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管材全自动倒角封口装置用封口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807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管材全自动倒角封口装置用封口机构,包括气囊支撑板、外气囊壳体、外气囊嘴等,所述气囊支撑板上螺旋固定有外气囊壳体,所述气囊支撑板和外气囊壳体上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外气囊壳体外侧包裹有电缆线圈,所述电缆线圈两端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高频电源接头,所述电缆线圈为空心结构,所述电缆线圈顶端设有冷却接头,本申请采用内外气囊将熔融的管材内外层树脂挤压至管材端口的方式进行管材端面密封,而密封部分和管材内外层树脂熔为一体,不会发生金属层外露现象。在避免复合管材在放置过程中发生氧化锈蚀问题的同时也避免复合管材在使用时因为金属层顶出造成端口密封失效的情况,提高了复合管材的密封性。

A sealing mechanism for automatic chamfering and sealing device of composite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管材全自动倒角封口装置用封口机构
本技术涉及复合管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管材全自动倒角封口装置用封口机构。
技术介绍
复合管材是以金属与热塑性塑料复合结构为基础的管材,中间层为金属管,以聚丙烯、聚乙烯或聚丁烯等非金属热塑性材料为内外层,集金属管和塑料管优点为一体的管材。复合管材在截取完毕后横截面处会露出内部钢管或铝合金管的端面,当复合管材长时间放置时会导致钢管或铝合金管的端面氧化,不仅影响美观也影响复合管材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封口设备出现了,现今的复合管端面密封技术,主要是注塑封口和对接焊封口。采用注塑封口时,只将管材端部内壁与裸露的钢管或铝合金管的隔离,树脂线性膨胀系数大,金属层很容易将端面封口塑料顶开,导致金属层裸露,密封失效;输送的介质也很可能通过外壁渗入金属层进而对其产生腐蚀,留下安全隐患,不仅效率低,能耗也高。而对接焊封口技术,因其熔接层很薄,内壁粘接效果无法检测,虽然在能耗上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但其安全性反而比注塑封口更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管材全自动倒角封口装置用封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支撑板、外气囊壳体、外气囊嘴、冷却出水导管、内气囊嘴、冷却进水导管、弹簧、气囊压板、弹簧压板、冷却接头、高频电源接头、电缆线圈、冷却成型环,所述气囊支撑板上螺旋固定有外气囊壳体,所述气囊支撑板和外气囊壳体上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外气囊壳体外侧包裹有电缆线圈,所述电缆线圈两端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高频电源接头,所述电缆线圈为空心结构,所述电缆线圈顶端设有冷却接头,所述外气囊壳体内侧套装有外气囊,所述外气囊内部套装有内气囊,所述内气囊和外气囊穿过安装口安装在外气囊壳体内,所述安装口处安装有气囊压板,所述外气囊后侧开设有外气囊嘴,所述内气囊后侧设有内气囊嘴,所述外气囊嘴和内气囊嘴均穿过气囊压板和外气囊、内气囊连接;所述内气囊上侧套装有冷却成型环,所述冷却成型环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冷却进水导管连接,所述出水口和冷却出水导管连接,所述冷却出水导管和冷却进水导管穿过气囊支撑板和冷却成型环连接,所述冷却出水导管和冷却进水导管上均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与冷却进水导管为一体结构,所述冷却出水导管和冷却进水导管上分别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为弹簧座,所述弹簧另一端为弹簧压板,弹簧两端既没有与弹簧座相连,也没有与弹簧压板连接,弹簧两端为自由结构,所述弹簧压板通过螺栓和气囊支撑板连接。所述冷却成型环为环形结构,所述冷却成型环内部开设有冷却水槽,所述冷却成型环侧面为弧形结构。所述冷却进水导管为1个,冷却出水导管为2个,三者安装呈等边三角形位置安装,所述冷却进水导位于下侧,冷却出水导管位于上侧。所述冷却接头分为进水冷却接头和出水冷却接头,所述进水冷却接头和出水冷却接头分别和电缆线圈两端连接。所述外气囊壳体采用聚烯烃树脂材质。所述内气囊和外气囊采用硅橡胶材质。所述电缆线圈为空芯银管线圈。所述电缆线圈为空芯铜管线圈。所述高频电源接头和高频电源连接,高频电源给电缆线圈通电主要是让电缆线圈产生磁场,这样管材中间层的金属层会因电磁感应发热,因为电缆线圈通电电流需500A以上,因此电缆线圈也会发热,为了避免电缆线圈发热损伤外气囊壳体,因此需要给电缆线圈降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使用时装置整个动作、顺序都是通过运动控制系统来完成。本申请采用内外气囊将熔融的管材内外层树脂挤压至管材端口的方式进行管材端面密封,而密封部分和管材内外层树脂熔为一体,不会发生金属层外露现象。在避免复合管材在放置过程中发生氧化锈蚀问题的同时也避免复合管材在使用时因为金属层顶出造成端口密封失效的情况,提高了复合管材的密封性。本申请内部设有冷却成型环、内气囊和外气囊,密封时弹簧座与冷却进水导管和冷却出水导管一体,当复合管材挤压冷却成型环时,弹簧被压缩,弹簧顶着弹簧座将复合管材与冷却形成环弧形一端紧密挤压在一起,密封时外气囊外侧的高频电源接头通电,电缆线圈产生360°均匀磁场,复合管材的金属层因电磁感应被加热,通过热传导将复合管材内外层树脂熔融,外界充气管通过内气囊嘴、外气囊嘴分别对内气囊和外气囊进行充气,然后内气囊和外气囊膨胀,将复合管材被熔融的内外层树脂挤压至管材端面,形成弧形密封区。外界的冷水由冷却进水导管进入冷却成型环内,对密封区进行冷却、定型。因为复合管材和冷却成型环接触的部分为弧形结构,复合管材端面密封区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最中间部位距离管材端口最远,而金属层位于复合管材中间位置,弧形密封可保证管材端部对金属层的密封部分最厚,同时端部密封成弧形使得装卸施工时不易划伤工作人员,并兼具美观性。本申请通过高频电源接头连接外部高频电源对电缆线圈通电产生360°均匀磁场,使管材中间层的管材金属层因电磁感应而发热,继而熔融管材内外层树脂,密封不同规格管材,通电时间亦不同,时间范围在5-20秒之间。高频电源供电电流在500A以上,使电缆线圈温度短时间内快速升高,为了避免电缆线圈温度过高造成外气囊壳体损坏本申请将电缆线圈两端分别与进水冷却接头和出水冷却接头连接,进水冷却接头、出水冷却接头连接冷却管,冷却管将冷却水由进水冷却接头输入电缆线圈内部,冷却水对通电发热的电缆线圈进行冷却,避免电缆线圈温度过高而造成外气囊壳体损坏的同时不影响电缆线圈对复合管材金属层的加热,确保复合管材密封工作正常进行,而出水冷却接头将经过冷却作用的冷却水排出电缆线圈,确保冷却正常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时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冷却成型环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3中圈中放大示意图。如图,气囊支撑板-1、外气囊壳体-2、外气囊嘴-3、冷却出水导管-4、内气囊嘴-5、冷却进水导管-6、弹簧-7、气囊压板-8、弹簧压板-9、冷却接头-10、高频电源接头-11、电缆线圈-12、冷却成型环-13、外气囊-14、弹簧座-15、复合管材-16、内气囊-17、密封区-18、管材金属层19。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所示,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管材全自动倒角封口装置用封口机构,包括气囊支撑板1、外气囊壳体2、外气囊嘴3、冷却出水导管4、内气囊嘴5、冷却进水导管6、弹簧7、气囊压板8、弹簧压板9、冷却接头10、高频电源接头11、电缆线圈12、冷却成型环13,复合管材由复合外壳和管材金属层19组成,管材金属层19外侧包裹有复合外壳。气囊支撑板1上螺旋固定有外气囊壳体2,气囊支撑板1和外气囊壳体2上均开设有安装口,外气囊壳体2外侧包裹有电缆线圈12,电缆线圈12两端和高频电源接头11连接,高频电源接头11连接高频电源,高频电源给电缆线圈12通电主要是让电缆线圈12产生磁场,这样管材中间层的管材金属层19会因电磁感应发热,因为电缆线圈12通电电流需500A以上,因此电缆线圈12也会发热,为了避免电缆线圈12发热损伤外气囊壳体2,因此需要给电缆线圈12降温。电缆线圈12顶端连接有冷却接头10,冷却接头10连接冷却管,冷却接头10分为进水冷却接头10和出水冷却接头10,进水冷却接头10和出水冷却接头10分别与电缆线圈两端连接,冷却管将冷却水由进水冷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管材全自动倒角封口装置用封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支撑板、外气囊壳体、外气囊嘴、冷却出水导管、内气囊嘴、冷却进水导管、弹簧、气囊压板、弹簧压板、冷却接头、高频电源接头、电缆线圈、冷却成型环,所述气囊支撑板上螺旋固定有外气囊壳体,所述气囊支撑板和外气囊壳体上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外气囊壳体外侧包裹有电缆线圈,所述电缆线圈两端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高频电源接头,所述电缆线圈为空心结构,所述电缆线圈顶端设有冷却接头,所述外气囊壳体内侧套装有外气囊,所述外气囊内部套装有内气囊,所述内气囊和外气囊穿过安装口安装在外气囊壳体内,所述安装口处安装有气囊压板,所述外气囊后侧开设有外气囊嘴,所述内气囊后侧设有内气囊嘴,所述外气囊嘴和内气囊嘴均穿过气囊压板和外气囊、内气囊连接;所述内气囊上侧套装有冷却成型环,所述冷却成型环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冷却进水导管连接,所述出水口和冷却出水导管连接,所述冷却出水导管和冷却进水导管穿过气囊支撑板和冷却成型环连接,所述冷却出水导管和冷却进水导管上均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与冷却进水导管为一体结构,所述冷却出水导管和冷却进水导管上分别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为弹簧座,所述弹簧另一端为弹簧压板,弹簧两端既没有与弹簧座相连,也没有与弹簧压板连接,弹簧两端为自由结构,所述弹簧压板通过螺栓和气囊支撑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管材全自动倒角封口装置用封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支撑板、外气囊壳体、外气囊嘴、冷却出水导管、内气囊嘴、冷却进水导管、弹簧、气囊压板、弹簧压板、冷却接头、高频电源接头、电缆线圈、冷却成型环,所述气囊支撑板上螺旋固定有外气囊壳体,所述气囊支撑板和外气囊壳体上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外气囊壳体外侧包裹有电缆线圈,所述电缆线圈两端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高频电源接头,所述电缆线圈为空心结构,所述电缆线圈顶端设有冷却接头,所述外气囊壳体内侧套装有外气囊,所述外气囊内部套装有内气囊,所述内气囊和外气囊穿过安装口安装在外气囊壳体内,所述安装口处安装有气囊压板,所述外气囊后侧开设有外气囊嘴,所述内气囊后侧设有内气囊嘴,所述外气囊嘴和内气囊嘴均穿过气囊压板和外气囊、内气囊连接;所述内气囊上侧套装有冷却成型环,所述冷却成型环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冷却进水导管连接,所述出水口和冷却出水导管连接,所述冷却出水导管和冷却进水导管穿过气囊支撑板和冷却成型环连接,所述冷却出水导管和冷却进水导管上均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与冷却进水导管为一体结构,所述冷却出水导管和冷却进水导管上分别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为弹簧座,所述弹簧另一端为弹簧压板,弹簧两端既没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成文梁增红夏艳杨振兴梁增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军星管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