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亚华专利>正文

阀口密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947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阀口密封方法,适用于阀门中主要是解决阀口耐压和耐久的问题。本方法,选择相对便于屈服、吻合的塑性,可塑性材料根据需要制成密封圈,设置在阀口或阀瓣上等,并经特定的结构封闭处理而控制形变和增强反弹应力,实现耐压、耐久问题的解决。由于本方法简单明了,可广泛用于阀门生产、修复和改造。(*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密封领域,主要是阀门中阀口和阀瓣、闸板等等间的相对应用塑性、可塑性接触实现高压、耐久密封的方法。公知,根据一九八五年十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第一版机械工业部编《阀门产品样本》,阀口、阀瓣等相对间密封,大多是硬度值相近的金属对金属的硬、硬接触,少部分采用硬度值差异较大的硬、软(金属对塑料等)或软、软(塑、塑等)接触实施的。经分析硬、硬方式,其材料,加工精度和难度、阀盖结构强度,与密封介质压力的高低成正比;硬、软除球阀外包括软、软方式,绝大部分在低压区域。一只少则数十元,多则上万元的阀门,除阀杆的密封外,主要是阀口,值得提出的,基本上阀口都采用硬、硬的方式处理,尤其高压阀口特别明显,而此恰恰是导致阀口难以耐久的重要原因。从而,因阀口损坏影响阀体甚至整个阀门报废的现象能不能改变?塑性高分子材料及可塑性软金属等材料,能否介入硬、硬方式构成高压、耐久密封?包括已采用硬、软和软、软方式的球阀等能否再予以提高并广泛应用?本专利技术即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设置在阀口或阀瓣等上的,塑性、可塑性密封圈及简单的重要的保护性封闭条件结构,利用外作用力使其获得反弹应力,从而实现耐压、耐久并便于更换和简省结构强度的目的。为实现该目的,并便于说明,详见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宏观抗压强度、压缩强度和弹性示意剖面图2为微观阀口密封面分析示意图3为一种闸阀阀口密封结构剖面图4为一种球阀密封圈封闭结构剖面图5为截止阀等阀口密封结构剖面图1-5中,各数字代表如下为压块,为汽球,为活塞,为容器,为接触密封水平面,为实际密封面,为硬质材料,为塑性、可塑性材料,为硬质内槽阀座,为外涨弹性密封圈,为可塑性闸板,为内缩弹性密封圈,为硬质外槽阀座,为介质方向,为阀体,为左球夹,为封闭圈,为弹性密封圈,为球蕊,为右球夹,为槽式阀瓣,为密封圈,为凸式阀口,为罩式阀瓣,为凸槽式阀口,为可塑性密封圈,为可塑性弹性结合式密封圈。本专利技术结合附图叙述如下如图压块搁在汽球上,由于重力作用汽球因此形变、压块位置下降;当同一汽球在容器和活塞的封闭作用下,由于其形变受到控制,压块的重力作用则不能达到前述的结果。同是汽球,后者上升为抗压缩强度,从而;抗压缩强度及其反弹应力>抗压强度及其反弹应力,并且前者反弹应力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如图2,任何宏观平面,如接触密封水平面在微观看来,仅仅是曲面上众多凸出点同一水平的连贯线,如实际密封面。因此,由相互作用构成的密封,实际存在着两条曲面线屈服、吻合的问题,相对于硬质材料、相互作用,硬质材料和塑性、可塑性材料的相互作用,显而易见,后者屈服、吻合容易得多。而且,区别于硬、硬的双双牺牲的吻合,硬、软相间却是一种适应,至少能保护硬的一方。据此,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选择相对便于屈服和吻合的塑性、可塑性材料,制成一定形状的密封圈,经结构封闭处理而控制形变和增强反弹应力,实现高压、耐久阀口密封。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提出并解决了塑性、可塑性材料用于耐高压的问题。现有技术,特别是在球阀上,应用塑性材料取得较大成功,实现了320公斤/平方厘米的突破,并且,通过对夹方法,强化了弹性模量、使之持久补给;在某些阀门上,如WJ61W-6P(214页)、J45J-6(219页)、J41N-40(273页),J11B-25Z(289页)等等,亦相似本方法图5-A,在阀瓣上设置槽安置塑性密封圈和阀口接触吻合。然而,值得惋惜之处,在塑性、可塑性的基础上,给流变留了下余地,没有能进展到如图5-A,阀瓣上设置的槽沟和阀口凸圈的动配合尺寸基本一致,或如图4在密封圈外围加设封闭圈,从而构成密封圈、达到压缩强度的境界。根据阀口密封公式P=F+F1+F2其中P为密封力,F为两接触面单位压强力,F1为阀杆的动密封摩擦力,F2为介质作用于阀瓣接触面积的力。实质构成密封的是F。所谓F,为上述两面的屈服、吻合力,因而如本方法特定条件下吻合,经控制形变施加压缩力,很容易产生作用在吻合面上大于介质渗透力的反弹应力。二、对阀口密封的耐久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采用硬、软方式,和有效避开及自然保护阀口的特定结构,如图5-A、B,限定了伤害对象只能是密封圈而这种密封圈是可以经常更换的;其次,硬、硬方式的接触表面互相伤害是妨碍耐久的根本因素,而硬、软方式的结果将是软质材料接触表面是周而复始的塑性、可塑性应变。三、减少了加力结构的强度硬、软方式,密封力从抗压强度转变为软质材料的表面屈服、吻合变形强度,以及必要的密封压缩强度,相对减弱了硬、硬方式所必需的加力结构强度。四、适用范围较广如图3,一种闸阀阀口结构,在内槽阀座上装外涨弹性密封圈,外槽阀座上装内缩弹性密封圈,两圈面适度高出阀座面;经可塑性闸板插涨,密封圈、压缩至阀座、平面,在介质的作用下,组合构成密封圈、封闭压缩产生弹性。如图4,球阀对夹式结构,弹性密封圈外设置和球芯吻合的封闭圈,通过左、右球夹、对夹及介质压力作用,构成密封圈的弹性压缩。如图5-A、B,截止阀结构,槽式阀瓣和凸式阀口,罩式阀瓣和凸槽式阀口对密封圈进行凸凹式封闭弹性压缩。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封闭概念,对阀口密封性能、阀口并延及阀体和阀门的耐久性得出了客观的积极效果,因而发展、发挥了塑性和可塑性在密封中的应有作用。实施例根据图5-A,在阀瓣槽内设置5×5高压聚乙烯密封圈,槽口内外加工成2×45°锥体,便于阀口导入;反之,如图5-B,阀瓣改成罩状,密封圈嵌装进凸槽式阀口,其阀口顶部加工成3×45°便于罩状阀瓣导入;考虑高温,如图5-C密封圈采用了铸铝等软金属材料;考虑高速介质冲刷,如5-D,采用薄型可塑性密封圈保护塑性密封圈的结合式。以上形式装配在J11H-16型截止阀上,实验表明,无论A、B、C、D,都能达到超出600KC/cm2试压泵极限以上的效果。权利要求1.,包括密封面上硬质材料和可塑性材料的吻合机理。其特征在于活塞和容器组成的对汽球封闭压缩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阀瓣为密封圈设置的凹槽,和阀口的凸颈内外径尺寸一致,凹槽口内外均应有锥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其特征在于罩式阀瓣的罩圈口面和凸槽式阀口上为密封圈设置的凹槽,其内外径尺寸一致;凸槽式阀口的凸颈外圈带有锥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密封圈外侧的封闭圈和球面吻合,密封圈高度大于封闭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阀座、分别为内槽式和外槽式,密封圈、适度高出阀座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2、3、4、5所述,,其特征在于密封圈、、、为塑性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2、3、4所述,,其特征在于密封圈、组合密封圈、封闭圈,为可塑性材料。全文摘要,适用于阀门中主要是解决阀口耐压和耐久的问题。本方法,选择相对便于屈服、吻合的塑性,可塑性材料根据需要制成密封圈,设置在阀口或阀瓣上等。并经特定的结构封闭处理而控制形变和增强反弹应力,实现耐压、耐久问题的解决。由于本方法简单明了,可广泛用于阀门生产、修复和改造。文档编号F16K3/22GK1045165SQ9010562公开日1990年9月5日 申请日期1990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0年2月20日专利技术者郑亚华 申请人:郑亚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阀口密封方法,包括密封面[5]上硬质材料[7]和可塑性材料[8]的吻合机理。其特征在于:活塞[3]和容器[4]组成的对汽球[2]封闭压缩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亚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亚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