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动车蓄电池双引圈轨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600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动车蓄电池双引圈轨充电器,其结构包括充电器外壳、旋卡盘、配接头、侧排片、双引圈轨装置,旋卡盘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充电器外壳顶端中间位置,旋卡盘与双引圈轨装置机械连接在一起,配接头设于充电器外壳右端且位于侧排片左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电动车中的蓄电池电量即将耗尽时,通过牵动插头与配接头,令两端的输出线同时对旋引包覆盘进行牵动释放,即使在停放了较多电动车的空间里,也能够通过可以自由调节长度的充电器连接蓄电池与充电座,亦能够作为挂件,通过螺旋外展的独特构造能够在电动车上的凸起杆状处进行挂置,避免充电器与地面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从而提高对于蓄电池的保护,防止出现反向输出。

A new battery charger with double lead coil rail for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动车蓄电池双引圈轨充电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蓄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动车蓄电池双引圈轨充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绿色出行观念的推行,电动车的使用量急剧上升,在公共停车区域中,一般会设有电动车停放充电的区域,而公共区域中电动车的停放量较大,在出行中难免会遭遇雨天,而一般公共停车区域虽设有遮挡物,但在进进出出的电动车中会携带进入大量的雨水,地面会很潮湿,在电动车充电时,内部蓄电池的输电接口在充电状态下会处于开放状态。基于上述描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蓄电池双引圈轨充电器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比如:当电动车中的蓄电池电量即将耗尽时,而在停放了较多电动车的空间里,较难通过有限的充电器长度连接蓄电池与充电座,即使能够勉强连接,充电器也会悬置在空中,由于充电器的重量会同时对两端的充电接口产生重量压制,两端的充电接口较容易脱落,若插头一端脱落,充电器落在被雨水侵湿的地面时,雨水侵入充电器内部,从而令电压失衡,由于两端接头任然处于接通状态,会令蓄电池内部电流外泄,形成反向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动车蓄电池双引圈轨充电器,以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动车蓄电池双引圈轨充电器,其结构包括充电器外壳(1)、旋卡盘(2)、配接头(3)、侧排片(4)、双引圈轨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卡盘(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充电器外壳(1)顶端中间位置,所述旋卡盘(2)与双引圈轨装置(5)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配接头(3)设于充电器外壳(1)右端且位于侧排片(4)左侧,所述侧排片(4)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充电器外壳(1)右端面;所述双引圈轨装置(5)包括插头(q1)、输出线(q2)、旋引包覆盘(q3)、斜通条(q4)、侧弧挡板(q5)、凸卡块(q6),所述插头(q1)与输出线(q2)固定连接,所述旋引包覆盘(q3)正端面环绕式设有十六个个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动车蓄电池双引圈轨充电器,其结构包括充电器外壳(1)、旋卡盘(2)、配接头(3)、侧排片(4)、双引圈轨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卡盘(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充电器外壳(1)顶端中间位置,所述旋卡盘(2)与双引圈轨装置(5)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配接头(3)设于充电器外壳(1)右端且位于侧排片(4)左侧,所述侧排片(4)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充电器外壳(1)右端面;所述双引圈轨装置(5)包括插头(q1)、输出线(q2)、旋引包覆盘(q3)、斜通条(q4)、侧弧挡板(q5)、凸卡块(q6),所述插头(q1)与输出线(q2)固定连接,所述旋引包覆盘(q3)正端面环绕式设有十六个个凸卡块(q6),所述旋引包覆盘(q3)设于两个侧弧挡板(q5)中间,所述斜通条(q4)共设有两个且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充电器外壳(1)背部。2.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蓄电池双引圈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引包覆盘(q3)包括工型盘(q31)、储备交线(q32)、回拉制动扭条(q33)、连接条(q34)、分圈组合套轨机构(q35),所述工型盘(q31)内部缠绕有储备交线(q32),所述回拉制动扭条(q33)固定安装在所述工型盘(q31)右端外环面,所述工型盘(q31)右端通过连接条(q34)与分圈组合套轨机构(q35)固定连接在一起。3.如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建国黄小炜陈丽珍曾清民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市简锐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