定有一个第一极板,所述格袋与第一极板相对的侧壁固定有一个金属质的导电板,所述第一极板与导电板通过空气电性隔离,所述格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接线柱,其中一个所述接线柱与导电板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接线柱与导电板分别与外界电源的两个电极连接;所述基板内开设有一个内腔,所述内腔中放置有一个储液袋,所述储液袋通过软管与多个输液腔连通,所述输液腔远离软管的一端通过连通管与格袋连通。在上述的便携式车辆脱困器中,所述格袋与储液袋通过回液管连通,所述回液管上设置有控制阀。在上述的便携式车辆脱困器中,所述格袋由软质橡胶制成,所述格袋内设置有多个气腔,每个所述气腔均与外界通过细管连通。在上述的便携式车辆脱困器中,所述基板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多个可辅助基板定位的定位板。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启动车辆使车轮带动螺杆转动,将储液袋中的液体泵至格袋内,使得格袋膨胀并从下槽中伸出,车轮持续转动直至格袋膨胀至与凹坑的底部相抵,车轮继续转动直至导电板弯曲并与第一极板接触通电,使格袋中的电流变液处于电场环境下而产生极强的抗剪切强度,此时螺杆无法继续将电流变液泵至格袋中,此时螺杆会受到极大的阻力而难以转动,圆辊也难以转动,从而使得轮胎也难以带动圆辊转动,即轮胎转动时,圆辊会给轮胎一个反向的作用力,即车辆的轮胎可获得足够的抓地力而使车辆向前运动,从而使车辆从凹坑中脱困。2、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使用完成后,手动将其电源关闭并开启控制阀,此时两个接线柱断开电性连接,电流变液失去电场作用而恢复成初始的流体状态,然后将基板从凹坑中取出并挤压即可使格袋中的电流变液挤压回储液袋中,使本装置恢复较小的初始状态,便于存储及携带于车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便携式车辆脱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便携式车辆脱困器中基板的剖视图。图中:1基板、2上槽、3内轴、4圆辊、5输液腔、6螺杆、7连通管、8下槽、9格袋、10气腔、11第一极板、12导电板、13接线柱、14内腔、15储液袋、16回液管、17控制阀、18定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便携式车辆脱困器,包括方形的基板1,基板1的上端面开设有一个上槽2和多个输液腔5,上槽2中转动连接有多个互相平行且贯穿至输液腔5内的内轴3,每个内轴3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圆辊4,内轴3位于输液腔5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螺杆6;基板1的下端面开设有一个下槽8,下槽8的侧壁胶合有一个格袋9,下槽8的底壁固定有一个第一极板11,格袋9与第一极板11相对的侧壁固定有一个金属质的导电板12,第一极板11与导电板12通过空气电性隔离,格袋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接线柱13,其中一个接线柱13与导电板12电性连接,另一个接线柱13与导电板12分别与外界电源的两个电极连接;基板1内开设有一个内腔14,内腔14中放置有一个储液袋15,储液袋15通过软管与多个输液腔5连通,输液腔5远离软管的一端通过连通管7与格袋9连通。格袋9与储液袋15通过回液管16连通,回液管16上设置控制阀17;格袋9由软质橡胶制成,格袋9内设置有多个气腔10,保证格袋9中灌入一定量的液体而使其膨胀时,气腔10也随其膨胀,进而使其膨胀程度更高、膨胀速度更块,每个气腔10均与外界通过细管连通;基板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多个可辅助基板1定位的定位板18。本专利技术在初始状态下,格袋9内的液体被挤压至储液袋15中而处于压缩状态并收纳至下槽8中;当汽车的动力轮调入凹坑而无法提供动力时,将基板1放置与汽车的动力轮下,并使汽车的轮胎与圆辊4相抵,且内轴3与轮胎的轴线平行,此时基板1侧壁的定位板18可与土地上的凹坑相抵,保证基板1与轮胎有足够的挤压力;本专利技术的储液袋15中灌装有电流变液,当电流变液在无电场环境下会呈现出液体的性质,此时的抗剪切强度极弱;反之当其处于电场环境下时,会出现极强的抗剪切强度,无法出现流体的流动。启动车辆使车轮转动,车轮带动圆辊4转动带动输液腔5中的螺杆6转动,由于输液腔5的两端分别与储液袋15和格袋9连通,所以螺杆6转动可将储液袋15中的液体泵至格袋9内,使得格袋9膨胀并从下槽8中伸出,车轮持续转动直至格袋9膨胀至与凹坑的底部相抵,车轮继续转动将更多的液体泵至格袋9中,格袋9继续膨胀并对上侧的基板1产生更大的挤压力,直至导电板12弯曲并与第一极板11接触通电,此时两个接线柱13与外界电源的两个电极短接,使得格袋9中的电流变液处于电场环境下而产生极强的抗剪切强度,使得格袋9内的电流变液无法继续如液体般流动,进而使得螺杆6无法继续将电流变液泵至格袋9中,此时螺杆6会受到极大的阻力而难以转动,即为圆辊4也难以转动,从而使得轮胎也难以带动圆辊4转动,即轮胎转动时,圆辊4会给轮胎一个反向的作用力,即车辆的轮胎可获得足够的抓地力而使车辆向前运动,从而使车辆从凹坑中脱困。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使用完成后,手动将其电源关闭并开启控制阀,此时两个接线柱13断开电性连接,电流变液失去电场作用而恢复成初始的流体状态,然后将基板1从凹坑中取出并挤压即可使格袋9中的电流变液挤压回储液袋15中,使本装置恢复较小的初始状态,便于存储及携带于车内。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基板1、上槽2、内轴3、圆辊4、输液腔5、螺杆6、连通管7、下槽8、格袋9、气腔10、第一极板11、导电板12、接线柱13、内腔14、储液袋15、回液管16、控制阀17、定位板1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专利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车辆脱困器,包括方形的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上端面开设有一个上槽(2)和多个输液腔(5),所述上槽(2)中转动连接有多个互相平行且贯穿至输液腔(5)内的内轴(3),每个所述内轴(3)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圆辊(4),所述内轴(3)位于输液腔(5)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螺杆(6);所述基板(1)的下端面开设有一个下槽(8),所述下槽(8)的侧壁胶合有一个格袋(9),所述下槽(8)的底壁固定有一个第一极板(11),所述格袋(9)与第一极板(11)相对的侧壁固定有一个金属质的导电板(12),所述第一极板(11)与导电板(12)通过空气电性隔离,所述格袋(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接线柱(13),其中一个所述接线柱(13)与导电板(12)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接线柱(13)与导电板(12)分别与外界电源的两个电极连接;所述基板(1)内开设有一个内腔(14),所述内腔(14)中放置有一个储液袋(15),所述储液袋(15)通过软管与多个输液腔(5)连通,所述输液腔(5)远离软管的一端通过连通管(7)与格袋(9)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车辆脱困器,包括方形的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上端面开设有一个上槽(2)和多个输液腔(5),所述上槽(2)中转动连接有多个互相平行且贯穿至输液腔(5)内的内轴(3),每个所述内轴(3)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圆辊(4),所述内轴(3)位于输液腔(5)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螺杆(6);所述基板(1)的下端面开设有一个下槽(8),所述下槽(8)的侧壁胶合有一个格袋(9),所述下槽(8)的底壁固定有一个第一极板(11),所述格袋(9)与第一极板(11)相对的侧壁固定有一个金属质的导电板(12),所述第一极板(11)与导电板(12)通过空气电性隔离,所述格袋(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接线柱(13),其中一个所述接线柱(13)与导电板(12)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接线柱(1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华齐晗利车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拓华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