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799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滤芯结构,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两个筒状的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环形布设在连接板的周部,相邻两过滤模块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连接板的周部设置有贯穿连接板上下端的过水孔,所述过滤模块的一端与连接板配合联接,所述过滤模块内周与过水孔配合联接;还包括一封板,所述封板与过滤模块的另一端配合联接,所述连接板外周与一第一连接环的一端相联接,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另一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第一连接环、连接板形成一用于集水的腔室;所述盖板中部联接有中心管,所述过滤模块位于中心管外周,位于盖板与连接板间的中心管侧壁设置有进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可以便于对过滤模块的外周面进行清洗,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使用效率。

A filter eleme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芯结构,适用于泳池、浴缸等家用及商用预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用水的质量要求也随着提高,在这一种情况下,过滤设备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过滤设备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杂质;现在过滤设备中有分粗过滤和精过滤,在粗过滤中,过滤设备的过滤模块都是筒状的,而且基本都是单一模块的,这种过滤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过滤模块的表面会附着大量的杂物,这样就大大的影响了过滤设备的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芯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滤芯结构,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两个筒状的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环形布设在连接板的周部,相邻两过滤模块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连接板的周部设置有贯穿连接板上下端的过水孔,所述过滤模块的一端与连接板配合联接,所述过滤模块内周与过水孔配合联接;还包括一封板,所述封板与过滤模块的另一端配合联接,所述连接板外周与一第一连接环的一端相联接,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另一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第一连接环、连接板形成一用于集水的腔室;所述盖板中部联接有中心管,所述过滤模块位于中心管外周,位于盖板与连接板间的中心管侧壁设置有进水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位于过水孔周侧的连接板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过滤模块与凸起部插接配合,所述凸起部的外周壁与过滤模块一端的内周壁配合联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中心管插接于第一开孔内,所述第一开孔内周壁联接有第二连接环,所述中心管外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环密封配合的凸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中部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中心管外周与第二开孔配合联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封板中部设置有第三开孔,所述中心管外周与第三开孔配合联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滤芯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多根独立的自支撑的过滤模块组合而成,其不仅增加了过滤面积,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同时过滤表面可清洗,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中心管的配合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连接板的配合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过滤模块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滤芯结构,包括连接板10和至少两个筒状的过滤模块20,参考附图,在一实施例中,该过滤模块的截面呈一中空的扇形,所述过滤模块环形布设在连接板的周部,相邻两过滤模块间设置有间隙100,因为水从过滤模块的外表面进行过滤后流到过滤模块的内周侧,所以有些无法过滤的杂质就会附着在过滤模块的外表面,而间隙的存在,可以将刷子伸到间隙内对过滤模块的外表面进行清洗,这样使过滤模块再次有效的进行过滤工作,所述连接板的周部设置有贯穿连接板上下端的过水孔11,所述过滤模块的一端与连接板配合联接,所述过滤模块内周与过水孔配合联接;还包括一封板30,所述封板与过滤模块的另一端配合联接,该封板可以实现过滤后的水只会外一个方向流,也就会流向过水孔,所述连接板外周与一第一连接环12的一端相联接,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另一端设置有盖板40,所述盖板、第一连接环、连接板形成一用于集水的腔室200,水从过滤模块外表面经过滤后流到过滤模块的中部,然后往过水孔流到腔室内;所述盖板中部联接有中心管50,所述过滤模块位于中心管外周,位于盖板与连接板间的中心管侧壁设置有进水口51,进入腔室内的水进进水口流到中心管进行出水,完成滤芯过滤的工作。在一实施例中,参考附图,该实施例中,过滤模块均匀的布设在中心管的外周,同时盖板与中心管可以一体制造而成,在清洗的时候可以将中心管抽出,这样可以对位于连接板中部的过滤模块端面进行清洗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包装滤芯结构的稳定性,位于过水孔周侧的连接板上设置有凸起部13,所述过滤模块与凸起部插接配合,所述凸起部的外周壁与过滤模块一端的内周壁配合联接,这样可以使过滤模块可以立在连接板上。本专利技术更具体的的说:所述连接板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孔14,所述中心管插接于第一开孔内,所述第一开孔内周壁联接有第二连接环15,所述中心管外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环密封配合的凸环52。所述盖板中部设置有第二开孔41,所述中心管外周与第二开孔配合联接。所述封板30中部设置有第三开孔31,所述中心管外周与第三开孔配合联接。封板和盖板位于中心管的两端。本专利技术中:由多根独立的自支撑的过滤模块组合而成,该过滤模块可以由PE材料烧结而成,具有较高的硬度;此结构能极大地增加过滤面积,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同时过滤模块的过滤表面可清洗。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专利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两个筒状的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环形布设在连接板的周部,相邻两过滤模块间设置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两个筒状的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环形布设在连接板的周部,相邻两过滤模块间设置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周部设置有贯穿连接板上下端的过水孔,所述过滤模块的一端与连接板配合联接,所述过滤模块内周与过水孔配合联接;还包括一封板,所述封板与过滤模块的另一端配合联接,所述连接板外周与一第一连接环的一端相联接,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另一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第一连接环、连接板形成一用于集水的腔室;所述盖板中部联接有中心管,所述过滤模块位于中心管外周,位于盖板与连接板间的中心管侧壁设置有进水口。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伟杰毛昕桐张从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