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54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其可有效避免整个电池组失效的风险,并可减小阻抗,降低成本;其包括电芯组及插接于所述电芯组两端的支架,所述电芯组包括并排设置的电芯单元组,每个所述电芯单元组均包括呈矩阵排列布置的电芯,所述电芯的正、负极分别插装于两端的所述支架上,所述电芯单元组中的所述电芯极柱的摆放方向相同,以实现所述电芯的并联排布,首、尾端的所述电芯单元组一侧的所述电芯之间均通过正负极镍片连接,以分别作为所述电芯组的总正输出端和总负输出端,相邻的所述电芯单元组的正极、负极为交错反向排布,且相互之间通过串联镍片连接。

A lithium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为一种锂电池组。
技术介绍
随着电池行业的迅速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作为一种能量存储装置锂电池组通常包括单体电芯或模块、电子部件、电池箱及与其他外部系统的接口。在实际应用中,整个锂电池组通常有若干个锂电池模块组成,锂电池模块是单体电池在物理结构和电路上连接起来的构成电池包或系统的最小分组,可作为一个单元替换。传统的锂电池组成组工艺,其往往是将若干个单串模块通过铜排和螺丝结构进行串联,从而组成整个电池组,但这样的工艺,很可能会由于震动等原因导致螺丝松动而导致整个电池组失效,而且采用铜排和螺丝结构,会使接触阻抗增大,影响性能,进而大幅增加成本,因此,该工艺和结构在生产和售后方面都有着诸多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其可有效避免整个电池组失效的风险,并可减小阻抗,降低成本。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电芯组及插接于所述电芯组两端的支架,所述电芯组包括并排设置的电芯单元组,每个所述电芯单元组均包括呈矩阵排列布置的电芯,所述电芯的正、负极分别插装于两端的所述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单元组中的所述电芯极柱的摆放方向相同,以实现所述电芯的并联排布,首、尾端的所述电芯单元组一侧的所述电芯之间均通过正负极镍片连接,以分别作为所述电芯组的总正输出端和总负输出端,相邻的所述电芯单元组的正极、负极为交错反向排布,且相互之间通过串联镍片连接。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绝缘板、金属端板,在两侧的所述正负极镍片、串联镍片外侧均依次装有所述绝缘板和金属端板后通过螺杆锁紧;所述支架上设有中空柱,两端的所述支架上的所述中空柱对位后的长度与所述电芯的长度相同,所述螺杆依次穿过一侧的所述金属端板、绝缘板、镍片、中空柱后锁紧于另一侧的所述金属端板上;首端的所述电芯单元组一侧的所述电芯正极极柱之间通过所述正负极镍片连接,作为所述电芯组的总正输出端,尾端的所述电芯单元组一侧的所述电芯负极极柱之间通过所述正负极镍片连接,作为所述电芯组的总负输出端,前一个所述电芯单元组的所述电芯负极极柱与后一个所述电芯单元组的所述电芯正极极柱之间通过所述串联镍片连接;所述正负极镍片、串联镍片顶端部均设有向对应的所述支架方向弯折的采样连接片,所述采样连接片上设有连接孔;所述采样连接片及与其对应的所述正负极镍片、串联镍片为一体设置,所述采样连接片与所述支架的顶端面贴合相接;对应所述连接孔的所述支架上装有预埋螺母,所述采样连接片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螺丝、预埋螺母配合锁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在电芯组内集成了多个电芯单元组,电芯单元组与电芯单元组之间直接通过串联镍片串联连接,可有效减小阻抗,减小能量损耗,且在系统稳定性方面远优于使用传统的铜排和螺丝的工艺,可大大减小由于震动等因素导致螺丝松动而引起的失效风险,同时省掉了现有用以串联的铜排和螺丝等部件,使成本大幅降低,且由于集成度高,生产效率可得到大幅提升,也简化了组装工艺,减少了故障点,品质可大幅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芯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一种锂电池组,其包括电芯组1及插接于电芯组1两端的支架2,电芯组1包括并排设置的5组电芯单元组3,每个电芯单元组3均包括呈矩阵排列布置的电芯4,电芯4的正、负极分别插装于两端的支架2上,而后通过相应的镍片连接,为便于理解,镍片分为正负极镍片5和串联镍片6;电芯单元组3中的电芯4极柱的摆放方向相同,以实现电芯4的并联排布,首、尾端的电芯单元组3一侧的电芯4之间均通过正负极镍片5连接,以分别作为电芯组1的总正输出端和总负输出端,相邻的电芯单元组3的正极、负极为交错反向排布,且相互之间通过串联镍片6连接,具体地,首端的电芯单元组3一侧的电芯4正极极柱之间通过正负极镍片5连接,作为电芯组1的总正输出端,尾端的电芯单元组3一侧的电芯4负极极柱之间通过正负极镍片5连接,作为电芯组1的总负输出端,前一个电芯单元组3的电芯4负极极柱与后一个电芯单元组3的电芯4正极极柱之间通过串联镍片6连接。其还包括绝缘板7、金属端板8,在两侧的正负极镍片5、串联镍片6外侧均依次装有绝缘板7和金属端板8后通过螺杆9锁紧;支架2上设有中空柱10,两端的支架2上的中空柱10对位后的长度与电芯4的长度相同,螺杆9依次穿过一侧的金属端板8、绝缘板7、镍片、中空柱10后锁紧于另一侧的金属端板8上。正负极镍片5、串联镍片6顶端部均设有向对应的支架2方向90°弯折的采样连接片11,采样连接片11及与其对应的正负极镍片5、串联镍片6为一体设置,采样连接片11上设有连接孔12,采样连接片11与支架2的顶端面贴合相接,对应连接孔12的支架2上装有预埋螺母(图中未示出),电池管理系统的采样线和温感线的线鼻子装于螺丝上后,该螺丝穿过连接孔12与预埋螺母配合锁紧;由于总正输出端、总负输出端处有电流输出,总正输出端、总负输出端处正负极镍片5上采样连接片11的宽度大于串联镍片6上采样连接片11的宽度,总正输出端、总负输出端处正负极镍片5的采样连接片11上设有2个连接孔12。一种锂电池组的成组工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18个电芯4呈3*6矩阵排列布置,并使电芯4极柱的摆放方向相同,以实现电芯4并联排布的单个电芯单元组3,5个电芯单元组3并排设置;(2)、所有电芯单元组3中的电芯4极柱分别插装于两端的支架2上后,使用正负极镍片5覆盖到第一个电芯单元组3中的所有电芯4的正极,通过电阻焊工艺将正负极镍片5和第一个电芯单元组3中的所有电芯4正极极柱焊接在一起,且将正负极镍片5的引出端作为电芯组1的总正输出端;第一个电芯单元组3的负极与第二个电芯单元组3的正极使用串联镍片6通过电阻焊工艺焊接,使得第一和第二个电芯单元组3形成串联关系,如此反复,直至串联到第五个电芯单元组3,最后同样使用正负极镍片5覆盖到第五个电芯单元组3中的所有电芯4的负极,通过电阻焊工艺将正负极镍片5和第五个电芯单元组3中的所有电芯4负极极柱焊接在一起,且将第五个的正负极镍片5的引出端作为电芯组1的总负输出端;(3)、在焊接好的正负极镍片5、串联镍片6外侧,分别安装绝缘板7和金属端板8后,螺杆9依次穿过一侧的金属端板8、绝缘板7、镍片、中空柱10后锁紧于另一侧的金属端板8上,并进行拉紧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组,其包括电芯组及插接于所述电芯组两端的支架,所述电芯组包括并排设置的电芯单元组,每个所述电芯单元组均包括呈矩阵排列布置的电芯,所述电芯的正、负极分别插装于两端的所述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单元组中的所述电芯极柱的摆放方向相同,以实现所述电芯的并联排布,首、尾端的所述电芯单元组一侧的所述电芯之间均通过正负极镍片连接,以分别作为所述电芯组的总正输出端和总负输出端,相邻的所述电芯单元组的正极、负极为交错反向排布,且相互之间通过串联镍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组,其包括电芯组及插接于所述电芯组两端的支架,所述电芯组包括并排设置的电芯单元组,每个所述电芯单元组均包括呈矩阵排列布置的电芯,所述电芯的正、负极分别插装于两端的所述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单元组中的所述电芯极柱的摆放方向相同,以实现所述电芯的并联排布,首、尾端的所述电芯单元组一侧的所述电芯之间均通过正负极镍片连接,以分别作为所述电芯组的总正输出端和总负输出端,相邻的所述电芯单元组的正极、负极为交错反向排布,且相互之间通过串联镍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绝缘板、金属端板,在两侧的所述正负极镍片、串联镍片外侧均依次装有所述绝缘板和金属端板后通过螺杆锁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中空柱,两端的所述支架上的所述中空柱对位后的长度与所述电芯的长度相同,所述螺杆依次穿过一侧的所述金属端板、绝缘板、镍片、中空柱后锁紧于另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鸣鲍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博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