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919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包括软包模组主体,软包模组主体包括纵向平行并列且垂直设置的多个电芯单元(5);所述软包模组主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水平分布的导热胶框架(17);所述软包模组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垂直分布的端板(14);每个电芯单元(5)包括垂直分布且左右设置的两个软包电芯(1),每个软包电芯(1)的前后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极耳(2);所述电池模组主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便于让极耳(2)穿插通过的汇流排整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软包电芯和极耳的结构不变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具有开口格栅的汇流排,便于极耳顺利穿孔,能够显著提高动力电池软包模组的成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动力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整车对重量的要求越来越敏感,尤其是电动乘用车,要求动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满足160Wh/kg以上,目前圆形电池和方形电池因电芯较重,难以满足该需求,由此推动了软包电池在电动乘用车上的应用。然而,相对圆形和方形电池,目前软包电芯的成模组效率及自动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最终影响组装(Pack)效率,这与软包电芯的结构形式有关。软包电芯极耳有两种引出方式。第一种是同侧极耳,类似于方形电芯的同侧引出极耳,不同的是软包极耳薄而软,如果按照方形电芯进行成组,需要焊接两种汇流排(包括并联排和串联排),并联电芯极耳先与并联汇流排焊接构成一个单元,多个单元间再焊接串联汇流排构成模组,因汇流排在软包模组中的质量比重较高,两次焊接导致汇流排种类和数量增加,这必然增加软包模组附件质量(即除电芯外的其他部分的质量),最终导致软包模组增加的附件质量比方形模组还要多,同时增加了焊接次数,即增加了焊接风险。第二种是电芯两侧出极耳,降低极耳短路风险,采用一次串联焊接,减少汇流排数量以便减轻重量,两侧极耳直接焊接。该轻量化的模组工艺主要涉及电芯定位堆叠、结构紧固(焊接)、极耳穿孔、极耳折弯和极耳焊接工艺,省掉了并联排焊接环节。其中,极耳的穿孔环节(即让极耳穿过汇流排上预留的开孔)是影响两侧极耳成组效率的关键。针对极耳的穿孔环节,目前电芯极耳在进行穿孔时,要求极耳与汇流排格栅上下左右均精准对齐后(即垂直汇流排的大面),才能穿过汇流排上预留的开孔,但是,由于极耳通常偏软,因此,在安装时,很难将多个软包电芯具有的极耳同时准确穿过汇流排上预留的开孔(至少每个汇流排的极耳需同时穿过),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极耳的穿孔环节,显著降低了动力电池软包模组的成组效率,进而增加了动力电池软包模组的整体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其性能优异,能够在软包电芯和极耳的结构不变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具有开口格栅的汇流排,便于极耳顺利穿孔,从而能够显著提高动力电池软包模组的成组效率,进而降低动力电池软包模组的整体生产成本,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包括软包模组主体,所述软包模组主体包括纵向平行并列且垂直设置的多个电芯单元;所述软包模组主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水平分布的导热胶框架;所述软包模组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垂直分布的端板;每个电芯单元包括垂直分布且左右设置的两个软包电芯,每个软包电芯的前后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极耳;所述电池模组主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便于让极耳穿插通过的汇流排整体结构。其中,在每个电芯单元中,两个软包电芯相互并联;两个软包电芯之间设置有一个电芯框架;其中,位于左边的软包电芯的左侧设置有一个隔热垫,位于右边的软包电芯的右侧也设置有一个电芯框架。其中,每个电芯框架的上下侧,分别具有内凹的导热胶凹槽;所述导热胶凹槽用于通过注塑的方式填充导热胶。其中,每个电芯框架的左侧具有定位孔,每个电芯框架的右侧具有定位销;所述隔热垫的右侧具有定位销;定位销和定位孔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其中,每个汇流排整体结构包括:横向分布的、中空的汇流排支架;汇流排支架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上边梁和下边梁;汇流排支架的外侧面,卡接有多个汇流排。其中,每个汇流排的上侧具有横向连接臂,每个汇流排的下侧具有格栅,该格栅具有多个开口向下的豁口。其中,格栅具有的豁口的底部两侧形状为斜角或者圆弧角。其中,每个电芯单元具有的软包电芯上的极耳在贯穿汇流排后,向同一侧翻边,并与汇流排的表面相焊接。其中,汇流排支架的外侧面,卡接有串联汇流排、总负汇流排和总正汇流排;串联汇流排、总负汇流排和总正汇流排的下侧,均具有开口向下的格栅;总负汇流排和总正汇流排,位于串联汇流排的左右两侧;在每个汇流排整体结构中,串联汇流排、总负汇流排和总正汇流排下端的格栅在穿插极耳后,还与电压温度采集电路板一端具有的镍片相焊接;在每个汇流排整体结构中,电压温度采集电路板的另一端具有电压温度采集输出接插件;每个端板的外侧面具有多个卡扣;电压温度采集电路板通过卡扣与端板固定连接;电压温度采集输出接插件通过螺钉与端板固定连接。其中,总负汇流排和总正汇流排的顶部,分别安装有一个绝缘罩;所述绝缘罩通过卡扣与端板对应固定;上边梁和下边梁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螺栓固定孔;汇流排支架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边梁和下边梁通过螺栓连接;上边梁和下边梁具有的靠近端板的一端,分别与端板相焊接;每个导热胶框架的外侧,还分别设置有绝缘盖板。由以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其性能优异,能够在软包电芯和极耳的结构不变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具有开口格栅的汇流排,便于极耳顺利穿孔,从而能够显著提高动力电池软包模组的成组效率,进而降低动力电池软包模组的整体生产成本,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中任意一个电芯单元在装配前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中任意一个电芯单元在完成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中任意一个电芯单元具有的软包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中一个串联汇流排的正视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中一个串联汇流排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包括软包模组主体,所述软包模组主体包括纵向平行并列且垂直设置的多个电芯单元5(不限于图1、图2所示的十四个);所述软包模组主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水平分布的导热胶框架17;所述软包模组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垂直分布的端板14;每个电芯单元5包括垂直分布且左右设置的两个软包电芯1,每个软包电芯1的前后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极耳2(需要说明的是,每个软包电芯1具有的两个极耳分别是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电池模组主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便于让极耳2穿插通过的汇流排整体结构。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每个导热胶框架17的外侧(即远离电芯单元5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绝缘盖板(图略),以对动力电池软包模组进行安全防护,避免外力磕碰而损伤软包电芯。在本技术中,在每个电芯单元5中,两个软包电芯1相互并联;两个软包电芯1之间设置有一个电芯框架3;其中,位于左边的软包电芯1的左侧设置有一个隔热垫4,位于右边的软包电芯1的右侧也设置有一个电芯框架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包模组主体,所述软包模组主体包括纵向平行并列且垂直设置的多个电芯单元(5);所述软包模组主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水平分布的导热胶框架(17);所述软包模组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垂直分布的端板(14);每个电芯单元(5)包括垂直分布且左右设置的两个软包电芯(1),每个软包电芯(1)的前后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极耳(2);所述电池模组主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便于让极耳(2)穿插通过的汇流排整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包模组主体,所述软包模组主体包括纵向平行并列且垂直设置的多个电芯单元(5);所述软包模组主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水平分布的导热胶框架(17);所述软包模组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垂直分布的端板(14);每个电芯单元(5)包括垂直分布且左右设置的两个软包电芯(1),每个软包电芯(1)的前后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极耳(2);所述电池模组主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便于让极耳(2)穿插通过的汇流排整体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电芯单元(5)中,两个软包电芯(1)相互并联;两个软包电芯(1)之间设置有一个电芯框架(3);其中,位于左边的软包电芯(1)的左侧设置有一个隔热垫(4),位于右边的软包电芯(1)的右侧也设置有一个电芯框架(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电芯框架(3)的上下侧,分别具有内凹的导热胶凹槽(30);所述导热胶凹槽(30)用于通过注塑的方式填充导热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电芯框架(3)的左侧具有定位孔,每个电芯框架(3)的右侧具有定位销;所述隔热垫(4)的右侧具有定位销;定位销和定位孔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汇流排整体结构包括:横向分布的、中空的汇流排支架(12);汇流排支架(12)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上边梁(7)和下边梁(9);汇流排支架(12)的外侧面,卡接有多个汇流排。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汇流排的上侧具有横向连接臂(101),每个汇流排的下侧具有格栅(102),该格栅(102)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汉波罗志民王亮刘彩秋杨乐乐王永庚张超李新源安占旺信召峰史晓妍
申请(专利权)人: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