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矿用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5316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矿用通风装置,包含外壳主体、导风管和电控制器,所述外壳主体的后侧下端向下倾斜固接有一组移动用导向轮,外壳主体的后侧上端固接有一组移动用把手,所述外壳主体的前端向内设置有一圆筒形的出风腔体,所述出风腔体内套设有一圆筒形的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相应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相应的风叶,所述导风管可移动套接于所述定位筒与出风腔体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装置有相应的驱动螺杆,所述导风管的顶部固接有相应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到所述驱动螺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大幅缩减移动次数后,一样能够适应煤矿掘进采煤工作面的推移。

A ventilation device for m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矿用通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矿用辅助设备,具体是指一种采矿用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为确保采矿的安全性,目前矿区都会配备设置有专门的通风系统。煤矿掘进采煤工作时的工作面是死胡同,现有的通风系统难以快速将工作面所在位置的废气排出。为保证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就必须在靠近煤矿掘进采煤工作面的位置上设置通风风机。随着煤矿的不断掘进,其工作面也不断向矿层内深入。如此一来,为了确保通风效果,就需要不断将通风风机先前推进。所以现有的通风风机都会设置成可移动,为确保通风风机工作时的稳定性,现有的通风风机在装置有移动滚轮的基础上,还需增设固定机构。随着煤矿的不断掘进,通风风机需要通过人工频繁进行移动,否则通风效果很快会达不到所需要求。再者通风机的频繁移动,其固定机构便需要不断动作与移动滚轮配合,或移动,或固定,很是麻烦。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且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因此,设计一款能够随时移动,在移动完成后可以随时停止移动进行设备固定,且在大幅缩减移动次数后,一样能够适应煤矿掘进采煤工作面的推移的采矿用通风装置是本技术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采矿用通风装置,该采矿用通风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矿用通风装置,包含外壳主体、导风管和电控制器,所述外壳主体的后侧下端向下倾斜固接有一组相应的移动用导向轮,外壳主体的底部固接有多根相应的定位杆,所述移动用导向轮的最底端高于所述定位杆的最底端,所述外壳主体的后侧上端固接有一组相应的移动用把手;所述外壳主体的前端向内设置有一圆筒形的出风腔体,所述出风腔体内套设有一圆筒形的定位筒,所述定位筒与所述外壳主体为一体化结构,定位筒的外侧壁与出风腔体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成圆筒状,所述定位筒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相应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相应的风叶;所述导风管可移动套接于所述定位筒与出风腔体之间的间隙内,导风管的外侧位于所述定位筒的外侧,所述定位筒的开口处向外固接有一圈相应的密封凸沿,所述密封凸沿的外围与导风管的内壁之间挤压装置有一圈相应的密封橡胶圈,所述导风管的后端向内固接有一圈相应的卡接凸沿;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通过轴承座和相应的轴承配套装置有相应的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由相应的正反转电机进行驱动,所述导风管的顶部固接有相应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到所述驱动螺杆上,所述驱动电机和正反转电机分别连接到所述电控制器上。所述导风管的前侧下端向下固接有相应套管,所述套管内套接有相应的连杆,所述连杆和套管之间装置有相应的弹簧,所述连杆的底端装置有相应的支撑滚轮。导风管的外侧固接有梯形状出风罩,所述梯形状出风罩的出风口直径为导风管直径的1/2以上。所述密封凸沿的外围设有一圈相应的安装槽,所述密封橡胶圈的内侧卡接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导风管的顶部前后侧分别画有相应的分界线。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外壳主体后侧下端向下倾斜固接有一组相应的移动用导向轮,外壳主体的底部固接有多根相应的定位杆,移动用导向轮的最底端高于定位杆的最底端,外壳主体的后侧上端固接有一组相应的移动用把手。通过移动用把手施力,下压外壳主体,使移动用导向轮着地,然后以移动用导向轮为支点,继续对外壳主体进行撬动,使外壳主体整体脱离地面,这样便可随时通过移动用导向轮对外壳主体进行整体移动,且在移动完成后可以随时停止移动,然后复位即可进行设备固定。本技术在设备固定后,通过电控制器启动驱动电机,从而驱动风叶转动进行通风作业,随着煤矿掘进采煤工作面的推移,再通过电控制器控制正反转电机正转,带动驱动螺杆产生正转,从而驱动移动块带动导风管向前移动,以适应煤矿掘进采煤工作面的推移。直至导风管顶部后侧的分界线与外壳主体的平面重合时,通过电控制器控制导风管停止向前移动。再通过电控制器控制正反转电机反转,使导风管向后复位至导风管顶部前侧的分界线与外壳主体的平面重合后,通过电控制器控制正反转电机和驱动电机全部停转。并最终通过移动用把手和移动用导向轮配合,对本技术进行移动,移动至相应位置后,即可再次进行上述通风作业。实现在大幅缩减移动次数后,一样能够适应煤矿掘进采煤工作面的推移,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过程中的通风效果。本技术的导风管前侧下端向下固接有相应套管,套管内套接有相应的连杆,连杆和套管之间装置有相应的弹簧,连杆的底端装置有相应的支撑滚轮。通过支撑滚轮、连杆、弹簧和套管形成整体,有效在纵向上为导风管提供足够的支撑,并通过弹簧的设置,有效应对地面的不平整,在确保导风管具有足够支撑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本技术的实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一种采矿用通风装置,包含外壳主体1、导风管2和电控制器3(本实施例的电控制器采用市购按钮式开关控制器),所述外壳主体1的后侧下端向下倾斜固接有一组相应的移动用导向轮4,外壳主体1底部固接有多根相应的定位杆5,所述移动用导向轮4的最底端高于所述定位杆5的最底端,所述外壳主体1的后侧上端固接有一组相应的移动用把手6;所述外壳主体1的前端向内设置有一圆筒形的出风腔体7,所述出风腔体7内套设有一圆筒形的定位筒8,所述定位筒8与所述外壳主体1为一体化结构,定位筒8的外侧壁与出风腔体7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成圆筒状,所述定位筒8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相应的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相应的风叶10;所述导风管2可移动套接于所述定位筒8与出风腔体7之间的间隙内,导风管2的外侧位于所述定位筒8的外侧,所述定位筒8的开口处向外固接有一圈相应的密封凸沿11,所述密封凸沿11的外围与导风管2的内壁之间挤压装置有一圈相应的密封橡胶圈12,所述导风管2的后端向内固接有一圈相应的卡接凸沿13;所述外壳主体1的顶部通过轴承座14和相应的轴承15配套装置有相应的驱动螺杆16,所述驱动螺杆16由相应的正反转电机17进行驱动,所述导风管2的顶部固接有相应的移动块18,所述移动块18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到所述驱动螺杆16上,所述驱动电机9和正反转电机17分别连接到所述电控制器3上。所述导风管2的前侧下端向下固接有相应套管19,所述套管19内套接有相应的连杆20,所述连杆20和套管19之间装置有相应的弹簧21,所述连杆20的底端装置有相应的支撑滚轮22。导风管2的外侧固接有梯形状出风罩23,所述梯形状出风罩23的出风口直径为导风管2直径的1/2。所述密封凸沿11的外围设有一圈相应的安装槽,所述密封橡胶圈12的内侧卡接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导风管2的顶部前后侧分别画有相应的分界线(未标识)。本技术通过移动用把手6施力,下压外壳主体1,使移动用导向轮4着地,然后以移动用导向轮4为支点,继续对外壳主体1进行撬动,使外壳主体1整体脱离地面,这样便可随时通过移动用导向轮4对外壳主体1进行整体移动,且在移动完成后可以随时停止移动,然后复位即可进行设备固定。在设备固定后,通过电控制器3启动驱动电机9,从而驱动风叶10转动进行通风作业,随着煤矿掘进采煤工作面的推移,再通过电控制器3控制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矿用通风装置,包含外壳主体、导风管和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后侧下端向下倾斜固接有一组相应的移动用导向轮,外壳主体的底部固接有多根相应的定位杆,所述移动用导向轮的最底端高于所述定位杆的最底端,所述外壳主体的后侧上端固接有一组相应的移动用把手;所述外壳主体的前端向内设置有一圆筒形的出风腔体,所述出风腔体内套设有一圆筒形的定位筒,所述定位筒与所述外壳主体为一体化结构,定位筒的外侧壁与出风腔体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成圆筒状,所述定位筒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相应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相应的风叶;所述导风管可移动套接于所述定位筒与出风腔体之间的间隙内,导风管的外侧位于所述定位筒的外侧,所述定位筒的开口处向外固接有一圈相应的密封凸沿,所述密封凸沿的外围与导风管的内壁之间挤压装置有一圈相应的密封橡胶圈,所述导风管的后端向内固接有一圈相应的卡接凸沿;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通过轴承座和相应的轴承配套装置有相应的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由相应的正反转电机进行驱动,所述导风管的顶部固接有相应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到所述驱动螺杆上,所述驱动电机和正反转电机分别连接到所述电控制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矿用通风装置,包含外壳主体、导风管和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后侧下端向下倾斜固接有一组相应的移动用导向轮,外壳主体的底部固接有多根相应的定位杆,所述移动用导向轮的最底端高于所述定位杆的最底端,所述外壳主体的后侧上端固接有一组相应的移动用把手;所述外壳主体的前端向内设置有一圆筒形的出风腔体,所述出风腔体内套设有一圆筒形的定位筒,所述定位筒与所述外壳主体为一体化结构,定位筒的外侧壁与出风腔体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成圆筒状,所述定位筒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相应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相应的风叶;所述导风管可移动套接于所述定位筒与出风腔体之间的间隙内,导风管的外侧位于所述定位筒的外侧,所述定位筒的开口处向外固接有一圈相应的密封凸沿,所述密封凸沿的外围与导风管的内壁之间挤压装置有一圈相应的密封橡胶圈,所述导风管的后端向内固接有一圈相应的卡接凸沿;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祥何涛潘科桦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