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带类产品防止折弯擦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7804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镍带类产品防止折弯擦伤装置,包括折弯冲子,所述折弯冲子底部两侧竖直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内嵌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之间固定安装有圆柱形滚柱,且所述圆柱形滚柱的直径为3.0mm,所述折弯冲子侧面安装有脱料板入子,所述脱料板入子底面接触有产品,且所述产品与所述圆柱形滚柱接触。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折弯冲子底端加装一个直径3.0mm的圆柱形滚柱,在对产品折弯的过程中圆柱形滚柱会在支撑轴的约束下滚动的将产品加工成相应的折弯高度,依靠圆柱形滚柱的滚动而避免擦伤产品表面,优化了产品的折弯过程,防止了对产品表面擦伤引起接触点NG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镍带类产品防止折弯擦伤装置
本技术涉及镍带类产品折弯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带类产品防止折弯擦伤装置。
技术介绍
镍带材料是指电芯正负极与电池保护板等连接所采用的材质。镍带主要用于制造镍镉、镍氢、镍电池、组合电池及仪器仪表,电讯、电真空、特种灯泡等行业,镍带类材料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折弯处理来制成新能源电极产品,新能源镍带类产品在生产时需要注意折弯处不允许有擦伤。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模具结构在生产新能源镍带类产品时会由于折弯冲子直接与产品接触而擦伤镍带产品表面,擦伤会导致接电通频繁不稳定,擦伤严重时甚至会折弯断裂而引起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镍带类产品防止折弯擦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模具结构在生产新能源镍带类产品时会由于折弯冲子直接与产品接触而擦伤镍带产品表面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在对产品折弯的过程中圆柱形滚柱会在支撑轴的约束下滚动的将产品加工成相应的折弯高度,依靠圆柱形滚柱的滚动而避免擦伤产品表面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镍带类产品防止折弯擦伤装置,包括折弯冲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冲子(1)底部两侧竖直设置有侧板(8),所述侧板(8)内嵌安装有轴承(6),所述轴承(6)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支撑轴(7),所述支撑轴(7)之间固定安装有圆柱形滚柱(3),且所述圆柱形滚柱(3)的直径为3.0mm,所述折弯冲子(1)侧面安装有脱料板入子(2),所述脱料板入子(2)底面接触有产品(5),且所述产品(5)与所述圆柱形滚柱(3)接触,所述产品(5)底面设置有下模折弯入子(4),且所述下模折弯入子(4)与所述脱料板入子(2)上下对应,所述下模折弯入子(4)与所述侧板(8)之间的间隙等于所述产品(5)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镍带类产品防止折弯擦伤装置,包括折弯冲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冲子(1)底部两侧竖直设置有侧板(8),所述侧板(8)内嵌安装有轴承(6),所述轴承(6)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支撑轴(7),所述支撑轴(7)之间固定安装有圆柱形滚柱(3),且所述圆柱形滚柱(3)的直径为3.0mm,所述折弯冲子(1)侧面安装有脱料板入子(2),所述脱料板入子(2)底面接触有产品(5),且所述产品(5)与所述圆柱形滚柱(3)接触,所述产品(5)底面设置有下模折弯入子(4),且所述下模折弯入子(4)与所述脱料板入子(2)上下对应,所述下模折弯入子(4)与所述侧板(8)之间的间隙等于所述产品(5)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镍带类产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雪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吴中区伟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