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9519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属于机械工程中常用的为防止偶然的或未经许可的动作的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可防止石油、化工、液化、铁路、气体管道、蒸汽管道等行业管路的非操作人员许可的开通和关闭。制造简单,成本低廉。应用极为广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具体地说是一种机械工程中常用的为防止偶然的或未经许可的动作的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目前,广泛应用于管路中的阀门为了防止误动作,有的设置了电控装置,有的用一般锁锁住,效果都不理想,不但麻烦,而且不能有效地防止误动作。例如目前铁路机车车辆上使用的折角塞门,没有能锁闭的装置,只要非操作人员用手扳动,仍可关闭折角塞门,如果司机发现不了,列车就会制动失灵,往往造成重大事故。石油、化工、液化、电站蒸汽等行业使用的管道,都没有有效防止误动作的阀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误动作的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由阀体8、阀芯7组成。阀体8或阀芯7上有(或联接有)由压力控制的自锁装置,这个自锁装置当阀体8内介质压力达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压力值或某一个(或某几个)压力范围时,自锁装置的塞杆4才能开始运动,当运动至规定位置时,阀芯7才能转动或移动,管路即由开通状态(或关闭状态)变为关闭状态(或开通状态),也可以改变开通或关闭开度的大小。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的自锁装置,可以由带锁杆2的塞杆4、弹力零件3、开有与塞杆4的锁杆2相配合的锁道10的阀芯7和外套9组成,锁杆2可以是圆柱、棱柱、方柱,也可以是管柱,锁杆2可以和塞杆4制成一体,也可以是组合件。锁道10可供锁杆2上下移动或上下移动和左右转动。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的自锁装置也可以是由塞杆4、弹力零件3、锁块12、弹簧13、外套9(或阀体8)上的锁道10组成,当塞杆4沿其轴线运动越过锁块12时,锁块12收入阀芯7内,阀芯7才可转动或移动。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的自锁装置,也可以由塞杆4、锁杆2、弹力零件3、锁块12、弹簧13、阀芯7上的锁道10组成。锁杆2和塞杆4可以制成一体,也可以是一个组合件,当塞杆4沿其轴线运动越过锁块12时,锁块12收入外套9(或阀体8)壁内,阀芯7才可转动或移动。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的自锁装置也可以由阀芯7上的锁道10内通孔15、外套9(或阀体8)上的塞杆4、塞杆腔16、弹力零件3组成,当塞杆4在正压作用下沿其轴线运动至外套9(或阀体8)壁内时,阀芯7才可转动或移动。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的自锁装置,也可以是由阀芯7上的塞杆腔16、塞杆4、弹力零件3、内通孔15、外套9(或阀体8)上的锁道10组成。当塞杆4在负压作用下收入阀芯7体内时,阀芯7才可转动或移动。上述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的自锁装置,其塞杆4和管路介质压力相通的端部环周,与阀芯7通路相接触处的截面积,小于塞杆4的最大截面积。由于其初始压力小于塞杆4开始运动后的压力,所以,塞杆4只要稍一开始运动,塞杆4就会受到更大的压力作用,加快塞杆4的运动速度。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均为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折角塞门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阀门种类繁多,本专利技术的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方案,可在阀门的大多数种类中实施,下面仅以铁路车辆普遍使用的折角塞门为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一进步详述。图1,是一个在管路内正压力作用下使用的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折角塞门示意图。折角塞门主要有阀体8和阀芯7组成,阀体8的两侧的大通孔供连接管路用,阀芯7在大通孔部分有一个半球,图中所示管路为开通状态。连接在阀体8上的外套9内的弹力零件3(此处是弹簧),在弹力作用下,向上顶起带锁杆2的塞杆4,阀芯7的下端有和锁杆2相吻合的槽子,塞杆4向上进入了阀芯7下的槽子,外套9上部的锁道10是两个长方体形腔,锁杆2在锁道10内只能上下运动。所以用手扳动手把1转动时,阀芯7带动将力传给锁杆2,锁杆2将力传到锁道10侧面上,转动不得。图示开通状态,下面是自锁状态,无法转动。当管路中气压增加,外套9上开有外通气孔11,通气孔内侧设置有防尘件6,防尘件可以是纤维、泡沫等,阀芯7上下都设有密封件5。当塞杆4上压力超过弹力零件3的弹力时,塞杆4开始向下运动,锁杆2也随塞杆4向下运动,当锁杆2从阀芯7的下部槽子中运动出来时,扭动手把1,阀芯7就可转动,转90°至关闭状态。当管路中气压下降后,一般为管路中的正常气压,向回扭动手把1至开通位置,锁杆2在弹力作用下进入阀芯7下部的槽子里,呈自锁状态,无论怎样扭手把1,阀芯7都无法转动,起到自锁作用。图2,是一个在管路内正压力作用下使用的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折角塞门。当管路内无压力或常压情况下,如图示状态,即自锁状态,阀芯7无法转动。当管路内压力大于弹力零件3弹力时,塞杆4开始向下运动,塞杆4下端越过锁块12时,锁块12绕销钉转动至收入阀芯7外表面内。此时,阀芯7才能转动。当管路内压力小于弹力零件3弹力时,阀芯7可转回原来位置,锁块12在弹簧13作用下恢复图示位置,进入外套9(或阀体8)的锁道10内,锁道10是一个长方体形腔,仅能供锁块12上下移动,锁块12锁住阀芯7,致使其无法转动,呈自锁状态。图3,是一个在管路内正压力作用下使用的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折角塞门。运动原理和图2相同。阀芯7上有仅供锁杆2上下运动的锁道10,图示为自锁状态,外套9(或阀体8)上锁块12,在弹簧13作用下嵌入阀芯7的锁道10内,阀芯7无法转动。当锁杆2越过锁块12时,锁块12被压出阀芯7外表面,阀芯7方可转动。图4,是一个在管路内正压力作用下使用的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折角塞门。其自锁装置由阀芯7上锁道10、内通孔15、外套9(或阀体8)上的塞杆4、塞杆腔16、弹力零件3组成。内通孔15一端通塞杆4,另一端通管路。当管路内压力大于弹力零件3的弹力时,塞杆4开始向外通气孔11一侧运动,塞杆4端头退出阀芯7外表面时,阀芯7方可转动。锁道10是一个和塞杆4端头外形相配合的腔,也可以是一个方体腔或长方体腔(长度方向和阀芯7轴线平行为最佳)。其余同上。图5,是一个在管路内负压力作用下使用的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折角塞门。其自锁装置由阀芯7上的塞杆腔16、塞杆4、弹力零件3、内通孔15、外套9(或阀体8)上的锁道10组成。原理同图4,当管路内负压力大于弹力零件3的弹力时,塞杆4开始回收,收入阀芯7外表面内时,阀芯7方可转动。图6,是一个在管路正压力作用下使用的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折角塞门。图示为自锁状态,当管路内压力达到使塞杆4运动时,此时塞杆4所承受压力面积为塞杆4端部与阀芯7内孔相接触的截面处的截面积,塞杆4稍一开始运动,塞杆4所承受压力的面积为塞杆4直径的面积,塞杆4直径面积大于端部初始承压面积。所以,塞杆4一旦开始运动,就会立即加速。该加速运动原理可用于各技术方案。图7,是一个在管路正压力作用下使用的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折角塞门。原理同图5,只是在图5的基础上,由负压变为正压。内通气孔15和锁道10底部相通。弹力零件3,可以是压簧、拉簧、弹簧片、橡胶等。防尘件6,可以是泡沫塑料、海棉橡胶、棉布和纤维布等。密封件5,为一般防漏气的密封零件。自锁装置(图5除外)均可以依据上述原理,靠改变弹力零件3(如压簧变拉簧)、锁道10、安装位置和方向等方法,实现负压控制自锁,控制转动、上下移动。安装位置可选择阀门上任何可控制的部位。权利要求1.一种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由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压力控制的自锁式阀门,由阀体8、阀芯7组成,其特征在于阀体8或阀芯7上有(或联接有)由压力控制的自锁装置,这个自锁装置当阀体8内介质压力达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压力值或某一个(或某几个)压力范围时,阀芯7才能转动或移动,管路即由开通状态(或关闭状态)变为关闭状态(或开通状态),也可以改变开通或关闭开度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临汾铁路分局职工技术协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