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需预热的轮毂生产用锻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54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需预热的轮毂生产用锻造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下模具上开设有凹槽,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上分别均布有加热孔,加热孔内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竖直设置,沿水平方向均布在上模具和下模具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上均布加热管,无需多次拆卸、安装、单独预热,只需直接通过加热管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加热,不会存在热量损失的问题,省时省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了轮毂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需预热的轮毂生产用锻造模具
本技术属于轮毂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无需预热的轮毂生产用锻造模具。
技术介绍
轮毂锻造生产时,需要先将上模具和下模具放入模具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然后再安装到锻压机上,接着将圆柱状的轮毂坯料放入下模具的凹槽的中部,然后利用上模具向下热压轮毂坯料,使其慢慢变形,直至填满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型腔,从而轮毂成型;将轮毂拿出后,需要再将上模具和下模具从锻压机上拆卸下来,放入模具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再安装到锻压机上,对下一个轮毂坯料进行锻压,如此循环,生产轮毂。在上述过程中,在每次锻压前都需将上模具和下模具整体放入模具加热炉中加热至指定温度,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而且在加热后运输上模具和下模具的途中会有热量散失,而达不到指定温度,会影响轮毂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需预热的轮毂生产用锻造模具。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无需预热的轮毂生产用锻造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下模具2上开设有凹槽4,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分别均布有加热孔5,加热孔5内设置有加热管6。所述加热管6竖直设置,沿水平方向均布在上模具1和下模具2内。所述凹槽4内中部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凸起3。所述凸起3的上段为圆锥形,下段为圆柱体形。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上均布加热管,无需多次拆卸、安装、单独预热,只需直接通过加热管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加热,不会存在热量损失的问题,省时省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了轮毂成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凸起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上模具,2是下模具,3是凸起,4是凹槽,5是加热孔,6是加热管,7是锻压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无需预热的轮毂生产用锻造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下模具2上开设有凹槽4,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分别均布有加热孔5,加热孔5内设置有加热管6。为了由于在其内部设置加热管6而不影响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强度,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尺寸需加大,具体加大的尺寸值根据轮毂坯料的性能而定,以不影响其强度为准。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6竖直设置,沿水平方向均布在上模具1和下模具2内。为了便于在锻压过程中轮毂坯料能始终位于下模具2内凹槽4的中部,所述凹槽4内中部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凸起3。轮毂坯料底面上设有与凸起3相对应的凹陷。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凸起3的上段为圆锥形,下段为圆柱体形,这样的结构更利于稳固地定位。当然,凸起3的形状也可以如图1所示,为圆锥状。本技术工作时,首先将上模具1和下模具2安装到锻压机7上,然后开启加热管6加热至指令温度,然后将轮毂坯料放入凹槽4内,且使轮毂坯料底面的凹陷与凸起3卡接,然后上模具1对轮毂坯料进行锻压,轮毂成型,然后继续对下一个轮毂坯料进行锻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需预热的轮毂生产用锻造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下模具(2)上开设有凹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分别均布有加热孔(5),加热孔(5)内设置有加热管(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需预热的轮毂生产用锻造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下模具(2)上开设有凹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分别均布有加热孔(5),加热孔(5)内设置有加热管(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需预热的轮毂生产用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平李俊生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林州市鼎鑫镁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