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籽脱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4758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籽脱壳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有筒状的壳体,壳体轴向中心线处设有芯轴,机架底部固定有用于驱动芯轴转动的电机,壳体内腔从左至右依次分为风室、进料室及脱壳室,风室与进料室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若干通气孔,进料室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脱壳室下侧筒壁的右端设有出料口,芯轴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轴流风扇、推料螺杆及脱壳辊,脱壳辊上设有第一碾压凸起,脱壳室内壁同轴固定有脱壳筒,脱壳筒由上筒体及下筒体拼接而成,上筒体内壁设有第二碾压凸起,下筒体上设有若干筛孔,脱壳室下侧筒壁上设有若干漏料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助于茶叶籽仁与茶籽壳的快速分离,脱壳效果好,提高了生产效率。

A tea seed shel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籽脱壳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脱壳
,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籽脱壳装置。
技术介绍
茶籽为双子无胚乳种子,外形呈椭圆形或圆球型,背圆腹扁,由茶籽壳和茶叶籽仁组成,茶籽全籽含油10-15%,油分主要集中在茶叶籽仁中,壳中含油甚少,通常在0.1%左右,除水分外,茶叶籽仁主要由油脂、淀粉、皂素和蛋白质组成,而茶籽壳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成,茶叶籽仁中水分较高,壳中水分甚少,但色素较多,上等茶叶籽外表油光发亮,壳质硬脆色深仁粒饱满,壳质薄软色浅。茶叶籽油是炒茶过程中必不可多少的辅料,它能保持茶叶的色、香,又富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份,油酸和亚油酸总量高达90%以上,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橄榄油。茶叶籽油一般需经过过滤、分离等步骤,最终得到成品,基本流程有包括晾晒、烘炒、初步分离、低温烘干、脱壳、粉碎、物理压榨、粗滤、精滤等过程。现有的茶叶籽脱壳前需要晾晒、烘炒,用凉水喷洒使壳裂开后,再烘干、进一步脱壳,耗费时间长,脱壳不彻底,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茶叶籽脱壳效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籽脱壳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茶叶籽脱壳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沿水平方向固定有筒状的壳体,壳体的轴向中心线处设有芯轴,所述芯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壳体的左、右两端面转动连接,机架底部固定有用于驱动芯轴转动的电机;壳体内腔从左至右依次分为风室、进料室及脱壳室,风室与进料室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均匀设有若干通气孔,进料室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脱壳室下侧筒壁的右端设有出料口;所述芯轴从左至右依次同轴安装有轴流风扇、推料螺杆及脱壳辊,所述轴流风扇、推料螺杆及脱壳辊分别位于风室、进料室及脱壳室,所述脱壳辊的左端与推料螺杆相靠接,脱壳辊的右端与壳体的右端面之间有间距,脱壳辊上设有第一碾压凸起,脱壳室内壁同轴固定有脱壳筒,且脱壳筒的左、右两端分别与脱壳辊的左、右两端相平齐,所述脱壳筒由上筒体及下筒体拼接而成,所述上筒体内壁设有第二碾压凸起,所述下筒体上均匀设有若干筛孔,脱壳室下侧筒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漏料孔,所述漏料孔的尺寸大于筛孔。优选地,所述第一碾压凸起呈螺旋状,第二碾压凸起呈半螺旋状,第一碾压凸起及第二碾压凸起的螺旋方向均与推料螺杆的螺旋方向相同。进一步,所述第一碾压凸起及第一碾压凸起的截面均呈半椭圆形。优选地,脱壳室下方设有用于输送下筒体筛下物料的第一出料通道,出料口连通有第二出料通道。优选地,所述芯轴的左端穿过并伸出壳体,且转动轴位于壳体外的端部安装有从动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轮,主动轮及从动轮外绕设有传动带,主动轮通过传动带驱动从动轮转动。优选地,进料口处设置有料斗。优选地,所述筛孔呈圆形。本技术使用时,待脱壳的茶叶籽经料斗进入壳体,推料螺杆在输送物料的同时,还使茶叶籽初步开裂,轴流风扇提供的轴向气流,有助于茶叶籽仁与茶籽壳的快速分离,在脱壳辊和脱壳筒的配合碾压下进一步剥壳,脱壳效果好,保证了茶叶籽仁的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壳体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安装在芯轴上的轴流风扇、推料螺杆及脱壳辊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上筒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1中下筒体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茶叶籽脱壳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沿水平方向固定有筒状的壳体8,壳体8的轴向中心线处设有芯轴11,所述芯轴1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壳体8的左、右两端面转动连接,芯轴11的左端穿过并伸出壳体8,且转动轴位于壳体8外的端部安装有从动轮5,机架1底部固定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轮3,主动轮3及从动轮5外绕设有传动带4,主动轮3通过传动带4驱动从动轮5转动。壳体8内腔从左至右依次分为风室801、进料室802及脱壳室803,风室801与进料室802之间设有隔板16,所述隔板16上均匀设有若干通气孔,进料室802的顶部设有进料口804,进料口804处设置有料斗7,脱壳室803下侧筒壁的右端设有出料口805。所述芯轴11从左至右依次同轴安装有轴流风扇6、推料螺杆17及脱壳辊10,所述轴流风扇6、推料螺杆17及脱壳辊10分别位于风室801、进料室802及脱壳室803,所述推料螺杆17的螺距为5~8厘米,推料螺杆17的总长度为30~40厘米。所述脱壳辊10的左端与推料螺杆17相靠接,脱壳辊10的右端与壳体8的右端面之间有间距,脱壳辊10的总长度为55~65厘米,脱壳辊10上设有螺旋状的第一碾压凸起18,第一碾压凸起18之间的螺距为3~5厘米。脱壳室803内壁同轴固定有脱壳筒,且脱壳筒的左、右两端分别与脱壳辊10的左、右两端相平齐,所述脱壳筒由上筒体9及下筒体15拼接而成,所述上筒体9内壁设有半螺旋状的第二碾压凸起19,第一碾压凸起18及第二碾压凸起19的螺旋方向与推料螺杆17的螺旋方向相同,且第一碾压凸起18及第一碾压凸起18的截面均呈半椭圆形;所述下筒体15上均匀设有若干圆形的筛孔20,所述筛孔20需保证茶叶籽仁可通过,脱壳室803下侧筒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漏料孔14,所述漏料孔14的尺寸大于筛孔20。脱壳室803下方设有用于输送下筒体15筛下物料的第一出料通道13,出料口805连通有第二出料通道12。上述茶叶籽脱壳装置使用时,打开电机2,将经过晾晒的茶叶籽匀速经料斗7倒入进料室802,推料螺杆17向右输送茶叶籽时,使茶叶籽初步开裂,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初步分离(凉水喷洒)和低温烘干的步骤,有助于保留了茶叶籽仁的色、香,保证茶叶籽仁的质量;茶叶籽进入脱壳室803后,在脱壳辊10和脱壳筒的配合碾压下进一步剥壳,轴流风扇6提供的轴向气流作用,加快了茶叶籽仁与茶籽壳的分离;最终,出料口805排出的是茶籽壳及一些轻质杂质,茶叶籽仁和少量的茶籽壳碎屑会通过筛孔20及漏料孔14进入第一出料通道13,收集后进行简单分选即可获得茶叶籽仁,减轻了分级筛分工作量。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籽脱壳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沿水平方向固定有筒状的壳体,壳体的轴向中心线处设有芯轴,所述芯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壳体的左、右两端面转动连接,机架底部固定有用于驱动芯轴转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腔从左至右依次分为风室、进料室及脱壳室,风室与进料室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均匀设有若干通气孔,进料室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脱壳室下侧筒壁的右端设有出料口;所述芯轴从左至右依次同轴安装有轴流风扇、推料螺杆及脱壳辊,所述轴流风扇、推料螺杆及脱壳辊分别位于风室、进料室及脱壳室,所述脱壳辊的左端与推料螺杆相靠接,脱壳辊的右端与壳体的右端面之间有间距,脱壳辊上设有第一碾压凸起,脱壳室内壁同轴固定有脱壳筒,且脱壳筒的左、右两端分别与脱壳辊的左、右两端相平齐,所述脱壳筒由上筒体及下筒体拼接而成,所述上筒体内壁设有第二碾压凸起,所述下筒体上均匀设有若干筛孔,脱壳室下侧筒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漏料孔,所述漏料孔的尺寸大于筛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籽脱壳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沿水平方向固定有筒状的壳体,壳体的轴向中心线处设有芯轴,所述芯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壳体的左、右两端面转动连接,机架底部固定有用于驱动芯轴转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腔从左至右依次分为风室、进料室及脱壳室,风室与进料室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均匀设有若干通气孔,进料室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脱壳室下侧筒壁的右端设有出料口;所述芯轴从左至右依次同轴安装有轴流风扇、推料螺杆及脱壳辊,所述轴流风扇、推料螺杆及脱壳辊分别位于风室、进料室及脱壳室,所述脱壳辊的左端与推料螺杆相靠接,脱壳辊的右端与壳体的右端面之间有间距,脱壳辊上设有第一碾压凸起,脱壳室内壁同轴固定有脱壳筒,且脱壳筒的左、右两端分别与脱壳辊的左、右两端相平齐,所述脱壳筒由上筒体及下筒体拼接而成,所述上筒体内壁设有第二碾压凸起,所述下筒体上均匀设有若干筛孔,脱壳室下侧筒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漏料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倩王飞刘素敏王鑫王喜萍陈雅琪高娟梁永华高健梅雷宋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