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的风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315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噪的风机结构,包括导风圈,所述导风圈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导风圈的周壁的两端均向远离导风圈中轴线的方向弯折以形成进风口导弧和出风口导弧,所述进风口导弧的半径与所述导风圈的直径的比为0.04~0.25,所述出风口导弧的半径与所述导风圈的直径的比为0.01~0.12,所述进风口导弧的半径大于出风口导弧的半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导风圈的进、出风口设置为导弧结构,导弧的弧度可有效防止气流流速的突变,保证了气流的均匀性,因此紊流程度更小,降低了紊流产生的噪音;并通过设定控制好进风口导弧的半径、出风口导弧的半径与导风圈的直径之间的比例关系,更好地实现进风口导弧和出风口导弧处的导流作用。

A structure of fan for noise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噪的风机结构
本技术涉及通风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降噪的风机结构。
技术介绍
轴流风机通常用在流量要求较高而压力要求较低的场合,如:一般工厂、仓库、办公室、住宅内等场所,轴流风机固定在墙壁或屋顶上,使空气轴向移动移动进行室内通风换气,目前市面上的轴流风机都存在噪音问题。其中,传统风机设计中,导风圈的设计不甚合理,当气流流速出现突变时,会导致气流不均匀,从而引起较大的紊流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的风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降噪的风机结构,包括导风圈,所述导风圈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导风圈的周壁的两端均向远离导风圈中轴线的方向弯折以形成进风口导弧和出风口导弧,所述进风口导弧的半径与所述导风圈的直径的比为0.04~0.25,所述出风口导弧的半径与所述导风圈的直径的比为0.01~0.12,所述进风口导弧的半径大于出风口导弧的半径。进一步地,还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包括轮毂和间隔分布在轮毂外壁上的若干个轴流扇叶,所述叶轮从进风口伸入导风圈,所述叶轮伸入导风圈的深度与叶轮的轴向高度的比为0.6~0.7。进一步地,所述轴流扇叶的尾缘与出风口导弧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轴流扇叶的外侧边缘设有向进风方向翻折的翻边,所述翻边与轴流扇叶的外侧边缘平面之间的角度为钝角。进一步地,所述轴流扇叶的厚度从前缘到尾缘递减,所述轴流扇叶的前缘呈圆滑状,所述轴流扇叶的尾缘呈尖端状,所述轴流扇叶的下弧面呈拱曲状。有益效果:本技术将导风圈的进、出风口设置为导弧结构,导弧的弧度可有效防止气流流速的突变,保证了气流的均匀性,因此紊流程度更小,降低了紊流产生的噪音;并通过设定控制好进风口导弧的半径、出风口导弧的半径与导风圈的直径之间的比例关系,更好地实现进风口导弧和出风口导弧处的导流作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叶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为一种降噪的风机结构,包括导风圈1,导风圈1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导风圈1的周壁的两端均向远离导风圈1中轴线的方向弯折以形成进风口导弧10和出风口导弧9,将导风圈1的进、出风口设置为导弧结构,导弧的弧度可有效防止气流流速的突变,保证了气流的均匀性,因此紊流程度更小,降低了紊流产生的噪音。将进风口导弧10的半径定义为A,出风口导弧9的半径定义为B,导风圈1的直径定义为D,其中,进风口导弧10的半径A与导风圈1的直径D之比为A/D:0.04~0.25,出风口导弧9的半径B与导风圈1的直径D之比为B/D:0.01~0.12,且进风口导弧10的半径大于出风口导弧9的半径。并通过设定控制好进风口导弧10的半径、出风口导弧9的半径与导风圈1的直径之间的比例关系,更好地实现进风口导弧10和出风口导弧9处的导流作用。优选地,将A/D的范围控制在0.08~0.15,将B/D的范围控制在0.03~0.05,进风口导弧10和出风口导弧9处的导流效果会更好。此外,本降噪的风机结构还包括叶轮2,叶轮2包括轮毂3和间隔分布在轮毂3外壁上的若干个轴流扇叶4,优选地,轴流扇叶4的数量为奇数个,如3个、5个和7个。叶轮2从进风口伸入导风圈1,叶轮2伸入导风圈1的深度与叶轮2的轴向高度的比为0.6~0.7,优选地,该比值为2/3,导风圈1的高度根据叶轮2的高度而定。轴流扇叶4的尾缘7与出风口导弧9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既能提高出风口导弧9的导流效果,减少出风口导弧9的涡脱落现象,又能在相同负压情况下,达到更大风量。参照图3和图4,轴流扇叶4的外侧边缘设有向进风方向翻折的翻边5,翻边5与轴流扇叶4的外侧边缘平面之间的角度为钝角,叶轮2从进风口伸入导风圈1。翻边5可以有效地改善轴流扇叶4与导风圈1之间形成的叶顶间隙的全压和全压效率,相对现有技术而言,可在转速更小的条件下得到相同风量,从而降低噪音,同时还能有效改善轴流扇叶4产生的紊流噪音。轴流扇叶4的厚度从前缘6到尾缘7递减,轴流扇叶4的前缘6呈圆滑状,轴流扇叶4的尾缘7呈尖端状,轴流扇叶4的下弧面8呈拱曲状。圆滑粗厚的前缘6可有效降低气流紊流造成的轴流扇叶4脉动导致的噪音;拱曲的下弧面8可减少表面气流的边界层分离,从而降低边界层分离所致的噪声;呈尖端状且厚度较薄的尾缘7可以更好地解决尾缘涡脱落问题,降低尾缘涡脱落噪声。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
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噪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圈(1),所述导风圈(1)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导风圈(1)的周壁的两端均向远离导风圈(1)中轴线的方向弯折以形成进风口导弧(10)和出风口导弧(9),所述进风口导弧(10)的半径与所述导风圈(1)的直径的比为0.04~0.25,所述出风口导弧(9)的半径与所述导风圈(1)的直径的比为0.01~0.12,所述进风口导弧(10)的半径大于出风口导弧(9)的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圈(1),所述导风圈(1)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导风圈(1)的周壁的两端均向远离导风圈(1)中轴线的方向弯折以形成进风口导弧(10)和出风口导弧(9),所述进风口导弧(10)的半径与所述导风圈(1)的直径的比为0.04~0.25,所述出风口导弧(9)的半径与所述导风圈(1)的直径的比为0.01~0.12,所述进风口导弧(10)的半径大于出风口导弧(9)的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叶轮(2),所述叶轮(2)包括轮毂(3)和间隔分布在轮毂(3)外壁上的若干个轴流扇叶(4),所述叶轮(2)从进风口伸入导风圈(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华锋雷朋飞刘辉刘志力冯利伟廖立元朱晓广叶景发吴思朗吴东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