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46726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23 22:29
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光机模块及散热模块。壳体具有显示部以及支撑部。显示部具有第一空间,而支撑部具有第二空间,且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连通。支撑部具有侧壁与至少一散热壁,而至少一散热壁的材质为红外光穿透材料且不同于侧壁的材质。光机模块包括至少一热源且配置于第一空间内。散热模块的一部分配置于第一空间内且连接至少一热源。散热模块的另一部分配置于第二空间内,其中至少一热源所产生的热传递至散热模块并从至少一散热壁以辐射方式传递到壳体外,借此增加辐射散热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产业日益发达,显示装置的型态、使用功能以及使用方式越来越多元,可直接配带在使用者身体上的穿戴式显示装置也因应而生。目前穿戴式显示装置可具有显示模块、处理模块,例如系统单晶片(system on a chip,soc)与网路模块,这些模块会产生热量。由于穿戴式显示装置是直接接触使用者,若采用会产生震动与噪音的主动式散热(如风扇)会对使用者的体验有很大影响,但若采用被动式散热元件来进行热源的散热,会大幅的限制了穿戴式显示装置的散热能力。此外,穿戴式显示装置在安规上有严格的表面温度规定,其表面温度不能超过48℃,且因穿戴式显示装置会直接配戴于使用者身上,重量与大小都会受限,因而使会产生热量的模块无法得到充足的散热面积,此也大幅限制了穿戴式显示装置的散热能力。

2、“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光机模块及散热模块,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所述至少一散热壁包括与所述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一散热壁,所述第一散热壁的面积大于所述散热模块于所述第一散热壁的正投影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镜脚,所述侧壁用于与使用者接触,所述至少一散热壁与所述使用者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散热壁还包括第二散热壁以及第三散热壁,其中所述第二散热壁与所述第三散热壁相对设置,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光机模块及散热模块,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所述至少一散热壁包括与所述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一散热壁,所述第一散热壁的面积大于所述散热模块于所述第一散热壁的正投影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镜脚,所述侧壁用于与使用者接触,所述至少一散热壁与所述使用者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散热壁还包括第二散热壁以及第三散热壁,其中所述第二散热壁与所述第三散热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散热壁连接所述侧壁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壁,所述第三散热壁连接所述侧壁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壁,所述侧壁、所述第一散热壁、所述第二散热壁以及所述第三散热壁定义出所述第二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板以及散热鳍片组,所述散热板位于所述至少一热源以及所述散热鳍片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括导热材料,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为多个针状鳍片,且所述多个针状鳍片的每一个的一端连接所述散热板,另一端朝所述第一散热壁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的材质不同于所述散热鳍片组的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的材质包括红外光放射性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放射性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暐珉胡东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