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233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涉及教学教具技术领域。该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均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内壁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远离第一支撑板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表面与第一连接杆的内壁滑动连接。该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按动第一支撑板,第一弹簧拉动第二支撑板,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重合在一起,减小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占用的空间,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书本放置架,大多无法折叠,占用的空间较大,不便于教师携带和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
本技术涉及教学教具
,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
技术介绍
目前教师在授课时,在黑板上书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老师在板书时随意将书本摆放到教师易翻阅的位置,只能暂时摆放到讲桌上,板书时不断转身翻看书本,或者一手持课本一手板书,这样给授课老师带来很大麻烦,所以需要书本放置架进行辅助教学。目前市场上的书本放置架,大多无法折叠,占用的空间较大,不便于教师携带和使用,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6482243U公开了一种便携易固定的书本放置架,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U型转架之间的相互转动,便于将放置架拉到任意位置,但无法对放置架进行折叠,使书本放置架占用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书本放置架,大多无法折叠,占用的空间较大,不便于教师携带和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均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壁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支撑板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表面与第一连接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中心顶部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表面套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表面与导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块的底部通过销轴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书块,所述挡书块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壁套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和夹书块,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第一支撑板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表面与定位槽的内壁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螺纹杆的表面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壁与第一限位块的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壁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表面靠近第一支撑板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表面与第二限位槽的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夹角范围为零度至六十度。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拉力大于第二支撑板的重力。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且防滑垫为弹性橡胶垫。(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板、第一连接杆、第一弹簧、第二连接杆、第二支撑板、挡书块、固定块、固定杆、第一把手、夹书块和第二弹簧,拉动第一支撑板,使左右第一支撑板张开,第一弹簧拉动第二连接块,使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拼接在一起,将书本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二弹簧推动夹书块,将书本夹住,不使用时,按动第一支撑板,第一弹簧拉动第二支撑板,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重合在一起,减小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占用的空间,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书本放置架,大多无法折叠,占用的空间较大,不便于教师携带和使用的问题。(2)、该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通过设置定位槽和定位块,定位槽对定位块起到定位效果,便于使用者将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拼接在一起,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和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对第一限位块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防止螺纹杆移出支撑杆内部,不便于使用者使用该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槽和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槽对第二限位块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防止第二连接杆移出第一连接杆内部,导致第一弹簧损坏,通过设置防滑垫,使底座底部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侧视图。图中:1第一支撑板、2第一连接杆、3第一弹簧、4第二连接杆、5第二支撑板、6导向槽、7导向杆、8导向块、9支撑杆、10螺纹杆、11滚珠轴承、12底座、13挡书块、14固定块、15固定杆、16第一把手、17夹书块、18第二弹簧、19第二把手、20定位槽、21定位块、22第一限位块、23第一限位槽、24第二限位槽、25第二限位块、26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的前后两侧均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一连接杆2,第一连接杆2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夹角范围为零度至六十度,第一连接杆2的内壁靠近第一支撑板1的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第一弹簧3拉力大于第二支撑板5的重力,第一弹簧3对第二连接杆4起到拉动作用,第一弹簧3远离第一支撑板1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第一连接块的内壁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4,第二连接杆4的表面靠近第一支撑板1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25,第二限位块25的表面与第二限位槽24的表面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槽24和第二限位块25,第二限位槽24对第二限位块25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防止第二连接杆4移出第一连接杆2内部,导致第一弹簧3损坏,第二连接杆4的表面与第一连接杆2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杆4靠近第一支撑板1的中心顶部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二支撑板5,第一支撑板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20,第二支撑板5靠近第一支撑板1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21,定位块21的表面与定位槽20的内壁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前后两侧均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内壁靠近第一支撑板(1)的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远离第一支撑板(1)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所述第二连接杆(4)的表面与第一连接杆(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靠近第一支撑板(1)的中心顶部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二支撑板(5),所述第二支撑板(5)的底部开设有导向槽(6),所述导向槽(6)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的表面套接有导向块(8),所述导向块(8)的表面与导向槽(6)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块(8)的底部通过销轴铰接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滚珠轴承(11),所述滚珠轴承(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12),所述第二支撑板(5)的上表面远离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书块(13),所述挡书块(13)靠近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的内壁套接有固定杆(15),所述固定杆(15)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16)和夹书块(17),所述固定杆(15)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18),所述螺纹杆(10)的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学通用教具,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前后两侧均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内壁靠近第一支撑板(1)的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远离第一支撑板(1)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所述第二连接杆(4)的表面与第一连接杆(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靠近第一支撑板(1)的中心顶部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二支撑板(5),所述第二支撑板(5)的底部开设有导向槽(6),所述导向槽(6)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的表面套接有导向块(8),所述导向块(8)的表面与导向槽(6)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块(8)的底部通过销轴铰接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滚珠轴承(11),所述滚珠轴承(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12),所述第二支撑板(5)的上表面远离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书块(13),所述挡书块(13)靠近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的内壁套接有固定杆(15),所述固定杆(15)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16)和夹书块(17),所述固定杆(15)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18),所述螺纹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淑琼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寅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