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变阻尼涡激振动能量转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涡激振动,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变阻尼涡激振动能量转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陆地不可再生能源的衰竭及可再生能源的短缺,致使各国将目光投向广阔浩瀚的海洋。各种海洋结构物也逐步入住深海,能否适应复杂多变的海况,不仅是对能源获取能力的衡量,更是综合国力间的较量。潮流能蕴藏在海洋中,有能量密度高、储量大、分布广等优点,备受各国研究人员的青睐。从流体角度分析,任何非流线型物体,在一定的恒定流速下,都会在物体两侧交替地产生脱离结构物表面的旋涡,同时物体产生周期性振动,这种流体对非流线型结构物产生的作用称为涡激振动。近年来,研究人员及工程师认为涡激振动为一种有害现象,当流体流过结构物形成流场的涡泄频率与结构物的固有频率相近时,则会发生共振,引起结构物的破坏。因此,很多研究侧重于减小涡激振动对海洋管柱、桥梁等影响。但是利用涡激振动在流速不高的情况下,结构物也可以产生很大的振动,流体的动能大部分被振动的结构物吸收,形成稳定的周期性振荡运动。当合理控制系统雷诺数及结构物的振动的固有频率,即可在较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变阻尼涡激振动能量转化装置,包括振子系统(1)和阻尼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系统(2)包括磁流变液阻尼器(2‑7),所述磁流变液阻尼器(2‑7)包括阻尼器活塞杆(2‑1),阻尼器活塞盘(2‑2)包住阻尼器活塞杆(2‑1),并设置在外缸壁(2‑3)内,且外缸壁(2‑3)内部充满磁流变液,所述外缸壁(2‑3)和阻尼器活塞盘(2‑2)之间形成的空间为阻尼通道(2‑7‑1),所述外缸壁(2‑3)中,上下部分留有一定的空档,所述外缸壁(2‑3)外刚性连接外包管(2‑4),所述外包管(2‑4)中分布阻尼线圈(2‑5),所述外缸壁(2‑3)内夹有多层阻磁隔层(2‑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变阻尼涡激振动能量转化装置,包括振子系统(1)和阻尼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系统(2)包括磁流变液阻尼器(2-7),所述磁流变液阻尼器(2-7)包括阻尼器活塞杆(2-1),阻尼器活塞盘(2-2)包住阻尼器活塞杆(2-1),并设置在外缸壁(2-3)内,且外缸壁(2-3)内部充满磁流变液,所述外缸壁(2-3)和阻尼器活塞盘(2-2)之间形成的空间为阻尼通道(2-7-1),所述外缸壁(2-3)中,上下部分留有一定的空档,所述外缸壁(2-3)外刚性连接外包管(2-4),所述外包管(2-4)中分布阻尼线圈(2-5),所述外缸壁(2-3)内夹有多层阻磁隔层(2-6),所述的振子系统(1)位于流线型支撑杆(1-2)下方,横向布置在垂直水流流向上,所述的振子系统(1)上方通过阻尼器活塞杆(2-1)和磁流变液阻尼器(2-7)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变阻尼涡激振动能量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系统(1)包括多个振子(1-1)和流线型支撑杆(1-2),所述的多个振子(1-1)平行设置在一个封闭的固定框内,每个所述振子(1-1)横向布置在垂直水流流向上,所述流行型撑杆(1-2)刚性垂直于振子(1-1)并穿过固定板(1-3),所述的固定板(1-3)平行于振子(1-1),所述固定板(1-3)和上部固定框通过立柱连接,所述振子(1-1)为圆柱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变阻尼涡激振动能量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活塞盘(2-2)设有延伸部分内通道活塞盘(2-2-1),所述的内通道活塞盘(2-2-1)将阻尼通道(2-7-1)完全分隔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变阻尼涡激振动能量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系统(1)通过一定密度地阵列组合,第一级振子列为上游振子,第二级振子列为下游振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变阻尼涡激振动能量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系统(2)还包括直线弹簧(2-9),所述直线弹簧(2-9)包括滑杆(2-9-1)、套筒(2-9-2)和弹簧(2-9-3),所述滑杆(2-9-1)嵌入套筒(2-9-2)中并能在所述套筒(2-9-2)中上下活塞式运动,所述弹簧(2-9-3)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筒(2-9-2)的根部、滑杆(2-9-1)的上端刚性连接,所述滑杆(2-9-1)上端与阻尼器活塞杆(2-1)的横梁(2-1-1)刚性连接,所述套筒(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中祥,许星宇,尹群,杨国德,姚潇,石天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