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316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和设在风扇本体下端的底座,它还包括螺栓,所述的底座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的风扇本体下端的两侧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横截面的形状均为“匚”字形,所述的第一框架开口和第二框架开口均向上,所述的第一框架上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二框架上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的螺栓依次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螺接在螺纹孔上,所述的第一框架位于第二框架与风扇本体之间,所述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可相互绕螺栓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收纳使得使用方便的风扇。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风扇。
技术介绍
风扇作为家用电器的一种,多在夏季使用,一年四季除了夏季的其他季节多数处于闲置状态,据现有技术,风扇由风扇本体和底座组成,闲置时占用一定室内空间,影响室内摆放,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不便于收纳,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收纳使得使用方便的风扇。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和设在风扇本体下端的底座,它还包括螺栓,所述的底座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的风扇本体下端的两侧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横截面的形状均为“匚”字形,所述的第一框架开口和第二框架开口均向上,所述的第一框架上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二框架上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的螺栓依次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螺接在螺纹孔上,所述的第一框架位于第二框架与风扇本体之间,所述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可相互绕螺栓转动。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底座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为“匚”字形,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利用螺栓相互铰接,螺栓既能把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固定在风扇本体上,又能调节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角度,使用方便,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角度为0,便于收纳,不占空间。作为优选,所述的风扇本体下端的两侧均设有开口槽,所述的螺纹孔设在开口槽底部,所述的开口槽开口向下且开口槽分别贯穿风扇本体前后两侧,不占空间,保证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在收纳的时候不伸出风扇本体的前后两侧。作为优选,所述的开口槽侧面为圆弧面,所述的圆弧面的开口向下,保证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转动的时候顺畅无阻碍。作为优选,所述的风扇本体下端的底表面为半圆弧面,所述的半圆弧面的开口向上,便于收纳。作为优选,它还包括卡板,所述的第一框架近第二框架的侧面分别设有转动轴和第一杆,所述的第二框架近第一框架的侧面设有第二杆,所述的转动轴位于第一杆的下方,所述的卡板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的卡板的下端转动配合在转动轴上,所述的卡板的上端可分别卡在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的第一凹槽在风扇本体打开时卡在第二杆上,所述的第二凹槽在风扇本体收纳时卡在第一杆上,设卡板,卡板下端转动配合在转动轴上,卡板上端的第二凹槽在风扇本体收纳时卡在第一杆上,卡板上端的第一凹槽在在风扇本体打开时卡在第二杆上上,便于风扇本体收纳,同时便于风扇本体打开时进行固定,可靠性高,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风扇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风扇去掉底座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风扇底座的立体图。其中,1、风扇本体,2、底座,3、第一框架,4、第二框架,5、螺纹孔,6、第二通孔,7、开口槽,8、螺栓,9、卡板,10、转动轴,11、第一杆,12、第二凹槽,13、第三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扇,包括风扇本体1和设在风扇本体1下端的底座2,它还包括螺栓8,所述的底座2包括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所述的风扇本体1下端的两侧均设有螺纹孔5,所述的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的横截面的形状均为“匚”字形,所述的第一框架3开口和第二框架4开口均向上,所述的第一框架3上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二框架4上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通孔6,所述的螺栓8依次通过第二通孔6和第一通孔螺接在螺纹孔5上,所述的第一框架3位于第二框架4与风扇本体1之间,所述的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之间可相互绕螺栓8转动,本技术的优点是底座2包括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均为“匚”字形,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之间利用螺栓8相互铰接,螺栓8既能把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固定在风扇本体1上,又能调节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之间的角度,使用方便,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之间的角度为0,便于收纳,不占空间。所述的风扇本体1下端的两侧均设有开口槽7,所述的螺纹孔5设在开口槽7底部,所述的开口槽7开口向下且开口槽7分别贯穿风扇本体1前后两侧,不占空间,保证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在收纳的时候不伸出风扇本体1的前后两侧。所述的开口槽7侧面为圆弧面,所述的圆弧面的开口向下,保证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转动的时候顺畅无阻碍。所述的风扇本体1下端的底表面为半圆弧面,所述的半圆弧面的开口向上,便于收纳。它还包括卡板9,所述的第一框架3近第二框架4的侧面分别设有转动轴10和第一杆11,所述的第二框架4近第一框架3的侧面设有第二杆,所述的转动轴10位于第一杆11的下方,所述的卡板9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2,所述的卡板9的下端转动配合在转动轴10上,所述的卡板9的上端可分别卡在第一杆11和第二杆,所述的第一凹槽13在风扇本体1打开时卡在第二杆上,所述的第二凹槽12在风扇本体1收纳时卡在第一杆11上,设卡板9,卡板9下端转动配合在转动轴10上,卡板9上端的第二凹槽12在风扇本体1收纳时卡在第一杆11上,卡板9上端的第一凹槽13在在风扇本体1打开时卡在第二杆上上,便于风扇本体1收纳,同时便于风扇本体1打开时进行固定,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具体来说,本技术的原理是底座2包括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均为“匚”字形,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之间利用螺栓8相互铰接,螺栓8既能把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固定在风扇本体1上,又能调节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之间的角度,使用方便,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之间的角度为0,便于收纳,不占空间。以上就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技术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包括风扇本体(1)和设在风扇本体(1)下端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螺栓(8),所述的底座(2)包括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所述的风扇本体(1)下端的两侧均设有螺纹孔(5),所述的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的横截面的形状均为“匚”字形,所述的第一框架(3)开口和第二框架(4)开口均向上,所述的第一框架(3)上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二框架(4)上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通孔(6),所述的螺栓(8)依次通过第二通孔(6)和第一通孔螺接在螺纹孔(5)上,所述的第一框架(3)位于第二框架(4)与风扇本体(1)之间,所述的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之间可相互绕螺栓(8)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包括风扇本体(1)和设在风扇本体(1)下端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螺栓(8),所述的底座(2)包括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所述的风扇本体(1)下端的两侧均设有螺纹孔(5),所述的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的横截面的形状均为“匚”字形,所述的第一框架(3)开口和第二框架(4)开口均向上,所述的第一框架(3)上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二框架(4)上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通孔(6),所述的螺栓(8)依次通过第二通孔(6)和第一通孔螺接在螺纹孔(5)上,所述的第一框架(3)位于第二框架(4)与风扇本体(1)之间,所述的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之间可相互绕螺栓(8)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本体(1)下端的两侧均设有开口槽(7),所述的螺纹孔(5)设在开口槽(7)底部,所述的开口槽(7)开口向下且开口槽(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聪林劝陈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黑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