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雨水调蓄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104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雨水调蓄池。所述深基坑雨水调蓄池包括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底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输水管与所述第二蓄水池相连通;所述第一蓄水池顶部连接有雨水进水管,所述雨水进水管连接有杂物分离装置;所述杂物分离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圆桶,所述圆桶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孔和排水孔;所述圆桶内壁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在所述排水孔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多个杂物过滤孔;所述雨水进水管与所述杂物分离装置的进水孔密封连接,所述排水孔通过与所述雨水进水管密封相连接,将过滤后的雨水排放至所述第一蓄水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深基坑雨水调蓄池,通过合理设计,以简化施工程序,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雨水调蓄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水调蓄池,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雨水调蓄池。
技术介绍
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主要是在雨水径流高峰流量暂留期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内将雨水慢慢地排出。雨水调蓄池既能规避雨水洪峰,提高雨水利用率,又能控制初期雨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在现有技术中,雨水调蓄池对深基坑的排水调度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通过对雨水的二次处理,还可用于工程施工中,节约了水源。然而,在现有深基坑雨水调蓄池技术中,对雨水的处理程序繁琐,处理成本较高,提高了整个工程的造价成本,延长了施工周期。因此,设计一种深基坑雨水调蓄池,简化施工程序,降低施工成本,是现有深基坑雨水调蓄池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深基坑雨水调蓄池,通过合理设计,以简化施工程序,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雨水调蓄池。所述深基坑雨水调蓄池包括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底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输水管与所述第二蓄水池相连通;所述第一蓄水池顶部连接有雨水进水管,所述雨水进水管连接有杂物分离装置;所述杂物分离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圆桶,所述圆桶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孔和排水孔;所述圆桶内壁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在所述进水孔位置处对应设置有相同大小的圆孔,所述过滤网在所述排水孔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多个杂物过滤孔;所述雨水进水管与所述杂物分离装置的进水孔密封连接,所述排水孔通过与所述雨水进水管密封相连接,将过滤后的雨水排放至所述第一蓄水池。进一步,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网采用壁厚为0.4mm的不锈钢材质。进一步,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网底部设置有杂物收集区。进一步,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蓄水池内设置有滤水硅砂砌块所构成的过滤墙,所述过滤墙将所述第一蓄水池划分为进水区和出水区;所述雨水进水管设置在进水区顶部,所述水泵设置在出水区底部。进一步,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的侧壁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所构成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外层设置有止水帷幕所构成的防水层;所述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层。进一步,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网顶部设置有提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深基坑雨水调蓄池,第一蓄水池顶部连接有雨水进水管,所述雨水进水管连接有杂物分离装置,通过所述杂物分离装置对雨水进行过滤处理;进一步,所述第一蓄水池内设置有滤水硅砂砌块所构成的过滤墙,对雨水进行第二处理。上述处理过程均采用物理方式,处理过程简单易操作,施工成本低。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合理设计雨水调蓄池,简化施工程序,降低施工成本。本技术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列所公开的深基坑雨水调蓄池组成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列所公开的杂物分离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的对应关系如下:第一蓄水池1、第二蓄水池2、水泵3、输水管4、雨水进水管5、杂物分离装置6、过滤墙7、支撑体8、防水层9、混凝土层10、圆桶601、进水孔602、排水孔603、过滤网604、圆孔605、杂物过滤孔60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现有深基坑雨水调蓄池技术中,对雨水的处理程序繁琐,处理成本较高,提高了整个工程的造价成本,延长了施工周期。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深基坑雨水调蓄池。所述深基坑雨水调蓄池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深基坑雨水调蓄池包括第一蓄水池1和第二蓄水池2;所述第一蓄水池1底部设置有水泵3,所述水泵3通过输水管4与所述第二蓄水池2相连通;所述第一蓄水池1顶部连接有雨水进水管5,所述雨水进水管5连接有杂物分离装置6,所述杂物分离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杂物分离装置6包括开口向上的圆桶601,所述圆桶601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孔602和排水孔603;所述圆桶601内壁上设置有过滤网604,所述过滤网604在所述进水孔602位置处对应设置有相同大小的圆孔605,所述过滤网604在所述排水孔603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多个杂物过滤孔606;所述雨水进水管5与所述杂物分离装置6的进水孔602密封连接,所述排水孔603通过与所述雨水进水管5密封相连接,将过滤后的雨水排放至所述第一蓄水池1。在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蓄水池1顶部连接有雨水进水管5,所述雨水进水管5连接有杂物分离装置6,通过所述杂物分离装置6对雨水进行过滤处理;在所述排水孔603处,所述过滤网604设置有多个杂物过滤孔606,处理过程利用雨水重力自动运行,通过所述杂物过滤孔606将杂物阻挡在所述杂物分离装置内,雨水和杂物自动分开,实现了杂物与雨水的分离,过滤后的雨水通过所述排水孔603排出,再经所述雨水进水管5输出至所述第一蓄水池中。实现了过滤处理。所述处理过程为物理方式,处理过程简单易操作,施工成本低。优选的,在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网604采用壁厚为0.4mm的不锈钢材质。进一步,为了便于收集雨水中的杂物,在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网604底部设置有杂物收集区。进一步,在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蓄水池1内设置有滤水硅砂砌块所构成的过滤墙7,所述过滤墙7将所述第一蓄水池划分为进水区和出水区;所述雨水进水管5设置在进水区顶部,所述水泵3设置在出水区底部。通过所述过滤墙7对杂物分离装置处理后的雨水进行第二次处理,进一步过滤雨水,提高水质,使其能够达到工程使用的要求。所述过滤墙7对雨水的处理是利用了滤水硅砂的过滤特性,所述处理过程为物理方式,处理过程简单易操作,施工成本低。进一步,在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蓄水池1和第二蓄水池2的侧壁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所构成的支撑体8,所述支撑体8外层设置有止水帷幕所构成的防水层9;所述第一蓄水池1和第二蓄水池2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层10。进一步,为了便于处理所述杂物分离装置6中的分离出来的杂物,在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网604顶部设置有提手,使得施工操作简单可行。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的运用方式。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基坑雨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蓄水池(1)和第二蓄水池(2);所述第一蓄水池(1)底部设置有水泵(3),所述水泵(3)通过输水管(4)与所述第二蓄水池(2)相连通;所述第一蓄水池(1)顶部连接有雨水进水管(5),所述雨水进水管(5)连接有杂物分离装置(6);所述杂物分离装置(6)包括开口向上的圆桶(601),所述圆桶(601)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孔(602)和排水孔(603);所述圆桶(601)内壁上设置有过滤网(604),所述过滤网(604)在所述进水孔(602)位置处对应设置有相同大小的圆孔(605),所述过滤网(604)在所述排水孔(603)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多个杂物过滤孔(606);所述雨水进水管(5)与所述杂物分离装置(6)的进水孔(602)密封连接,所述排水孔(603)通过与所述雨水进水管(5)密封相连接,将过滤后的雨水排放至所述第一蓄水池(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雨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蓄水池(1)和第二蓄水池(2);所述第一蓄水池(1)底部设置有水泵(3),所述水泵(3)通过输水管(4)与所述第二蓄水池(2)相连通;所述第一蓄水池(1)顶部连接有雨水进水管(5),所述雨水进水管(5)连接有杂物分离装置(6);所述杂物分离装置(6)包括开口向上的圆桶(601),所述圆桶(601)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孔(602)和排水孔(603);所述圆桶(601)内壁上设置有过滤网(604),所述过滤网(604)在所述进水孔(602)位置处对应设置有相同大小的圆孔(605),所述过滤网(604)在所述排水孔(603)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多个杂物过滤孔(606);所述雨水进水管(5)与所述杂物分离装置(6)的进水孔(602)密封连接,所述排水孔(603)通过与所述雨水进水管(5)密封相连接,将过滤后的雨水排放至所述第一蓄水池(1)。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之岁雷海清刘长卿潘新方业辉王高平刘东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