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905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装置,其结构包括电力线、防震片、调节旋钮、连接螺栓、转动轴承、转轴、驱动扇轮、防护栏、保护框、控制器、数据接口、控温感应器、恒温制冷机构、磁定位片、后端盖,电力线嵌入安装于恒温制冷机构右侧内,调节旋钮下端嵌入安装于控制器上,连接螺栓后端与控制器前端相连接,转轴与转动轴承为同一轴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装置,结构上驱动着制冷器开始制冷运转,使得冷凝管受到驱动力产生冷气,在将产生的冷气传输到散冷管器上,在内部配件温度上升时,对配件进行散热恒温控制,对计算机内部的设备进行技术的控温,避免了高温损坏了零部件,降低了高温对计算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装置,属于计算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专利技术之一,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计算机的散热问题一直都是困扰着各个生产厂家和用户的难题,计算机的工作温度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还降低了计算机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492426.3的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装置,包括计算机和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所述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制冷片和加热装置,所述计算机的外侧交错盘设有冷却管道和加热管道,所述计算机包括温度传感器、处理器、控制器和电源模块,但是该现有技术对于计算机内部元件恒温控制技术较差,导致工作元件长时间工作产生高温,使得内部元件容易损坏降低计算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计算机内部元件恒温控制技术较差,导致工作元件长时间工作产生高温,使得内部元件容易损坏降低计算机使用寿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装置,其结构包括电力线、防震片、调节旋钮、连接螺栓、转动轴承、转轴、驱动扇轮、防护栏、保护框、控制器、数据接口、控温感应器、恒温制冷机构、磁定位片、后端盖,所述电力线嵌入安装于恒温制冷机构右侧内,所述调节旋钮下端嵌入安装于控制器上,所述连接螺栓后端与控制器前端相连接,所述转轴与转动轴承为同一轴心,所述转轴前端与驱动扇轮后端相连接,所述防护栏外侧与保护框内侧相焊接,所述连接螺栓前端与保护框前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数据接口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控温感应器嵌入安装于数据接口内,所述控温感应器后端与恒温制冷机构前端相贴合,所述磁定位片后端与后端盖前端相焊接,所述恒温制冷机构由机体壳、散冷管器、冷凝管、制冷器、接端口组成,所述散冷管器嵌入安装于机体壳内,所述散冷管器右端与冷凝管左端相连接,所述机体壳与接端口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冷凝管右端与制冷器左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恒温制冷机构通过防震片与后端盖前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扇轮后端与转动轴承前端为同一轴心。进一步地,所述接端口右端与电力线左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框后端与控制器前端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电力线由铜丝制成,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螺栓由不锈钢制成,具有较好的硬度。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装置,结构上驱动着制冷器开始制冷运转,使得冷凝管受到驱动力产生冷气,在将产生的冷气传输到散冷管器上,在内部配件温度上升时,对配件进行散热恒温控制,对计算机内部的设备进行技术的控温,避免了高温损坏了零部件,降低了高温对计算机的损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电力线-1、防震片-2、调节旋钮-3、连接螺栓-4、转动轴承-5、转轴-6、驱动扇轮-7、防护栏-8、保护框-9、控制器-10、数据接口-11、控温感应器-12、恒温制冷机构-13、磁定位片-14、机体壳-1301、散冷管器-1302、冷凝管-1303、制冷器-1304、接端口-130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电力线1、防震片2、调节旋钮3、连接螺栓4、转动轴承5、转轴6、驱动扇轮7、防护栏8、保护框9、控制器10、数据接口11、控温感应器12、恒温制冷机构13、磁定位片14、后端盖15,所述电力线1嵌入安装于恒温制冷机构13右侧内,所述调节旋钮3下端嵌入安装于控制器10上,所述连接螺栓4后端与控制器10前端相连接,所述转轴6与转动轴承5为同一轴心,所述转轴6前端与驱动扇轮7后端相连接,所述防护栏8外侧与保护框9内侧相焊接,所述连接螺栓4前端与保护框9前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10与数据接口1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控温感应器12嵌入安装于数据接口11内,所述控温感应器12后端与恒温制冷机构13前端相贴合,所述磁定位片14后端与后端盖15前端相焊接,所述恒温制冷机构13由机体壳1301、散冷管器1302、冷凝管1303、制冷器1304、接端口1305组成,所述散冷管器1302嵌入安装于机体壳1301内,所述散冷管器1302右端与冷凝管1303左端相连接,所述机体壳1301与接端口130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冷凝管1303右端与制冷器1304左端相连接,所述恒温制冷机构13通过防震片2与后端盖15前端相连接,所述驱动扇轮7后端与转动轴承5前端为同一轴心,所述接端口1305右端与电力线1左端相连接,所述保护框9后端与控制器10前端相贴合,所述电力线1由铜丝制成,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所述连接螺栓4由不锈钢制成,具有较好的硬度。本专利所说的驱动扇轮7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电风扇,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扇子通电后来进行转动化成自然风来达到乘凉的效果,所述转动轴承5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在进行使用时在进行计算机内部的恒温散热是,外部的电力线1将电力通过接端口1305接入机构内,驱动着制冷器1304开始制冷运转,使得冷凝管1303受到驱动力产生冷气,在将产生的冷气传输到散冷管器1302上,在内部配件温度上升时,对配件进行散热恒温控制,机体壳1301保护着内部运转设备。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计算机内部元件恒温控制技术较差,导致工作元件长时间工作产生高温,使得内部元件容易损坏降低计算机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驱动着制冷器开始制冷运转,使得冷凝管受到驱动力产生冷气,在将产生的冷气传输到散冷管器上,在内部配件温度上升时,对配件进行散热恒温控制,对计算机内部的设备进行技术的控温,避免了高温损坏了零部件,降低了高温对计算机的损坏,具体如下所述:所述恒温制冷机构13由机体壳1301、散冷管器1302、冷凝管1303、制冷器1304、接端口1305组成,所述散冷管器1302嵌入安装于机体壳1301内,所述散冷管器1302右端与冷凝管1303左端相连接,所述机体壳1301与接端口130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冷凝管1303右端与制冷器1304左端相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电力线(1)、防震片(2)、调节旋钮(3)、连接螺栓(4)、转动轴承(5)、转轴(6)、驱动扇轮(7)、防护栏(8)、保护框(9)、控制器(10)、数据接口(11)、控温感应器(12)、恒温制冷机构(13)、磁定位片(14)、后端盖(15),所述电力线(1)嵌入安装于恒温制冷机构(13)右侧内,所述调节旋钮(3)下端嵌入安装于控制器(10)上,所述连接螺栓(4)后端与控制器(10)前端相连接,所述转轴(6)与转动轴承(5)为同一轴心,所述转轴(6)前端与驱动扇轮(7)后端相连接,所述防护栏(8)外侧与保护框(9)内侧相焊接,所述连接螺栓(4)前端与保护框(9)前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10)与数据接口(1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控温感应器(12)嵌入安装于数据接口(11)内,所述控温感应器(12)后端与恒温制冷机构(13)前端相贴合,所述磁定位片(14)后端与后端盖(15)前端相焊接,所述恒温制冷机构(13)由机体壳(1301)、散冷管器(1302)、冷凝管(1303)、制冷器(1304)、接端口(1305)组成,所述散冷管器(1302)嵌入安装于机体壳(1301)内,所述散冷管器(1302)右端与冷凝管(1303)左端相连接,所述机体壳(1301)与接端口(130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冷凝管(1303)右端与制冷器(1304)左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计算机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电力线(1)、防震片(2)、调节旋钮(3)、连接螺栓(4)、转动轴承(5)、转轴(6)、驱动扇轮(7)、防护栏(8)、保护框(9)、控制器(10)、数据接口(11)、控温感应器(12)、恒温制冷机构(13)、磁定位片(14)、后端盖(15),所述电力线(1)嵌入安装于恒温制冷机构(13)右侧内,所述调节旋钮(3)下端嵌入安装于控制器(10)上,所述连接螺栓(4)后端与控制器(10)前端相连接,所述转轴(6)与转动轴承(5)为同一轴心,所述转轴(6)前端与驱动扇轮(7)后端相连接,所述防护栏(8)外侧与保护框(9)内侧相焊接,所述连接螺栓(4)前端与保护框(9)前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10)与数据接口(1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控温感应器(12)嵌入安装于数据接口(11)内,所述控温感应器(12)后端与恒温制冷机构(13)前端相贴合,所述磁定位片(14)后端与后端盖(15)前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娟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市沃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