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结构、定子组件及无刷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587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绕线结构、定子组件及无刷电机,该绕线结构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以及沿圆周排列的24个齿;第一导线沿第一方向绕在第1个齿、第8个齿、第13个齿和第20个齿上,第一导线沿第二方向绕在第2个齿、第7个齿、第14个齿和第19个齿上;第一导线包括从第1个齿伸出的第一线头以及从第20个齿伸出的第一线尾;第二导线相对于第一导线沿圆周方向向前4个齿以与第一导线相同的绕线方式设置;第三导线相对于第一导线沿圆周方向向前2个齿以与第一导线相同的绕线方式设置;第一线头与第三线头连接,第三线尾与第二线尾连接,第一线尾与第二线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绕线结构简单易懂,有利于防止接线错误。

Winding structure, stator assembly and brushless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线结构、定子组件及无刷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绕线结构、定子组件及无刷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无刷电机的绕线结构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Y形绕线结构,也称为星形绕线结构,第二种是三角形绕线结构。其中,Y形绕线结构是将三根线尾部连接在一起,三根线的头引出来;三角形是将三根线的头尾连接形成封闭回路,再将每个连接点引出来。Y形绕线结构的输出功率较小,当负载较大时转速会下降,无法达到高转速。三角形绕线结构能够提高电机功率,但通常绕线复杂,接线时容易出错,导致电机通电烧掉电子调速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绕线结构简单、能够防止接线错误的绕线结构。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绕线结构简单、能够防止接线错误的定子组件。本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绕线结构简单、能够防止接线错误的无刷电机。为实现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结构,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以及沿圆周排列的24个齿,齿沿圆周方向分别定义为第1个齿至第24个齿,圆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相邻的齿之间形成槽;第一导线沿第一方向绕在第1个齿、第8个齿、第13个齿和第20个齿上,第一导线沿第二方向绕在第2个齿、第7个齿、第14个齿和第19个齿上;第一导线包括从第1个齿伸出的第一线头以及从第20个齿伸出的第一线尾,第一导线在沿圆周方向的第一线头和第一线尾之间从第一导线所绕的前一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一导线所绕的后一个齿;第二导线沿第一方向绕在第21个齿、第4个齿、第9个齿和第16个齿上,第二导线沿第二方向绕在第22个齿、第3个齿、第10个齿和第15个齿上;第二导线包括从第21个齿伸出的第二线头以及从第16个齿伸出的第二线尾,第二导线在沿圆周方向的第二线头和第二线尾之间从第二导线所绕的前一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二导线所绕的后一个齿;第三导线沿第一方向绕在第23个齿、第6个齿、第11个齿和第18个齿上,第三导线沿第二方向绕在第24个齿、第5个齿、第12个齿和第17个齿上;第三导线包括从第23个齿伸出的第三线头以及从第18个齿伸出的第三线尾,第三导线在沿圆周方向的第三线头和第三线尾之间从第三导线所绕的前一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三导线所绕的后一个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沿齿周围环绕的相反方向;第一线头与第三线头连接,第三线尾与第二线尾连接,第一线尾与第二线头连接。由上可见,本技术的绕线结构包括了三组绕线方式完全相同的导线,第一导线、第三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间隔两个齿以完全相同的绕线方式缠绕沿圆周排列的多个齿,绕线方法简单。需要相互连接的线头和线尾位于相互靠近的位置,第一线头与第三线头的连接、第三线尾与第二线尾的连接以及第一线尾与第二线头的连接非常便捷,且第一线头、第三线头、第二线头、第一线尾、第三线尾、第二线尾按顺序排列,将其两两按顺序连接即可,连接方案简单易懂,能够有效防止接线错误。本技术能够提高电机功率和电机效率,能够达到较高的转速。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线头从第1个齿的沿圆周方向靠前的一侧伸出,第二线头从第21个齿的沿圆周方向靠前的一侧伸出,第三线头从第23个齿的沿圆周方向靠前的一侧伸出;第一线尾从第20个齿的沿圆周方向靠后的一侧伸出,第二线尾从第16个齿的沿圆周方向靠后的一侧伸出,第三线尾从第18个齿的沿圆周方向靠后的一侧伸出。由上可见,本技术中导线的线头优选靠前伸出,线尾优选靠后伸出,使得第一线尾与第二线头更靠近,便于连接。前与后是相对于沿圆周方向而言,齿的靠前部分指向齿的靠后部分的方向与圆周方向一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线头从第1个齿的底部伸出,第二线头从第21个齿的底部伸出,第三线头从第23个齿的底部伸出;第一线尾从第20个齿的顶部伸出,第二线尾从第16个齿的顶部伸出,第三线尾从第18个齿的顶部伸出。由上可见,本技术的线头和线尾可以从齿的不同部位伸出,便于区别线头和线尾以及不同的导线。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第三导线均从各自所绕的齿的底部绕至顶部。由上可见,本技术的各个导线可以在各个齿上均从底部绕至顶部,有利于导线整齐排列,可以将跨过多个齿延伸的导线部分集中在齿的底部。为实现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还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绕线结构,齿固定设置在定子铁芯上。由上可见,本技术还提供了包括上述任一方案的绕线结构的定子组件,齿是设置在定子铁芯周向面上的结构。该定子组件绕线结构简单易懂,能够防止接线错误。为实现本技术的第三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刷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为上述方案中的定子组件。由上可见,本技术提供了包括上述方案的定子组件的无刷电机,具有本技术的绕线结构的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配合,实现无刷电机的转动。绕线结构简单,有利于防止接线错误,避免烧坏电机的电子调速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无刷电机为外转子无刷电机。由上可见,本技术的无刷电机可以是外转子无刷电机,定子铁芯具有外转子无刷电子的定子铁芯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绕线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绕线结构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第三导线。图1中实线表示第一导线,虚线表示第二导线,点线表示第三导线。虚线和点线的空隙处导线连续,空隙不表示导线的中断。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第三导线绕在沿圆周等距排列的24个齿上,相邻的齿之间形成槽,槽用于容纳绕在齿上的导线。图1中以顺时针方向为圆周方向,将24个齿分别定义为第1个至第24个齿,图1中1至24为齿的序号。第一导线沿第一方向绕在第1个齿、第8个齿、第13个齿和第20个齿上,沿第二方向绕在第2个齿、第7个齿、第14个齿和第19个齿上。第一导线包括从第1个齿伸出的第一线头A1以及从第20个齿伸出的第一线尾A2。第一导线在沿圆周方向的第一线头A1和第一线尾A2之间从第一导线所绕的上一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一导线所绕的下一个齿。具体地,第一导线从第1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2个齿,从第2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7个齿,从第7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8个齿,从第8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13个齿,从第13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14个齿,从第14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19个齿,从第19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20个齿。第一导线在其所绕的齿上从齿的底部绕至齿的顶部。齿的底部靠近圆周的圆心,齿的顶部远离圆周的圆心。第一线头A1从第1个齿的底部并且从第1个齿的沿圆周方向靠前的一侧伸出,第一线尾A2从第20个齿的顶部并且从第20个齿的沿圆周方向靠后的一侧伸出。第二导线相对于第一导线沿圆周方向向前4个齿以与第一导线相同的绕线方式设置。具体地,第二导线沿第一方向绕在第21个齿、第4个齿、第9个齿、第16个齿上,沿第二方向绕在第22个齿、第3个齿、第10个齿、第15个齿上。第二导线包括从第21个齿伸出的第二线头B1以及从第16个齿伸出的第二线尾B2。第二导线从第21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22个齿,从第22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3个齿,从第3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4个齿,从第4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9个齿,从第9个齿伸出后延伸至第10个齿,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绕线结构,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以及沿圆周排列的24个齿,所述齿沿圆周方向分别定义为第1个齿至第24个齿,所述圆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相邻的所述齿之间形成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沿第一方向绕在第1个齿、第8个齿、第13个齿和第20个齿上,所述第一导线沿第二方向绕在第2个齿、第7个齿、第14个齿和第19个齿上;所述第一导线包括从第1个齿伸出的第一线头以及从第20个齿伸出的第一线尾,所述第一导线在沿所述圆周方向的所述第一线头和所述第一线尾之间从所述第一导线所绕的前一个齿伸出后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线所绕的后一个齿;所述第二导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绕在第21个齿、第4个齿、第9个齿和第16个齿上,所述第二导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绕在第22个齿、第3个齿、第10个齿和第15个齿上;所述第二导线包括从第21个齿伸出的第二线头以及从第16个齿伸出的第二线尾,所述第二导线在沿所述圆周方向的所述第二线头和所述第二线尾之间从所述第二导线所绕的前一个齿伸出后延伸至所述第二导线所绕的后一个齿;所述第三导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绕在第23个齿、第6个齿、第11个齿和第18个齿上,所述第三导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绕在第24个齿、第5个齿、第12个齿和第17个齿上;所述第三导线包括从第23个齿伸出的第三线头以及从第18个齿伸出的第三线尾,所述第三导线在沿所述圆周方向的所述第三线头和所述第三线尾之间从所述第三导线所绕的前一个齿伸出后延伸至所述第三导线所绕的后一个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是沿所述齿周围环绕的相反方向;所述第一线头与所述第三线头连接,所述第三线尾与所述第二线尾连接,所述第一线尾与所述第二线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绕线结构,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以及沿圆周排列的24个齿,所述齿沿圆周方向分别定义为第1个齿至第24个齿,所述圆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相邻的所述齿之间形成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沿第一方向绕在第1个齿、第8个齿、第13个齿和第20个齿上,所述第一导线沿第二方向绕在第2个齿、第7个齿、第14个齿和第19个齿上;所述第一导线包括从第1个齿伸出的第一线头以及从第20个齿伸出的第一线尾,所述第一导线在沿所述圆周方向的所述第一线头和所述第一线尾之间从所述第一导线所绕的前一个齿伸出后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线所绕的后一个齿;所述第二导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绕在第21个齿、第4个齿、第9个齿和第16个齿上,所述第二导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绕在第22个齿、第3个齿、第10个齿和第15个齿上;所述第二导线包括从第21个齿伸出的第二线头以及从第16个齿伸出的第二线尾,所述第二导线在沿所述圆周方向的所述第二线头和所述第二线尾之间从所述第二导线所绕的前一个齿伸出后延伸至所述第二导线所绕的后一个齿;所述第三导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绕在第23个齿、第6个齿、第11个齿和第18个齿上,所述第三导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绕在第24个齿、第5个齿、第12个齿和第17个齿上;所述第三导线包括从第23个齿伸出的第三线头以及从第18个齿伸出的第三线尾,所述第三导线在沿所述圆周方向的所述第三线头和所述第三线尾之间从所述第三导线所绕的前一个齿伸出后延伸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兆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双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