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功率模块和电力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94581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功率模块和电力电子设备,其中,智能功率模块包括:第一上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第一上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第一相上桥臂IGBT的集电极,第一上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上桥臂指定端;第一下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第一下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第一相下桥臂IGBT的发射极,第一下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下桥臂指定端。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最大程度提升智能功率模块热失效分析能力,并且从热的角度改善智能功率模块的可靠性。

Intelligent power module and power electronic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telligent power module and power electronic equipment, the intelligent power module includes a first arm fast recovery diode, the cathode on the first leg of the fast recovery diode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hase of bridge arm of IGBT collector, the first anode arm fast recovery dio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rm specified end the first bridge arm; fast recovery diode, anode first bridge arm fast recovery diode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hase bridge arm IGBT, cathode of the first bridge arm fast recovery diode connected to the specified end bridge arm. Through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the invention, the capability of thermal failure analysis of the intelligent power module can be promoted to the maximum extent,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intelligent power module can be improved from the thermal point of vie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功率模块和电力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功率模块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功率模块和一种电力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智能功率模块,即IPM(IntelligentPowerModule),是一种将电力电子和集成电路技术结合的功率驱动器件(DeriverIntegratedCircuit,即DriverIC)。由于具有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等优势,智能功率模块赢得越来越大的市场,尤其适合于驱动电机的变频器及各种逆变电源,是变频调速、冶金机械、电力牵引、伺服驱动和变频家电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现有智能功率模块100的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HVIC(HighVoltageintegratedcircuit,高压集成控制电路)管101的VCC端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低压区供电电源正端VCC(H),VCC(H)一般为15V;LVIC(LowVoltageintegratedcircuit,低压集成控制电路)管102的VCC端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低压区供电电源正端VCC(L),VCC(L)一般为15V;上述HVIC管101的IN(UH)端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U相上桥臂输入端UHIN;上述HVIC管101的IN(VH)端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V相上桥臂输入端VHIN;上述HVIC管101的IN(WH)端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W相上桥臂输入端WHIN;上述LVIC管102的IN(UL)端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U相下桥臂输入端ULIN;上述LVIC管102的IN(VL)端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V相下桥臂输入端VLIN;上述LVIC管102的IN(WL)端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W相下桥臂输入端WLIN;在此,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U、V、W三相的六路输入接收0~5V的输入信号;上述HVIC管101的COM端与上述LVIC管102的COM端相连;上述LVIC管102的COM端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低压区供电电源负端COM;上述HVIC管101的UVB端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U相高压区供电电源正端VB(U);上述HVIC管101的OUT(UH)端与U相上桥臂IGBT管121的栅极相连;上述HVIC管101的UVS端与上述IGBT管121的发射极、FRD管111的阳极、U相下桥臂IGBT管124的集电极、FRD管114的阴极相连,并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U相高压区供电电源负端U;上述HVIC管101的VVB端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U相高压区供电电源正端VB(V);上述HVIC管101的OUT(VH)端与V相上桥臂IGBT管123的栅极相连;上述HVIC管101的VVS端与上述IGBT管122的发射极、FRD管112的阳极、V相下桥臂IGBT管125的集电极、FRD管115的阴极相连,并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W相高压区供电电源负端V;上述HVIC管101的WVB端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W相高压区供电电源正端VB(W);上述HVIC管101的OUT(WH)端与W相上桥臂IGBT管123的栅极相连;上述HVIC管101的WVS端与上述IGBT管123的发射极、FRD管113的阳极、W相下桥臂IGBT管126的集电极、FRD管116的阴极相连,并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W相高压区供电电源负端W;上述LVIC管102的OUT(UL)端与上述IGBT管124的栅极相连;上述LVIC管102的OUT(VL)端与上述IGBT管125的栅极相连;上述LVIC管102的OUT(WL)端与上述IGBT管126的栅极相连;上述IGBT管124的发射极与上述FRD管114的阳极相连,并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U相低电压参考端NU;上述IGBT管125的发射极与上述FRD管115的阳极相连,并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V相低电压参考端NV;上述IGBT管126的发射极与上述FRD管116的阳极相连,并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W相低电压参考端NW;上述IGBT管121的集电极、上述FRD管111的阴极、上述IGBT管122的集电极、上述FRD管112的阴极、上述IGBT管123的集电极、上述FRD管113的阴极相连,并作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的高电压输入端P,P一般接300V。上述HVIC管101的作用是:将输入端IN(UH)、IN(VH)、IN(WH)的0~5V的逻辑信号分别传到输出端OUT(UH)、OUT(VH)、OUT(WH),OUT(UH)、OUT(VH)、OUT(WH)是VS~VS+15V的逻辑信号。上述LVIC管101的作用是:将输入端IN(UL)、IN(VL)、IN(WL)的0~5V的逻辑信号传到输出端OUT(UL)、OUT(VL)、OUT(WL),OUT(UL)、OUT(VL)、OUT(WL)是0~15V的逻辑信号。图2示出了现有智能功率模块100的结构。上述智能功率模块100具有如下结构,其包括:电路基板206;设于上述电路基板206表面上的绝缘层207上形成的上述电路布线208;被固定在上述电路布线208上的上述IGBT管121~126、上述FRD管111~116、上述HVIC管101等元器件;连接元器件和上述电路布线208的金属线205;与上述电路布线208连接的引脚201;上述电路基板206的至少一面被密封树脂202密封,为了提高密封性,会将电路基板206全部密封,为了提高散热性,会使上述铝基板206的背面露出到外部的状态下进行密封。下面结合图3对现有技术的智能功率模块的热分析过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所述IGBT为受测试器件,IGBT集电极与用于测量受测试IGBT温度的测试电流Im正极相连,并且与加热电流Ih的正极通过开关S相连。Ih、Im的负极与IGBT发射极相连并接地。所述电压源控制IGBT的通断。测试过程中,电压表用于进行全程的IGBT压降的测量。在热特性表征电路中,加热电流切断后电流分布的情况。由于测试电流Im在流入受测试IGBT时,由于并联FRD存在漏电流Ileak,流入IGBT的电流减小,测试的电压变小,所以温度不能准确测量,热特性也就不能准确表征。另外,在实际电路中,连接到受测试IGBT有各种杂散电容和杂散电感,这些杂散电路会使得加热大电流切断时,会在受测试IGBT两端产生瞬时的振荡电压,会使并联的FRD(FastRecoveryDiode,快速恢复二极管)产生额外的电流IP。振荡电压会使FRD产生正向导通,也会强迫它判断,这样的过程,使得FRD产生反向恢复电流,正反馈地影响到了对受测试IGBT的电压测量,使得IGBT有效温度测量时间推后。基于以上的分析,FRD两极与IGBT的两极相连,会使得热特性表征难以准确有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智能功率模块。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智能功率模块,包括:第一上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第一上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第一相上桥臂IGBT的集电极,第一上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上桥臂指定端;第一下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第一下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智能功率模块和电力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功率模块,所述智能功率模块包括:高压输入端、第一相上桥臂信号输出端、第二相上桥臂信号输出端和第三相上桥臂信号输出端、第一相下桥臂信号输出端、第二相下桥臂信号输出端和第三相下桥臂信号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相上桥臂信号输出端的上桥臂指定端,以及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相下桥臂信号输出端的下桥臂指定端;第一集成控制电路,设有第一相上桥臂正极驱动端、第二相上桥臂正极驱动端和第三相上桥臂正极驱动端,以及设有第一相上桥臂负极驱动端、第二相上桥臂负极驱动端和第三相上桥臂负极驱动端;第一相上桥臂IGBT,所述第一相上桥臂IGBT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相上桥臂驱动端,所述第一相上桥臂IGBT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高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相上桥臂IGBT的发射极同时连接至所述第一相上桥臂负极驱动端和所述第一相上桥臂信号输出端;第二相上桥臂IGBT,所述第二相上桥臂IGBT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相上桥臂驱动端,所述第二相上桥臂IGBT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高压输入端,所述第二相上桥臂IGBT的发射极同时连接至所述第二相上桥臂负极驱动端和所述第二相上桥臂信号输出端;第三相上桥臂IGBT,所述第三相上桥臂IGBT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相上桥臂驱动端,所述第三相上桥臂IGBT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高压输入端,所述第三相上桥臂IGBT的发射极同时连接至所述第三相上桥臂负极驱动端和所述第三相上桥臂信号输出端;第二集成控制电路,设有第一相下桥臂正极驱动端、第二相下桥臂正极驱动端和第三相下桥臂正极驱动端,以及设有第一相下桥臂负极驱动端、第二相下桥臂负极驱动端和第三相下桥臂负极驱动端;与所述第一相上桥臂IGBT对称设置的第一相下桥臂IGBT,所述第一相下桥臂IGBT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相下桥臂驱动端,所述第一相下桥臂IGBT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高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相下桥臂IGBT的发射极同时连接至所述第一相下桥臂负极驱动端和所述第一相下桥臂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相上桥臂IGBT对称设置的第二相下桥臂IGBT,所述第二相下桥臂IGBT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相下桥臂驱动端,所述第二相下桥臂IGBT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高压输入端,所述第二相下桥臂IGBT的发射极同时连接至所述第二相下桥臂负极驱动端和所述第二相下桥臂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相上桥臂IGBT对称设置的第二相下桥臂IGBT,所述第三相下桥臂IGBT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三相下桥臂驱动端,所述第三相下桥臂IGBT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高压输入端,所述第三相下桥臂IGBT的发射极同时连接至所述第三相下桥臂负极驱动端和所述第三相下桥臂信号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功率模块还包括:第一上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所述第一上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相上桥臂IGBT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上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上桥臂指定端;第一下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所述第一下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相下桥臂IGBT的发射极,所述第一下桥臂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下桥臂指定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功率模块,所述智能功率模块包括:高压输入端、第一相上桥臂信号输出端、第二相上桥臂信号输出端和第三相上桥臂信号输出端、第一相下桥臂信号输出端、第二相下桥臂信号输出端和第三相下桥臂信号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相上桥臂信号输出端的上桥臂指定端,以及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相下桥臂信号输出端的下桥臂指定端;第一集成控制电路,设有第一相上桥臂正极驱动端、第二相上桥臂正极驱动端和第三相上桥臂正极驱动端,以及设有第一相上桥臂负极驱动端、第二相上桥臂负极驱动端和第三相上桥臂负极驱动端;第一相上桥臂IGBT,所述第一相上桥臂IGBT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相上桥臂驱动端,所述第一相上桥臂IGBT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高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相上桥臂IGBT的发射极同时连接至所述第一相上桥臂负极驱动端和所述第一相上桥臂信号输出端;第二相上桥臂IGBT,所述第二相上桥臂IGBT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相上桥臂驱动端,所述第二相上桥臂IGBT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高压输入端,所述第二相上桥臂IGBT的发射极同时连接至所述第二相上桥臂负极驱动端和所述第二相上桥臂信号输出端;第三相上桥臂IGBT,所述第三相上桥臂IGBT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相上桥臂驱动端,所述第三相上桥臂IGBT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高压输入端,所述第三相上桥臂IGBT的发射极同时连接至所述第三相上桥臂负极驱动端和所述第三相上桥臂信号输出端;第二集成控制电路,设有第一相下桥臂正极驱动端、第二相下桥臂正极驱动端和第三相下桥臂正极驱动端,以及设有第一相下桥臂负极驱动端、第二相下桥臂负极驱动端和第三相下桥臂负极驱动端;与所述第一相上桥臂IGBT对称设置的第一相下桥臂IGBT,所述第一相下桥臂IGBT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相下桥臂驱动端,所述第一相下桥臂IGBT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高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相下桥臂IGBT的发射极同时连接至所述第一相下桥臂负极驱动端和所述第一相下桥臂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相上桥臂IGBT对称设置的第二相下桥臂IGBT,所述第二相下桥臂IGBT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相下桥臂驱动端,所述第二相下桥臂IGBT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高压输入端,所述第二相下桥臂IGBT的发射极同时连接至所述第二相下桥臂负极驱动端和所述第二相下桥臂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相上桥臂IGBT对称设置的第二相下桥臂IGBT,所述第三相下桥臂IGBT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三相下桥臂驱动端,所述第三相下桥臂IGBT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高压输入端,所述第三相下桥臂IGBT的发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海星冯宇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