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轴行星滚锥振动器双油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290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软轴行星滚锥振动器双油封装置,包括安装在滚锥(12)与套管(13)之间的轴承(8),其特征在于:在轴承(8)两端安装有前油封(7)和后油封(11)组成双油封结构,油封(7)的内孔跟软轴接头(6)的外圆配合,油封(7)的外圆跟软管接头(5)的内孔配合,油封(11)安装在油封座(10)内,油封座(10)的外圆与套管(13)的内孔配合,油封(11)的内孔跟滚锥(12)的外圆配合。(*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漏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在软轴行星滚锥振动器上起防漏油作用的软轴行星滚锥振动器双油封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软轴行星滚锥振动器仅在滚锥上轴承的后面装有一个油封,密封的效果不好,软轴上的润脂发热融化后,极易渗透到棒壳内,使滚锥与轨道打滑,引起振动棒停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滚锥与滚道的打滑现象,而设计一种改善密封性能,保证振动器正常工作的软轴行星滚锥振动器双油封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安装在滚锥与套管之间的轴承,在轴承的两端安装有前油封和后油封组成双油封结构,前油封的内孔跟软轴接头的外圆配合,前油封的外圆跟软管接头的内孔配合,后油封安装在油封座内,油封座的外圆与套管的内孔配合,后油封的内孔跟滚锥的外圆配合。本技术克服了滚锥与滚道的打滑现象,具有改善震动器的密封性能,保证振动器正常工作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安装在滚锥12与套管13之间的轴承8,其特征在于在轴承8两端安装有前油封7和后油封11组成双油封结构,油封7的内孔跟软轴接头6的外圆配合,油封7的外圆跟软管接头5的内孔配合,油封11安装在油封座10内,油封座10的外圆与套管13的内孔配合,油封11的内孔跟滚锥12的外圆配合。图1中所示的软轴4、套在软轴4外面的软管2、与软管2外圆紧密结合的软管接头5、与软管接头5外圆配合的软管锥套1以及与软轴4紧密联接的软轴接头6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其中滚锥12与软轴接头6紧密联接,轴承8的内孔与滚锥12外圆配合,油封座10安装在油封11外部,垫圈9安装在轴承8和油封11之间,油封7的内孔跟软接头6的外圆配合,油封7的外圆跟软管接头5的内孔配合,油封座10外圆与套管13的内孔配合,油封11的内孔跟滚锥12的外圆配合,滚锥12旋转时沿滚道14作行星运动,滚道14的外圆与套管13的内孔配合,尖头15同套管13相联接。权利要求1.一种软轴行星滚锥振动器双油封装置,包括安装在滚锥(12)与套管(13)之间的轴承(8),其特征在于在轴承(8)两端安装有前油封(7)和后油封(11)组成双油封结构,油封(7)的内孔跟软轴接头(6)的外圆配合,油封(7)的外圆跟软管接头(5)的内孔配合,油封(11)安装在油封座(10)内,油封座(10)的外圆与套管(13)的内孔配合,油封(11)的内孔跟滚锥(12)的外圆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轴行星滚锥振动器双油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轴承(8)和后油封(11)之间还设置有垫圈(9)。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漏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在软轴行星滚锥振动器上起防漏油作用的软轴行星滚锥振动器双油封装置,包括安装在滚锥与套管之间的轴承,在轴承的两端安装有前油封和后油封组成双油封结构,前油封的内孔跟软轴接头的外圆配合,前油封的外圆跟软管接头的内孔配合,后油封安装在油封座内,油封座的外圆与套管的内孔配合,后油封的内孔跟滚锥的外圆配合,本技术克服了滚锥与滚道的打滑现象,具有改善双油封的密封性能,保证振动器正常工作的优点。文档编号E04G21/08GK2861633SQ200520143729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白光明, 王秋生, 许纪华, 郑广军, 张丽 申请人:安阳振动器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光明王秋生许纪华郑广军张丽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振动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