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日镜驱动装置及定日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904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日镜驱动装置,包括:万向轴、第一动力子系统、第二动力子系统;万向轴包括第一转动片、第二转动片、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第一转动片成环状,通过第一旋转轴与定日镜立柱连接,第二转动片成环状且其内径略大于第一转动片的外径,第一转动片位于第二转动片内,第二转动片通过第二旋转轴与第一转动片连接;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正交,当第一转动片围绕第一旋转轴转动时,第一转动片带动第二转动片一同旋转,当第二转动片围绕第二旋转轴转动时,第二转动片独自转动;第一动力子系统位于第二旋转轴所在垂直面上,第二动力子系统位于第一旋转轴所在垂直面上,第一动力子系统与第二动力子系统相配合,实现定日镜镜面转动。

A driving device of heliostat and heliost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日镜驱动装置及定日镜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日镜驱动装置及定日镜。
技术介绍
在绿色减排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已经被人们广泛利用,成为新能源的主流。太阳能热利用是太阳能利用的典型方式。太阳能热发电是太阳能热利用的一种主要利用方式,它的原理是利用大面积的镜面将太阳辐射能量反射到集热器上,集热器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并通过热力循环过程进行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具有一系列明显优点。首先,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非常低,根据国外研究仅有18g/kWh。另外,太阳能热发电还具有非常强的与现有火电站及电网系统的相容性优势。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主要有以下四种:槽式聚光热发电、塔式聚光热发电、碟式聚光热发电和菲涅尔式聚光热发电。槽式聚光热发电、塔式聚光热发电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太阳能热发电方式。塔式太阳能热电站包括聚光镜场、吸热器、储能罐、常规岛等,其中的聚光镜场将太阳光反射到吸热器上,吸热器内的传热介质吸收太阳光热后被传输到常规岛,由常规岛中的发电设备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当热能有多余时,可将热能储存在储能罐中,待需要时再将储能罐中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定日镜是聚光镜场的主要设备,是将太阳的光线反射到固定方向的光学装置。定日镜通常由反射镜、反射镜支撑件、桁架结构、控制系统、驱动装置、立柱和基础等多个部件组成。其中,驱动装置用于带动反射镜转动,使得反射镜所反射的太阳光能照射到指定的方向与位置。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多种结构的驱动装置,图1为一种典型的定日镜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个定日镜中,驱动装置的转动连接结构安装在立柱1的顶端,在该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定日镜镜面2向指定方向发生转动。具体的说,该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轴3、第二旋转轴4,所述第一旋转轴3与第二旋转轴4之间正交安装,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3位于第二旋转轴4之上。该驱动装置还包括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拉杆:第一驱动拉杆5、第二驱动拉杆6;其中第一驱动拉杆5用于驱动镜面2围绕第一旋转轴3转动,第二驱动拉杆6用于驱动镜面2围绕第二旋转轴4转动。第一驱动拉杆5与第二驱动拉杆6相互独立,第一驱动拉杆5布置在第二驱动拉杆6之上且所述第一驱动拉杆5位于第一旋转轴3和第二旋转轴4之间。这一结构特点使得整个驱动装置的结构重量和转动惯量都很大,在驱动时需要较大的推杆力。需要较大推杆力的这一要求又使得驱动装置在生产制造时必须对材料和一些元器件有很高的工艺要求,大大拉高了驱动装置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定日镜驱动装置结构重量和转动惯量都很大,从而造成较高制造成本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重量与转动惯量有明显降低的驱动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日镜驱动装置,包括:万向轴21、第一动力子系统、第二动力子系统;其中,所述万向轴21包括第一转动片211、第二转动片212、第一旋转轴213、第二旋转轴214;所述第一转动片211成环状,第一转动片211通过第一旋转轴213与定日镜立柱的柱头24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片212成环状且其内径略大于所述第一转动片211的外径,所述第一转动片211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片212内,所述第二转动片212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214与所述第一转动片212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213与第二旋转轴214正交,当所述第一转动片211围绕第一旋转轴213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片211带动第二转动片212一同旋转,当所述第二转动片212围绕所述第二旋转轴214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片211不动,所述第二转动片212独自转动;所述第一动力子系统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214所在的垂直面上,所述第二动力子系统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213所在的垂直面上,所述第一动力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动力子系统相配合,用于实现定日镜镜面围绕万向轴21的转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动力子系统为第一拉杆22,所述第二动力子系统为第二拉杆23;其中,所述第一拉杆22的一端安装在定日镜的立柱上,其另一端通过第二万向轴25安装在定日镜的镜面背板上,且这两端均处于所述第二旋转轴214所在的垂直面上;所述第二拉杆23的一端安装在定日镜的立柱26上,其另一端通过万向轴安装在定日镜的镜面背板上,且这两端均处于第一旋转轴213所在的垂直面上。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第一拉杆22在控制下运动时,所述第一转动片211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213转动,第二拉杆23与镜面背板相连接的点的位置保持不变,所述第二拉杆23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所述第二拉杆23不会有运动;当所述第二拉杆23在控制下运动时,所述第二转动片212围绕第二旋转轴214转动,所述第一拉杆22与镜面背板相连接的点沿圆形转动,该圆半径及连接点所处圆上角度与沿所述第一旋转轴213转动角度和沿所述第二旋转轴214转动角度相关,根据所述第一旋转轴213、第二旋转轴214当前角度调整所述第一旋转轴213所对应第一拉杆22的长度以适应所述第二旋转轴214的角度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动力子系统包括第一拉索41、第二拉索42,所述第二动力子系统包括第三拉索43、第四拉索44;其中,所述第一拉索41的一端穿过定日镜立柱上的套孔进而安装在定日镜的底座上,另一端安装在定日镜的镜面背板上,在定日镜镜柱的相对侧,所述第二拉索42的一端穿过定日镜立柱上的套孔进而安装在定日镜的底座上,另一端则安装在定日镜的镜面背板上,所述第一拉索41、第二拉索42均处于所述第二旋转轴214所在的垂直面上;所述第三拉索43的一端穿过定日镜立柱上的套孔进而安装在定日镜的底座上,另一端则安装在定日镜的镜面背板上,在定日镜镜柱的相对侧,所述第四拉索44的一端穿过定日镜立柱上的套孔进而安装在定日镜的底座上,另一端则安装在定日镜的镜面背板上,所述第三拉索43、第四拉索44均处于第一旋转轴213所在的垂直面上。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第一拉索41、第二拉索42在控制下运动,所述第一转动片211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213转动,所述第三拉索43、第四拉索44与镜面背板相连接的点的位置保持不变,第三拉索43、第四拉索44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第三拉索43、第四拉索44不会有运动;当第三拉索43、第四拉索44在控制下运动时,所述第二转动片212围绕所述第二旋转轴214转动,第一拉索41、第二拉索42与镜面背板相连接的点将沿圆形转动,该圆半径及连接点所处圆上角度与沿第一旋转轴213转动角度和沿第二旋转轴214转动角度相关,根据第一旋转轴213、第二旋转轴214当前角度调整第一旋转轴213所对应第一拉索41、第二拉索42的长度以适应第二旋转轴214的角度变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定日镜,该定日镜采用了所述定日镜驱动装置。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定日镜驱动装置较现有技术中的驱动装置在结构上有极大的简化,可以大大降低整个驱动装置的结构重量以及转动惯量,因此对拉杆的拉力需求也大大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定日镜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定日镜驱动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定日镜驱动装置中的万向轴装配在镜面上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定日镜驱动装置中的万向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日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轴(21)、第一动力子系统、第二动力子系统;其中,所述万向轴(21)包括第一转动片(211)、第二转动片(212)、第一旋转轴(213)、第二旋转轴(214);所述第一转动片(211)成环状,第一转动片(211)通过第一旋转轴(213)与定日镜立柱的柱头(24)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片(212)成环状且其内径略大于所述第一转动片(211)的外径,所述第一转动片(211)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片(212)内,所述第二转动片(212)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214)与所述第一转动片(211)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213)与第二旋转轴(214)正交,当所述第一转动片(211)围绕第一旋转轴(213)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片(211)带动第二转动片(212)一同旋转,当所述第二转动片(212)围绕所述第二旋转轴(214)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片(211)不动,所述第二转动片(212)独自转动;所述第一动力子系统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214)所在的垂直面上,所述第二动力子系统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213)所在的垂直面上,所述第一动力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动力子系统相配合,用于实现定日镜镜面围绕万向轴(21)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日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轴(21)、第一动力子系统、第二动力子系统;其中,所述万向轴(21)包括第一转动片(211)、第二转动片(212)、第一旋转轴(213)、第二旋转轴(214);所述第一转动片(211)成环状,第一转动片(211)通过第一旋转轴(213)与定日镜立柱的柱头(24)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片(212)成环状且其内径略大于所述第一转动片(211)的外径,所述第一转动片(211)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片(212)内,所述第二转动片(212)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214)与所述第一转动片(211)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213)与第二旋转轴(214)正交,当所述第一转动片(211)围绕第一旋转轴(213)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片(211)带动第二转动片(212)一同旋转,当所述第二转动片(212)围绕所述第二旋转轴(214)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片(211)不动,所述第二转动片(212)独自转动;所述第一动力子系统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214)所在的垂直面上,所述第二动力子系统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213)所在的垂直面上,所述第一动力子系统与所述第二动力子系统相配合,用于实现定日镜镜面围绕万向轴(21)的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日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子系统为第一拉杆(22),所述第二动力子系统为第二拉杆(23);其中,所述第一拉杆(22)的一端安装在定日镜的立柱上,其另一端通过第二万向轴(25)安装在定日镜的镜面背板上,且这两端均处于所述第二旋转轴(214)所在的垂直面上;所述第二拉杆(23)的一端安装在定日镜的立柱(26)上,其另一端通过万向轴安装在定日镜的镜面背板上,且这两端均处于第一旋转轴(213)所在的垂直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日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拉杆(22)在控制下运动时,所述第一转动片(211)围绕所述第一旋转轴(213)转动,第二拉杆(23)与镜面背板相连接的点的位置保持不变,所述第二拉杆(23)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所述第二拉杆(23)不会有运动;当所述第二拉杆(23)在控制下运动时,所述第二转动片(212)围绕第二旋转轴(214)转动,所述第一拉杆(22)与镜面背板相连接的点沿圆形转动,该圆半径及连接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能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