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42227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包括预制集水坑体和现浇结构底板,所述预制集水坑体上部周向预埋有若干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垂直于预制集水坑体外侧壁,且第一钢筋一端位于预制集水坑体内,另一端位于现浇结构底板内,所述现浇结构底板内设置有若干第二钢筋,且第二钢筋与第一钢筋一一对应连接。该发明专利技术中预制集水坑体可在工厂批量生产、养护,然后运输到现场,在现场直接吊装安装,免去绑扎钢筋、架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等繁琐工作,节省工期,提高施工质量,具有施工方便、经济性好、工期短、施工质量好等优点。

A prefabricated sump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及施工方法,应用于轨道交通、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等领域地下室风亭集水坑。
技术介绍
地铁车站在设计时考虑到车站区间通风或空调需求,需在车站两端设置新风亭、排风亭及活塞风亭,有时因车站站内存在物业开发需另增设置新风亭、排风亭及活塞风亭。考虑到城市景观需要一般都设置敞口低风亭,每个风亭下需设置一个1.8m×1.5m×1.5m(长×宽×深)集水坑,一个车站一般有8个集水坑,带物业开发的有10个集水坑。集水坑施工属于坑中坑施工,增加了基坑封底的时间,无疑加大了施工风险,增加了施工难度;而且在实际施工中往往由于基底下地下水、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原因,施工完成后集水坑会出现渗漏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集水坑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长,施工完成后易出现渗漏水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包括预制集水坑体和现浇结构底板,所述预制集水坑体上部周向预埋有若干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垂直于预制集水坑体外侧壁,且第一钢筋一端位于预制集水坑体内,另一端位于现浇结构底板内,所述现浇结构底板内设置有若干第二钢筋,且第二钢筋与第一钢筋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预制集水坑体为预制的方形混凝土坑体结构,其混凝土坑体上部设有向外垂直延伸的翻边,所述第一钢筋预埋于该翻边内,所述翻边高度与所述现浇结构底板高度一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筋在所述预制集水坑体的翻边的不同高度上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现浇结构底板内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的连接点在不同高度错位布置。进一步的,所述预制集水坑体的顶部预埋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一端伸出预制集水坑体顶部,另一端预埋于预制集水坑体,并延伸至预制集水坑体与现浇结构底板的施工缝处。进一步的,所述预制集水坑体上部周向预埋有镀锌止水钢板,所述镀锌止水钢板的一侧位于预制集水坑体内,另一侧位于现浇结构底板内。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工厂按照设计尺寸预制生产预制集水坑体,并在预制集水坑体上部周向预埋第一钢筋;2)在施工现场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基坑,基坑开挖到预制集水坑体标高后,在基坑底部施工垫层和防水保护层;3)在基坑周边施工安装第二钢筋和现浇结构底板,将预制集水坑体吊装至基坑中,并将第二钢筋与预制集水坑体上预埋的第一钢筋逐根连接。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步骤3)中先将预制集水坑体吊装至基坑中,再在现浇结构底板处施工安装第二钢筋,并将第二钢筋与预制集水坑体上预埋的第一钢筋逐根连接,最后浇筑现浇结构底板,待现浇结构底板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即可。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步骤3)中先在现浇结构底板处施工安装第二钢筋,再浇筑现浇结构底板,并预留与预制集水坑体500mm连接范围不浇筑,然后将预制集水坑体吊装至基坑中,预制集水坑体上预埋的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与逐根连接,最后浇筑现浇结构底板预留的500mm连接范围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基坑内侧壁与预制集水坑体外侧壁,以及防水保护层与预制集水坑体底部之间均浇灌注浆料层。进一步的,所述预制集水坑体顶部预埋注浆管,待现浇结构底板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利用注浆管对现浇结构底板与预制集水坑体的施工缝进行注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中预制集水坑体在工厂批量生产、养护,然后运输到现场,在现场直接吊装安装,免去绑扎钢筋、架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等繁琐工作,节省工期,提高施工质量,具有施工方便、经济性好、工期短、施工质量好等优点。(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中预制集水坑体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相对于现浇结构的集水坑,缩短了施工时间,相对于钢制集水坑,提高了防水防腐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预制集水坑体;2、注浆管;3、镀锌止水钢板;4、现浇结构底板;5、第一钢筋;6、第二钢筋;7、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包括预制集水坑体1和现浇结构底板4,所述预制集水坑体1上部周向预埋有若干第一钢筋5,所述第一钢筋5垂直于预制集水坑体1外侧壁,且第一钢筋5一端位于预制集水坑体1内,另一端位于现浇结构底板4内,所述现浇结构底板4内设置有若干第二钢筋6,且第二钢筋6与第一钢筋5一一对应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预制的集水坑体,通过在工厂提前预制批量生产,免去了现场施工集水坑体时绑扎钢筋、架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等繁琐工作,缩短了现场施工周期,同时预制集水坑体1生产过程中质量可控,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而且集水坑体周边底板采用现浇结构底板,增强了该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的强度及防水性能。细化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制集水坑体1为预制的方形混凝土坑体结构,其混凝土坑体上部设有向外垂直延伸的翻边7,便于与现浇结构底板4的连接,所述第一钢筋5预埋于该翻边7内,所述翻边7高度与所述现浇结构底板4高度一致。优化的,所述第一钢筋5在所述预制集水坑体1的翻边7的不同高度上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第一钢筋5在预制集水坑体1中分上下两层布置,增加了预制集水坑体1与现浇结构底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所述现浇结构底板4内第一钢筋5与第二钢筋6的连接点在不同高度错位布置,使得现浇结构底板4内连接强度较弱点分散,避免现浇结构底板4内某个方向的强度较弱,而影响其整体结构强度。为了进一步提高预制集水坑体1与现浇结构底板4之间连接处的防渗水性能,所述预制集水坑体1的顶部预埋有注浆管2,所述注浆管2一端伸出预制集水坑体1顶部,另一端预埋于预制集水坑体1内,并延伸至预制集水坑体1与现浇结构底板4的施工缝处,施工完成现浇结构底板4后,可通过注浆管2向预制集水坑体1与现浇结构底板4的施工缝进行注浆,填充施工缝。进一步的,所述预制集水坑体1上部周向还可预埋镀锌止水钢板3,所述镀锌止水钢板3的一侧位于预制集水坑体1内,另一侧位于现浇结构底板4内,通过镀锌止水钢板4的设置可避免预制集水坑体1与现浇结构底板4的施工缝渗水下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集水坑体和现浇结构底板,所述预制集水坑体上部周向预埋有若干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垂直于预制集水坑体外侧壁,且第一钢筋一端位于预制集水坑体内,另一端位于现浇结构底板内,所述现浇结构底板内设置有若干第二钢筋,且第二钢筋与第一钢筋一一对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集水坑体和现浇结构底板,所述预制集水坑体上部周向预埋有若干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垂直于预制集水坑体外侧壁,且第一钢筋一端位于预制集水坑体内,另一端位于现浇结构底板内,所述现浇结构底板内设置有若干第二钢筋,且第二钢筋与第一钢筋一一对应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集水坑体为预制的方形混凝土坑体结构,其混凝土坑体上部设有向外垂直延伸的翻边,所述第一钢筋预埋于该翻边内,所述翻边高度与所述现浇结构底板高度一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在所述预制集水坑体的翻边的不同高度上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现浇结构底板内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的连接点在不同高度错位布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集水坑体的顶部预埋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一端伸出预制集水坑体顶部,另一端预埋于预制集水坑体,并延伸至预制集水坑体与现浇结构底板的施工缝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集水坑体上部周向预埋有镀锌止水钢板,所述镀锌止水钢板的一侧位于预制集水坑体内,另一侧位于现浇结构底板内。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工厂按照设计尺寸预制生产预制集水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先进徐军林蒋晔罗会平王鹏周兵李坤赵明汪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