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堆中充电模块的功率分配单元安装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8142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5:49
充电堆中充电模块的功率分配单元安装部件,包括充电堆外壳、功率分配单元和充电插头,功率分配单元设置于充电堆外壳内,充电堆外壳侧壁均布设多个充电口,充电插头一端与功率分配单元输出口连接,充电插头另一端与充电口对应,还包括设置于充电堆外壳内侧壁的承重板,承重板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安装有与环形槽匹配的环形齿带,承重板上设有放置孔,放置孔与环形槽连通,放置孔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齿轮与环形齿带啮合,所述功率分配单元放置于承重板上并与环形齿带连接,通过使用本装置,充电堆中充电模块的功率分配单元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到合适位置,方便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堆中充电模块的功率分配单元安装部件
本技术涉及充电堆领域,具体是一种充电堆中充电模块的功率分配单元安装部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日益迅速,人们出行更加方便,道路交通日益发达,和道路交通一起发展的是交通工具,目前,人们出行乘坐最多的交通工具是汽车,我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接近3.2亿辆,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汽车。汽车是目前社会中主要的交通工具,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22亿,数量巨大,现有汽车主要燃烧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汽车消耗的能源非常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新能源的发展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占有率日益升高,新能源汽车需要解决汽车电池充电的问题,矩阵式柔性充电堆实现了功率共享、按需分配,可满足不同车型不同功率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同时还满足了未来电池技术发展、电池充电倍率不断提升带来的超大功率需求,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电堆可以同时为多个汽车充电,但是充电堆所占面积较大,在城里狭窄的面积内,不同面积场地对应的安置位置不同,需要匹配实际情况才能为更多的车进行充电,特别是对于移动式充电堆,移动式充电堆由于体积和重量较大,旋转不便,对来自各个方向的车辆充电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充电堆中充电模块的功率分配单元为固定式,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功率分配单元摆放位置的不足,通过使用本装置,充电堆中充电模块的功率分配单元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到合适位置,方便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进行充电。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充电堆中充电模块的功率分配单元安装部件,包括充电堆外壳、功率分配单元和充电插头,功率分配单元设置于充电堆外壳内,充电堆外壳侧壁均布设多个充电口,充电插头一端与功率分配单元输出口连接,充电插头另一端与充电口对应,还包括设置于充电堆外壳内侧壁的承重板,承重板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安装有与环形槽匹配的环形齿带,承重板上设有放置孔,放置孔与环形槽连通,放置孔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齿轮与环形齿带啮合,所述功率分配单元放置于承重板上并与环形齿带连接。目前矩阵式柔性充电堆实现了功率共享、按需分配,可满足不同车型不同功率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同时还满足了未来电池技术发展、电池充电倍率不断提升带来的超大功率需求,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电堆可以同时为多个汽车充电,但是充电堆所占面积较大,在城里狭窄的面积内,不同面积场地对应的安置位置不同,需要匹配实际情况才能为更多的车进行充电,特别是移动式充电堆,需要匹配实际空间才能方便对来自各个方向的汽车进行充电,例如,当充电口对应的一面为障碍物,此时汽车不能驶入充电插头所对应的方向,移动式充电堆由于体积和重量较大,旋转不便,对汽车进行充电较为困难,每一个移动式充电堆均有充电的额定电功率,同时为汽车充电的总量不能大于其额定的最大功率,功率分配单元有自己的结构,将其开设更多的输出口当各个方向均有汽车充电时无法控制输出口的输出量,多个方向的汽车同时充电可能会导致消耗的功率过大,导致功率分配单元损坏,且多个输出口连接的线路会非常紊乱,在充电堆内部无法合适安置,经过专利技术人的研究,位于充电堆内部的功率分配单元的安放位置是功率分配的关键所在,现有充电堆中充电模块的功率分配单元为固定式,不能很好的依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不能依据安放空间的实际情况进行摆放以方便对不同方向的汽车进行充电。本技术中设置承重板,承重板贴合于充电堆外壳内侧壁,在承重板上面设置环形槽,环形齿带与环形槽匹配,设置电机和与电机连接的齿轮,齿轮和环形齿带匹配,将功率分配单元与环形齿带连接,驱动电机,通过齿轮带动环形齿带和功率分配单元绕充电堆外壳内侧壁做环形运动,在充电堆外壳侧壁均布设多个充电口,需要在什么方向对汽车充电,功率分配单元调整到对应的位置,功率分配单元的输出口通过充电插头与充电口连接,实现对不同方向汽车充电,在承重板中部开有通孔,通孔可以容纳充电堆内部的其余部件,使整个装置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折叠单元,所述折叠单元两端分别与功率分配单元和充电插头连接,折叠单元包括多根折叠杆,所述折叠杆为线缆通过的中空结构,相邻两根折叠杆端部通过销轴铰接。功率分配单元输出口与充电插头之间连接有电线,在功率分配单元移动过程中,功率分配单元输出口到充电堆外壳的充电口之间的距离会产生变化,设置固定长度的电线不能满足不同情况的使用,本技术中设置多个折叠单元,每一个功率分配单元输出口均连接一个折叠单元,电线穿过折叠杆内部与充电插头连接,功率分配单元运动到不同位置时,折叠杆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折叠或展开以满足不同情况下所需电线的长度,同时电线依据折叠杆进行分布,在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线路不会紊乱,减少电路之间的摩擦,进而提高安全性能。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底座,两个底座为一组,同为一组的两个底座的中的一个底座与功率分配单元输出口连接,同为一组的两个底座中的另一个底座与充电插头连接,折叠单元两端分别与同为一组的两个底座连接,同为一组的两个底座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折叠单元。将折叠单元直接与功率分配单元的输出口和充电插头连接,连接线路安装不便,本技术中设置多个底座,折叠单元与底座连接好,同时在底座上设置功率分配单元输出口和充电插头电源匹配的接口,在安装过程中使底座和功率分配单元输出口和充电插头扣上即可,便于功率分配单元、折叠单元和充电插头的连接。进一步的,同为一组的两个底座之间设有三个折叠单元。三个折叠单元对同为一组的两个底座进行支撑,稳固性更强,同时功率分配单元与充电接头的多根电线分别通过多个折叠单元进行连接,不同电线之间触碰,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能。进一步的,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设置于环形齿带侧壁,气缸输出端与功率分配单元连接,功率分配单元通过与气缸连接固定在环形齿带上。功率分配单元连接在环形齿带上,同时功率分配单元与承重板接触,在功率分配单元的移动过程中,功率分配单元会承重板会产生摩擦,导致功率分配单元的外壳受到损坏,本技术中将功率分配单元通过气缸与环形齿带连接,在功率分配单元需要移动时,气缸伸长使功率分配单元与承重板脱离接触,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减少功率分配单元外壳的磨损,提高功率分配单元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充电堆外壳内设置承重板、环形齿带、齿轮和电机,将功率分配单元与环形齿带连接,通过电机驱动齿轮的运动,进而带动环形齿带与功率分配单元的运动,方便对来自充电堆外壳不同方向的汽车进行充电;设置功率分配单元输出口与充电插头之间的折叠单元,可以依据功率分配单元输出口与充电堆外壳充电口之间的距离进行折叠或展开以满足不同情况下所需电线的长度,同时电线依据折叠杆进行分布,在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线路不会紊乱,减少电路之间的摩擦,进而提高安全性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承重板、环形槽和功率分配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环形齿带、功率分配单元、电机和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功率分配单元与折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充电堆中充电模块的功率分配单元安装部件,包括充电堆外壳(1)、功率分配单元(3)和充电插头,功率分配单元(3)设置于充电堆外壳(1)内,充电堆外壳(1)侧壁均布设多个充电口,充电插头一端与功率分配单元(3)输出口连接,充电插头另一端与充电口对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充电堆外壳(1)内侧壁的承重板(2),承重板(2)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安装有与环形槽匹配的环形齿带(4),承重板(2)上设有放置孔(8),放置孔(8)与环形槽连通,放置孔(8)安装有电机(6),电机(6)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5),齿轮(5)与环形齿带(4)啮合,所述功率分配单元(3)放置于承重板(2)上并与环形齿带(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堆中充电模块的功率分配单元安装部件,包括充电堆外壳(1)、功率分配单元(3)和充电插头,功率分配单元(3)设置于充电堆外壳(1)内,充电堆外壳(1)侧壁均布设多个充电口,充电插头一端与功率分配单元(3)输出口连接,充电插头另一端与充电口对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充电堆外壳(1)内侧壁的承重板(2),承重板(2)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安装有与环形槽匹配的环形齿带(4),承重板(2)上设有放置孔(8),放置孔(8)与环形槽连通,放置孔(8)安装有电机(6),电机(6)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5),齿轮(5)与环形齿带(4)啮合,所述功率分配单元(3)放置于承重板(2)上并与环形齿带(4)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堆中充电模块的功率分配单元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折叠单元,所述折叠单元两端分别与功率分配单元(3)和充电插头连接,折叠单元包括多根折叠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瑞祥陈爽刘欣茂何平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