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龙小红专利>正文

O型圈及其制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278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O型圈及其制造模具,O型圈制造模具包括:上模板及与上模板配合设置的下模板,上模板上设有第一腔体;下模板上设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对应设置;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配合形成一型腔,型腔呈圆环状,型腔的内、外分型线分别位于型腔的径向对称面的两侧;且于第一腔体两侧分别设置内、外上凹槽,第二腔体两侧分别设置内、外下凹槽,内、外下凹槽分别与内、外上凹槽配合设置形成位于型腔两侧的内、外冷料槽。利用该O型圈制造模具制成的O型圈,本体及形成于本体上的内、外分型线,本体呈圆环状;两分型线分别位于本体的径向对称面的两侧,使得O型圈的分型线避开工作面,而使O型圈具有耐磨、密封性能好,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o型圈及其制造模具。
技术介绍
o型圈是由各种橡胶制成的截面为o形(圆形)的环形圈,作为对油、水、空气、气体等各种流体进行密封的一种结构最简单的密封装置,被广泛用于泵、 阀门、机械密封、过滤器、反映容器、换热器、锅炉、管路、压縮等机械,具有密封性能好、价格便宜等优点。o型圈可由注塑或压塑成型,注塑或压塑成型所用设备和工艺各有所不同。如图2所示为现有的制作O型圈的压塑模具 的剖面图,该模具由上模板11及下模板12组成,上、下模板ll、 12分别对 应设有剖面呈半圆的环形型腔110、 120。压塑时,打开模具,将O型圈的制 作原料橡胶件111夹设于上、下模板ll、 12之间,然后闭模,加热模具到工 艺成型温度,保温、保压一定的时间,位于型腔110、 120内的橡胶熔融后固 化形成0型圈。如图l所示为采用该压塑模具制作的成品O型圈1的示意图, 由于现有的压塑模具的分型面位于O型圈的中部,决定了该O型圈1的径向 内表面与径向外表面上的分型线10位于径向对称面15上,因而,该O型圈l 在用于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密封装置时,其分型线10易与被密封件产生摩 擦和干涉,从而造成O型圈易损,不耐磨,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型圈,其分型线偏离径向对称面,使得o型圈的分型线能避开工作面,具有耐磨、密封性能好,寿命长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o型圈的制造模具,其结构简单、成型效果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O型圈,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本体上的内、外分型线,本体呈圆环状,中部设有通孔;两分型线分别位于本体 的径向对称面的两侧,且,本体沿轴向的剖面呈圆形,两分型线在该剖面的连 线与径向对称面形成夹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O型圈制造模具,包括上模板 及与上模板配合设置的下模板,上模板上设有第一腔体;下模板上设有第二腔 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对应设置;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配合形成一型腔,型 腔呈圆环状,型腔的内、外分型线分别位于型腔的径向对称面的两侧;且,型 腔沿轴向的剖面呈圆形,两分型线在该剖面的连线与径向对称面形成夹角;且 于第一腔体两侧分别设置内、外上凹槽,第二腔体两侧分别设置内、外下凹槽, 内、外下凹槽分别与内、外上凹槽配合设置形成位于型腔两侧的内、外冷料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O型圈制造模具的结构简单,成型效果好;采 用该O型圈制造模具制成的O型圈,其分型线所在平面与径向对称面形成夹角, 使得O型圈的分型线能避开工作面,不与被密封件产生摩擦和干涉,而使O型 圈具有耐磨、密封性能好,寿命长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图l为现有的O型圈剖视图; 图2为现有的0型圈制造模具的剖面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0型圈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沿4-4方向的剖示图5为本专利技术0型圈制造模具开模状态的剖面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0型圈制造模具闭模状态的剖面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0型圈上模板的结构示意图8为本专利技术0型圈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3及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O型圈2包括本体20及形成于本体20上的内、外分型线21、 23,本体2呈圆环状,中部设有容许气体或液体经过的通孔22,内 分型线21形成于本体2的内表面,外分型线23形成于本体20的外表面;本体20 沿径向中部所在平面为径向对称面24,该径向对称面24平行于水平面且本体20 相对于该径向对称面24上下对称;两分型线21、 23分别位于该径向对称面24 的两侧,且,本体2沿轴向的剖面26呈圆形,两分型线21、 23在该剖面26的连 线25与径向对称面24形成夹角。该夹角可为25。、 45°、 65。或25。到65。之间的任 意角度。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O型圈的分型线能避开O型圈的工作面,避免分型线 与被密封件产生摩擦而损坏O型圈。在本实施例中两分型线21、 23在剖面26的连线25与径向对称面24形成45。 夹角,且,两分型线21、 23在剖面26的连线25平分该剖面26,即沿两分型线21、 23可平分本体2。如图5-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0型圈制造模具3,包括上模板30及与上模板30配 合设置的下模板31,上、下模板30、 31通过定位销305定位连接。参阅图5及图7,上模板30包括第一上模面32及凸设于第一上模面32中部的 第二上模面34,该第一、第二上模面32、 34均与水平面平行,第一、第二上模 面32、 34形成一高度差。第一上模面32与第二上模面34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腔体 36。参阅图5及图8,下模板31包括第一下模面33及凹设于第一下模面33中部的 第二下模面35,该第一、第二下模面33、 35与第一、第二上模面32、 34配合设 置。第一下模面33与第二下模面35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腔体37,第二腔体37与第 一腔体36对应设置。参阅图6,第一腔体36与第二腔体37配合形成一型腔38,型腔38呈圆环状, 型腔38的内、外分型线382、 384分别位于型腔38的径向对称面380的两侧;且, 型腔38沿轴向的剖面385呈圆形,两分型线382、 384在该剖面385的连线386与 径向对称面380形成夹角;该夹角可为25。、 45°、 65。或25°到65°之间的任意角 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36与第二腔体37沿轴向的剖面均呈半圆状,两分 型线382、 384在剖面385的连线386与径向对称面380形成45。夹角。参阅图5及图6,于第一腔体36两侧分别设置内、外上凹槽360、 362,内上 凹槽360设于第二上模面34上,其紧邻第一腔体36设置,且在内上凹槽360与第 一腔体36之间的连接处形成内上切割部365,外上凹槽362设于第一上模面32上,其紧邻第一腔体36设置,且在外上凹槽362与第一腔体36之间的连接处形 成外上切割部366;第二腔体37两侧分别设置内、外下凹槽370、 372,内下凹 槽370设于第二下模面35上,其紧邻第二腔体37设置,且在内下凹槽370与第二 腔体37之间的连接处形成内下切割部375,外下凹槽372设于第一下模面33上, 其紧邻第二腔体37设置,且在外下凹槽372与第二腔体37之间的连接处形成外 下切割部376;内、外下凹槽370、 372分别与内、外上凹槽360、 362配合设置 形成位于型腔38两侧的内、外冷料槽392、 394;内上切割部365、外上切割部 366、内下切割部375、外下切割部376呈尖角状,其设置有利于成型时过剩的 熔融原料进入内、外冷料槽392、 394,且方便成型O型圈后于切割部处除去残 留的飞边。在本实施例中,内、外冷料槽392、 394呈圆环状。压塑成型O型圈时,打开模具,将O型圈的制作原料(橡胶件)夹设于上、 下模板30、 31之间,然后闭模,加热模具到工艺成型温度,保温、保压一定的 时间,位于型腔38内的橡胶熔融后固化形成0型圈,熔融时过剩的原料进入冷 料槽392、 394,因而冷料槽的设置有利于闭模及O型圈的成型,且,切割部的 设置使得成型后的O型圈的两侧与冷料槽内的残料的连接易于截断而不残留 飞边,可获得成型效果好的O型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O型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本体上的内、外分型线,本体呈圆环状,中部设有通孔;两分型线分别位于本体的径向对称面的两侧,且,本体沿轴向的剖面呈圆形,两分型线在该剖面的连线与径向对称面形成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武
申请(专利权)人:龙小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