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模块及蓄电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6999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弄错各部分的连接模块。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模块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71)排列而成的蓄电元件组(70),蓄电元件(71)具有正极及负极的电极端子(73),连接模块(40)具备:多个汇流条(20),其将相邻的蓄电元件(71)的电极端子(73)彼此连接;和绝缘保护器(41),其以保持多个汇流条(20)的状态固定于蓄电元件组(70),绝缘保护器(41)由第1保护器(50)和与第1保护器(50)分体的第2保护器(60)构成,在第1保护器(50)设置有第1识别符(59),在第2保护器(60)设置有第2识别符(6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模块及蓄电模块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模块及蓄电模块。
技术介绍
例如,作为对排列在直线上的多个电池进行串联连接的汇流条模块,已知有日本特开2014-238986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汇流条模块。该汇流条模块通过利用汇流条对设置于电池的电极彼此进行电连接,从而对多个电池进行串联连接,在多个电池中的两端位置设置有外部连接部,在该外部连接部连接电动机等外部设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89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配置于汇流条模块的两端的外部连接部虽然具有相互不同的极性,但是难以判断外部连接部的极性,在外部连接部连接外部设备时,有可能弄错极性地连接。在本说明书中公开抑制弄错各部分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排列而成的蓄电元件组的连接模块,所述蓄电元件具有正极及负极的电极端子,所述连接模块构成为具备:多个汇流条,其将相邻的所述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端子彼此连接;和绝缘保护器,其以保持所述多个汇流条的状态固定于所述蓄电元件组,所述绝缘保护器由第1保护器和与所述第1保护器分体的第2保护器构成,在所述第1保护器设置有第1识别符,在所述第2保护器设置有与第1识别符不同的第2识别符。根据这样的构成的连接模块,能够容易地识别与第1保护器、第2保护器类似的保护器、第1保护器和第2保护器的差异。另外,在安装于第1保护器、第2保护器上的部件不同的情况下,通过确认识别符,能够识别安装于各个保护器的部件。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模块也可以设为以下构成。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绝缘保护器保持所述多个汇流条、第1外部连接部件以及第2外部连接部件,所述第1外部连接部件将所述蓄电元件组的一方极性的电力输出,所述第2外部连接部件将所述蓄电元件组的另一方极性的电力输出,所述第1识别符为识别所述第1外部连接部件的极性的识别符,所述第2识别符为识别所述第2外部连接部件的极性的识别符。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容易地识别第1外部连接部件的极性、第2外部连接部件的极性。由此,能够抑制将极性搞错地在各个外部连接部件连接外部设备。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1识别符通过所述第1保护器利用与所述第2保护器不同的颜色形成,从而利用与所述第2识别符不同的颜色形成。根据这样的构成,第1识别符和第2识别符与各保护器同样相互为不同颜色,所以容易识别各个外部连接部的极性,能够进一步抑制弄错外部连接部件的极性。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1外部连接部件及所述第2外部连接部件具有供外部设备的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所述端子连接部配置于所述绝缘保护器的外壁,所述第1识别符及所述第2识别符设置于配置有所述端子连接部的所述绝缘保护器的外壁。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构成为在配置有端子连接部的绝缘保护器的外壁设置有识别符,所以与例如识别符设置于与设置有端子连接部的绝缘保护器的外壁不同的外壁的情况相比,容易识别外部连接部件的极性,能够进一步抑制将外部设备的端子连接时弄错外部连接部件的极性。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1保护器保持所述多个汇流条,所述第2保护器保持所述第1外部连接部件和所述第2外部连接部件,所述第2保护器的外壁的一部分由配置于所述第1外部连接部件与所述多个汇流条之间的绝缘壁构成,所述第2识别符设置于所述绝缘壁。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将使第1外部连接部件和汇流条绝缘的绝缘壁兼用为设置识别符的壁,所以不必另外设置用于设置识别符的部分,从而能够抑制连接模块复杂化。也可以构成为一种蓄电模块,具备:所述蓄电元件组,其具有收纳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框架;和所述的连接模块,所述绝缘保护器中设置有所述第1识别符或者所述第2识别符的部分为导向部,所述导向部通过向所述蓄电元件侧突出,从而在将所述连接模块组装到所述蓄电元件组时抵接于所述框架而将所述连接模块引导到正规位置。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兼用将连接模块组装到蓄电元件组时的导向部和设置识别符的部分,不必另外设置用于设置识别符的部分,能够抑制连接模块、进而蓄电模块复杂化。专利技术效果根据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能够抑制弄错各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蓄电模块的主视图。图2是蓄电模块的俯视图。图3是蓄电模块的分解主视图。图4是组装有汇流条的第1保护器的俯视图。图5是组装有外部连接汇流条的第2保护器的俯视图。图6是蓄电元件组的俯视图。图7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9是图1的B-B线剖视图。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0对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例如搭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作为用于驱动车辆的动力源使用的蓄电模块10,如图2所示,构成为具备:蓄电元件组70,其通过将多个蓄电元件71排列而构成;和连接模块40,其安装于该蓄电元件组70。各蓄电元件71例如是二次电池,如图6所示,通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蓄电元件71收纳于俯视时为大致矩形的框架75内而构成蓄电元件组70。如图6所示,在各蓄电元件71的上表面的靠近左右方向的两个端部的位置配置有一对扁平的电极端子73。电极端子73中的一方为正极端子73P,另一方为负极端子73N。另外,如图6所示,蓄电元件71以按在前后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71中不同极性的电极端子73相互相邻的方式(也就是说,以一个蓄电元件71的正极端子73P和与其相邻的其他的蓄电元件71的负极端子73N相互相邻的方式)在前后方向排成一列的状态收纳于框架75内。在各蓄电元件71的上部的一对电极端子73之间设置有被卡止部77,设置于连接模块40的未图示的卡止部嵌合于被卡止部77。通过卡止部与被卡止部77嵌合,且卡止部和被卡止部77在上下方向卡止,从而连接模块40保持固定于蓄电元件组70上。如图2、图4、图5所示,连接模块40构成为具备:多个汇流条20,其将在前后相邻的蓄电元件71的正极端子73P和负极端子73N连接;端部汇流条25,其与蓄电元件组70的蓄电元件71的位于排列方向的前后两端的一方电极端子73连接;一对外部连接汇流条(“外部连接部件”的一个例子)30,其与端部汇流条25连接,并且供未图示的外部设备连接;以及绝缘保护器41,其以使这些汇流条20、30相互绝缘的方式保持这些汇流条20、30。汇流条20通过对例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SUS)等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板、将铝板和铜板贴合的金属板等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为在左右方向稍长的大致矩形的平板状。汇流条20形成为以横跨在前后相邻的蓄电元件71的电极端子73的方式载置于相邻的蓄电元件71的电极端子73上的大小,通过汇流条20的前后方向两个端部和各个电极端子73通过焊接等而电连接,从而相邻的蓄电元件71串联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相邻的蓄电元件71中不同极性的电极端子73以相互相邻的方式配置,从而将相邻的蓄电元件71串联连接。但是,也可以为,通过在蓄电元件组70中的一部分相邻的蓄电元件71中将相同极性的电极端子73以相互相邻的方式配置,从而将蓄电元件组70的一部分相邻的蓄电元件71并列连接。端部汇流条25通过对例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SUS)等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板等进行冲压加工等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模块,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排列而成的蓄电元件组,所述蓄电元件具有正极及负极的电极端子,所述连接模块具备:多个汇流条,其将相邻的所述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端子彼此连接;和绝缘保护器,其以保持所述多个汇流条的状态固定于所述蓄电元件组,所述绝缘保护器由第1保护器和与所述第1保护器分体的第2保护器构成,在所述第1保护器设置有第1识别符,在所述第2保护器设置有与第1识别符不同的第2识别符。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27 JP 2018-0859181.一种连接模块,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排列而成的蓄电元件组,所述蓄电元件具有正极及负极的电极端子,所述连接模块具备:多个汇流条,其将相邻的所述蓄电元件的所述电极端子彼此连接;和绝缘保护器,其以保持所述多个汇流条的状态固定于所述蓄电元件组,所述绝缘保护器由第1保护器和与所述第1保护器分体的第2保护器构成,在所述第1保护器设置有第1识别符,在所述第2保护器设置有与第1识别符不同的第2识别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模块,其中,所述绝缘保护器保持所述多个汇流条、第1外部连接部件以及第2外部连接部件,所述第1外部连接部件将所述蓄电元件组的一方极性的电力输出,所述第2外部连接部件将所述蓄电元件组的另一方极性的电力输出,所述第1识别符为识别所述第1外部连接部件的极性的识别符,所述第2识别符为识别所述第2外部连接部件的极性的识别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模块,其中,所述第1识别符通过所述第1保护器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岛直树中山治宫崎克司藤田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