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系统、投影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照明系统、投影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投影装置为一种用于产生大尺寸画面的显示装置,随着科技技术的演进与创新,一直不断地在进步。投影装置的成像原理是将照明系统所产生的照明光束藉由光阀转换成影像光束,再将影像光束通过投影镜头投射到投射目标物(例如:荧幕或墙面上),以形成投影画面。此外,照明系统也随着市场对投影装置亮度、色彩饱和度、使用寿命、无毒环保等等要求,一路从超高效能灯泡(Ultra-high-performancelamp,UHPlamp)属于超高压汞灯泡、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一直进化到目前最先进的激光二极管(laserdiode,LD)光源。但在照明系统中,目前产生红、绿光较符合成本的作法为,使用蓝光激光二极管激发荧光色轮的荧光粉来产生黄绿光。接着,再经由光学元件将所需的红光或绿光滤出以供使用。然而,于公知的照明系统架构中,因考虑到激发荧光粉需使用波长较短的蓝光光源,因此投影所呈现蓝色在人眼视觉中会呈现较为偏紫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蓝光光源、激发光源、第一分色元件以及波长转换元件:所述蓝光光源用于提供蓝光光束;所述激发光源用于提供激发光束;所述第一分色元件配置于所述蓝光光束及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及所述波长转换元件配置于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转换所述激发光束为受激发光束,其中所述激发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分色元件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以转换为所述受激发光束,所述受激发光束传递至所述第一分色元件并反射,所述蓝光光束的波长大于所述激发光束的波长,且所述蓝光光源及所述激发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分色元件的同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蓝光光源、激发光源、第一分色元件以及波长转换元件:所述蓝光光源用于提供蓝光光束;所述激发光源用于提供激发光束;所述第一分色元件配置于所述蓝光光束及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及所述波长转换元件配置于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转换所述激发光束为受激发光束,其中所述激发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分色元件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以转换为所述受激发光束,所述受激发光束传递至所述第一分色元件并反射,所述蓝光光束的波长大于所述激发光束的波长,且所述蓝光光源及所述激发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分色元件的同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光元件,配置于所述蓝光光束及所述受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滤光元件包括第一滤光区、第二滤光区以及扩散区,其中在第一时序时,所述蓝光光源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所述激发光束传递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第一转换区以转换出第一受激发光束,且所述第一受激发光束通过所述第一滤光区以产生第一红光光束,在第二时序时,所述蓝光光源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所述激发光束传递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第二转换区以转换出第二受激发光束,且所述第二受激发光束通过所述第二滤光区以产生绿光光束,在第三时序时,所述激发光源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且所述蓝光光束通过所述扩散区,其中所述受激发光束包括所述第一受激发光束与所述第二受激发光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光光源,用于提供第二红光光束;以及第二分色元件,配置于所述蓝光光束及所述第二红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所述红光光源在所述第一时序开启,且所述第二红光光束传递至所述第二分色元件以反射至所述滤光元件的所述第一滤光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光源及所述第二分色元件位于所述蓝光光源与所述第一分色元件之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色元件与所述第二分色元件是不平行的设置,所述第一分色元件的延伸线与所述第二分色元件的延伸线形成夹角。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元件还包括透光区,在第四时序时,所述激发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分色元件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所述第一转换区以转换出所述受激发光束,且所述受激发光束通过所述透光区。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还包括光学区,所述光学区不接收所述激发光束。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还包括光学区,所述光学区具有波长转换材料。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光元件,配置于所述蓝光光束及所述受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滤光元件包括第一滤光区、第二滤光区以及扩散区,其中在第一时序时,所述蓝光光源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所述激发光束传递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第一转换区以转换出第一受激发光束,且所述第一受激发光束通过所述第一滤光区以产生第一红光光束,在第二时序时,所述蓝光光源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所述激发光束传递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第二转换区以转换出第二受激发光束,且所述第二受激发光束通过所述第二滤光区以产生绿光光束,在第三时序时,所述激发光源为开启状态,所述蓝光光源为开启,所述激发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分色元件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所述光学区,产生第三受激发光束,同时与所述蓝光光束L1传递至所述扩散区,并通过所述扩散区。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元件,配置于所述蓝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在第一时序时,所述蓝光光源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所述激发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分色元件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第一转换区以转换出所述受激发光束,且所述受激发光束传递经所述第一分色元件反射至所述扩散元件,在第二时序时,所述激发光源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所述蓝光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分色元件及所述扩散元件,其中所述受激发光束包括第一红光光束及绿光光束。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还包括光学区,所述光学区不接收所述激发光束。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元件,配置于所述蓝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在第一时序时,所述蓝光光源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所述激发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分色元件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第一转换区以转换出所述受激发光束,且所述受激发光束传递经所述第一分色元件反射至所述扩散元件,在第二时序时,所述激发光源为开启状态,且所述蓝光光源为开启状态,所述激发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分色元件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所述光学区以转换出第三受激发光束,且所述第三受激发光束传递经所述第一分色元件反射至所述扩散元件,所述蓝光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分色元件并传递至所述扩散元件。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光光源,用于提供第二红光光束;以及第二分色元件,配置于所述蓝光光束及所述第二红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所述红光光源在所述第一时序开启,且所述第二红光光束传递至所述第二分色元件以反射至所述扩散元件。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分色元件位于所述扩散元件与所述第一分色元件之间。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光源、所述第二分色元件以及所述扩散元件位于所述蓝光光源与所述第一分色元件之间。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激发光束包括第一红光光束及绿光光束,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红光光源,用于提供第二红光光束;扩散元件,配置于所述蓝光光束及所述第二红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及第二分色元件,配置于所述蓝光光束及所述第二红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所述蓝光光源及所述扩散元件之间,其中所述蓝光光源、所述激发光源及所述红光光源同时为开启状态、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光束为460纳米波长的蓝光光束,且所述激发光束为445纳米波长的蓝光光束。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光源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分色元件的相对侧。19.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用于提供投影光束,包括照明系统、至少一光阀以及镜头模块:所述照明系统提供照明光束,包括蓝光光源、激发光源、第一分色元件以及波长转换元件:所述蓝光光源用于提供蓝光光束;所述激发光源用于提供激发光束;所述第一分色元件配置于所述蓝光光束及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及所述波长转换元件配置于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转换所述激发光束为受激发光束,所述激发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分色元件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以转换为所述受激发光束,所述受激发光束传递至所述第一分色元件并反射;所述至少一光阀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所述照明光束转换成至少一影像光束;以及所述镜头模块配置于所述至少一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所述至少一影像光束形成所述投影光束,其中所述蓝光光束的波长大于所述激发光束的波长,且所述蓝光光源及所述激发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分色元件的同一侧。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光阀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滤光元件,配置于所述蓝光光束及所述受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滤光元件包括第一滤光区、第二滤光区以及扩散区,其中在第一时序时,所述蓝光光源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所述激发光束传递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第一转换区以转换出第一受激发光束,且所述第一受激发光束通过所述第一滤光区以产生第一红光光束,在第二时序时,所述蓝光光源为关闭状态或节电状态,所述激发光束传递至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第二转换区以转换出第二受激发光束,且所述第二受激发光束通过所述第二滤光区以产生绿光光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浩炜,蔡志贤,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