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芯,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阀芯(10)中,密封芯本体(11)的前端开口(28)与栓部(24)的间隙的内侧密封部(34)、及密封芯本体(11)的外面与安装孔(52)的内壁(阀杆侧圆锥部(56))的间隙的外侧密封部(31),被一体形成在筒状密封构件(30)上,因此与现有的阀芯相比,能够削减密封部件的数目。而且,由于在芯本体(11)侧嵌合安装筒状密封构件(30),所以可以无需从可动轴(20)密封按压用的部件,能够谋求可动轴(20)的结构简化及部件的数目的削减。这种阀芯,能够与现有的阀芯相比、削减部件数目。(*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芯(气门芯)。
技术介绍
例如,图9所示的现有的阀芯1,在插入贯通芯本体2的可动轴3的一端侧固定有橡胶栓4,通过收容在芯本体2内的压缩弹簧5对可动轴3向一侧施力,而通常将橡胶栓4抵在芯本体2的前端开口8的边缘部。而且,在芯本体2的外周面,安装有为了堵塞与图中未表示的芯安装孔的内壁之间间隙的密封构件6(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特开2002-340206号公告(图6)。然而,由于阀芯的成本竞争,进一步谋求开发与所述现有的阀芯1相比能够削减部件的数目,能够由低成本制造的阀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的阀芯相比可以削减部件的数目的阀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项专利技术中的阀芯10、60的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芯安装孔52内侧的筒状的芯本体11、62;贯通所述芯本体11、62、直线运动的可动轴20、63;一体形成在所述可动轴20、63的一端侧,开闭所述芯本体11、62的前端开口28的栓部24;对可动轴20、63施力,以由所述栓部24将所述前端开口28关闭的施力装置29、61;以及嵌合安装在所述芯本体11、62上的筒状密封构件30、39, 在所述筒状密封构件30、39上一体形成有外侧密封部31及内侧密封部34、38,所述外侧密封部31,嵌合安装在所述芯本体11、62的外面,被所述芯本体11、62与所述安装孔52的内壁56紧密夹持进行密封;所述内侧密封部34、38,配置在所述芯本体11、62的所述前端开口28的前方或内侧,紧密接合于所述栓部24的外面。第2项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1项专利技术的所述的阀芯10、60中,内侧密封部34,与外侧密封部31相连续并从芯本体11、62一端面向前方突出。第3项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密封部34具有圆筒部32,以及使所述圆筒部32的前端侧内径逐渐扩大的筒侧圆锥部33,所述栓部24具有嵌合于所述圆筒部32内侧的圆柱部23,以及紧密接合于所述筒侧圆锥部33的轴侧圆锥部22。第4项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1~3项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芯10、60中,筒状密封构件30、39可旋转地安装于芯本体11、62上。第5项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1~4项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芯10、60中,在所述可动轴20、63与所述芯本体11、62上,设置有以所述栓部24与内侧密封部34紧密接合状态相互对接的对接定位部25、19C。第6项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5项专利技术所述的阀芯10、60中,所述可动轴20、63与所述芯本体11、62由硬度相互不同的金属构成,所述可动轴20、63一侧的所述对接定位部25由对接圆锥部25构成,且将所述栓部24的一部分朝向芯本体11、62内侧的方向变细形成该对接圆锥部25,另一方面,所述芯本体11、62一侧的对接定位部19C由形成在所述芯本体11、62的开口缘处的对接边缘部19C构成,以在所述对接定位部25与所述对接边缘部19C之间进行金属密封。第7项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1~6项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芯10、60中,在所述芯本体11、62的外面,形成本体定位用接触部15,其从嵌合所述筒状密封构件30、39的部分侧向伸出,并以向所述芯安装孔52中插入方向抵接在所述芯本体62的内壁56上。第8项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7项专利技术所述的阀芯10、60中,在所述芯本体11、62的外面中的、嵌合有所述筒状密封构件30、39的部分19与所述本体定位用接触部15之间的阶梯差部17上,对接所述筒状密封构件30、39。第9项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1~8项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芯10、60中,在所述筒状密封构件30的内侧,轴向并排设置大径部35与小径部36,在所述大径部35的内侧嵌合所述芯本体11、62的同时,在所述大径部35与所述小径部36之间的阶梯差部35A上,对接所述芯本体11、62的端面。第10项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1~9项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芯10中,所述施力装置29由压缩螺旋弹簧29构成,所述压缩螺旋弹簧29,插入在所述可动轴20中的从所述芯本体11向外侧突出的部分上并被压缩在与其可动轴20的端部一体形成的弹簧固定部21与所述芯本体11的端面之间。第11项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1~10项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芯10中,由所述芯本体11、所述可动轴20、所述筒状密封构件30、39、以及作为所述施力装置29的弹性构件等4个部件构成。(第1及第11项专利技术)在第1项的阀芯10、60中,密封芯本体11、62的前端开口28与栓部24之间的间隙的内侧密封部34、38,及密封芯本体11、62的外面与芯安装孔52的内壁54之间的间隙的外侧密封部31,被一体形成在筒状密封构件30、39上,因此与现有的阀芯相比能够削减密封部件的数目。而且,由于筒状密封构件30、39被嵌合安装在芯本体11、62一侧,所以与现有的在可动轴上设置橡胶栓4的阀芯相比,能够实现可动轴20、63的结构简单化及部件数目的削减。由此,如第11项专利技术的阀芯10那样,可以由芯本体11、可动轴20、筒状密封构件30、39、以及作为所述施力装置29的弹性构件等4个部件构成。(第2项专利技术)在第2项专利技术的阀芯10、60中,由于内侧密封部34从芯本体11、62一端面向前方突出,所以其接受芯安装孔52中由阀芯10、60向内侧填充的压缩流体的压力而被推向栓部24一侧,谋求提高密封性。(第3项专利技术)在第3项专利技术的阀芯10、60中,栓部24的圆柱部23,嵌合于内侧密封部34中的圆筒部32堵塞该圆筒部32的同时,栓部24的轴侧圆锥部22与内侧密封部34的筒侧圆锥部33紧密接触,以密封筒状密封构件30的开口部。还有,圆柱部23与圆筒部32可以是紧密嵌合的结构,也可以是间隙嵌合的结构。(第4项专利技术)在第4项专利技术的阀芯10、60中,由于筒状密封构件30、39以可旋转的方式嵌合安装于芯本体11、62上,所以在将阀芯10、60拧入芯安装孔52时,筒状密封构件30、39可相对于芯本体11、62旋转,因此可抑制与芯安装孔52的内面之间的滑动接触磨损。(第5项专利技术)在第5项专利技术的阀芯10、60中,通过设置在可动轴20、63与芯本体11、62上的对接定位部25、19C的相互连接,而能够限制栓部24向内侧密封部34的过度推压,使密封性稳定。(第6项专利技术)在第6项专利技术的阀芯10、60中,在可动轴20、63上设置的对接圆锥部25与在芯本体11、62上设置的对接边缘部19C的相互接触,能够实施对芯本体11、62的前端开口28进行密闭的金属密封。由此,成为所述金属密封与筒状密封构件30的双重密封结构,能够使密封性能提高。(第7项专利技术)在将第7项专利技术的阀芯10、60插入芯安装孔52时,在芯本体11、62上设置的本体定位用接触部15与芯安装孔52的内壁56相对接,能够防止阀芯10、60过多的插入。由此,外侧密封部31就不会过度地推压芯安装孔52的内壁56,可使密封性稳定。还有,也可以由与芯安装孔52的内壁56不同的金属构成本体定位用接触部15,实施金属密封。(第8及第9项专利技术) 在第8项专利技术的阀芯10、60中,在插入芯安装孔52时,即使沿轴向推压筒状密封构件30、39,筒状密封构件30、39与芯本体11、62的阶梯差部17相接,也能够防止偏离正常位置的情况。而且,在第9项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阀芯(10、60),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芯安装孔(52)内侧的筒状的芯本体(11、62);贯通所述芯本体(11、62)、可直线运动的可动轴(20、63); 一体形成在所述可动轴(20、63)的一端侧,开闭所述芯 本体(11、62)的前端开口(28)的栓部(24);对所述可动轴(20、63)施力,以由所述栓部(24)关闭所述前端开口(28)的施力装置(29、61);以及嵌合安装在所述芯本体(11、62)上的筒状密封构件(30、39), 在所述筒状密封构件(30、39)上一体形成外侧密封部(31)及内侧密封部(34、38),所述外侧密封部(31),嵌合安装在所述芯本体(11、62)的外面,被所述芯本体(11、62)与所述安装孔(52)的内壁(56)紧密夹持进 行密封;所述内侧密封部(34、38),配置在所述芯本体(11、62)的所述前端开口(28)的前方或内侧,紧密接合于所述栓部(24)的外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粥川久,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