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96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2:2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箱、电池组、导热板以及吸热相变介质;电池组和导热板均设置在电池箱内,其中,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单体电池;电池箱内部填充有吸热相变介质,且吸热相变介质与电池组及导热板的表面贴合;电池箱的第一面板和/或第二面板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的位置与电池组的电极位置相匹配,用于装配电极接口并与电池组电连接,其中,第一面板为第二面板的相对面。本申请通过在电池箱内填充的吸热相变介质,通过均匀包裹住电池组的导热板和吸热相变介质吸收电池使用时产生的热量,实现电池表面的温度均匀,防止电池局部温度温差过大,解决了现有的电池模组结构导致的散热效果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
本申请涉及电池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当前传统石油能源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出台了许多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动力电池组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唯一动力能源,是提高整车性能和降低成本的关键一环,具备较大的容量和输出功率。当电池组在高温环境下运行时,将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散热不及时,电池组的温度会迅速上升,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电池的各项性能降低、寿命下降,严重时会降低电池组运行的安全系数。纯电动汽车采用合理的热管理系统对提高电池组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采用的电池冷却方式主要是液冷方式,但是液冷系统不同位置的冷却工质温度不一致,从而导致电池之间的温差较大,无法保证电池组各部分的温度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用于解决现有的电池模组结构导致的散热效果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箱、电池组、导热板以及吸热相变介质;所述电池组和所述导热板均设置在所述电池箱内,其中,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单体电池;所述电池箱内部填充有所述吸热相变介质,且所述吸热相变介质与所述电池组及所述导热板的表面贴合;所述电池箱的第一面板和/或第二面板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电池组的电极位置相匹配,用于装配电极接口并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面板为所述第二面板的相对面。可选地,所述导热板具体为波浪形结构的导热板;所述单体电池放置在所述导热板的凹陷侧。可选地,所述导热板的厚度为2.0mm~3.0mm。可选地,所述导热板内设置有闭式回路结构的工质流动腔,所述工质流动腔的内腔中填充有工质。可选地,所述工质具体包括:自湿润流体。可选地,所述导热板具体为不锈钢导热板、铝导热板或铜导热板。可选地,还包括: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具体装配于所述通孔处,用于防止吸热相变介质泄露。可选地,所述吸热相变介质与所述第一面板或所述第二面板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预置厚度的间隙。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箱盖和第二箱盖;所述第一箱盖覆盖在所述第一面板的外侧;所述第二箱盖覆盖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外侧。可选地,所述吸热相变介质具体包括:石蜡或石蜡复合材料。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箱、电池组、导热板以及吸热相变介质;电池组和导热板均设置在电池箱内,其中,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单体电池;电池箱内部填充有吸热相变介质,且所述吸热相变介质与所述电池组及所述导热板的表面贴合;电池箱的第一面板和/或第二面板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的位置与电池组的电极位置相匹配,用于装配电极接口并与电池组电连接,其中,第一面板为第二面板的相对面。本申请通过在电池箱内填充的吸热相变介质,通过均匀包裹住电池组的导热板和吸热相变介质吸收电池使用时产生的热量,实现电池表面的温度均匀,防止电池局部温度温差过大,解决了现有的电池模组结构导致的散热效果不均匀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导热板拉直后的工质流动腔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用于解决现有的电池模组结构导致的散热效果不均匀的技术问题。为使得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箱101、电池组104、导热板102以及吸热相变介质103;电池组104和导热板102均设置在电池箱101内,其中,电池组104包括至少一个单体电池;电池箱101内部填充有吸热相变介质103,且吸热相变介质103与电池组104及导热板102的表面贴合;电池箱101的第一面板和/或第二面板设置有多个通孔107,通孔107的位置与电池组104的电极位置相匹配,用于装配电极接口并与电池组104电连接,其中,第一面板为第二面板的相对面,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面板一般指代与电池正极相对的电池模组的顶面板。具体地,单体电池与导热板102、电池箱101内壁之间填充吸热相变介质103。通过与电池均匀贴合吸热相变介质103的吸热作用可吸收电池产生的热量,并实现电池表面的温度均匀,防止局部温度温差过大,更均匀地吸收电池散发的热量,同时通过导热板102作为导热骨架,平衡吸热相变介质的表面温度,提高吸热相变介质的降温速度,加快吸热相变介质的散热循环,从而提高电池的散热性能,进而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其中,本实施例在电池箱101的第一面板和/或第二面板设置了通孔107,用于供电池组104或各个单体电池的电极与外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在电池箱101内填充的吸热相变介质103,通过均匀包裹住电池组104的导热板102和吸热相变介质103吸收电池使用时产生的热量,实现电池表面的温度均匀,防止电池局部温度温差过大,解决了现有的电池模组结构导致的散热效果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同时导热板102作为本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导热骨架,其所起的作用不仅是为相互接触的电池进行散热,还可以为包裹住导热板102的吸热相变介质103进行导热,从而还实现吸热相变介质103的温度均衡,更有利于吸热相变介质103对电池的均匀散热。进一步地,导热板102具体为波浪形结构的导热板102;单体电池放置在导热板102的凹陷侧。进一步地,导热板102的厚度为2.0mm~3.0mm,高度可根据电池的不同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组104是由两排单体电池组成,因此在本实施例列举的例子中的导热板102优选也是成对设置的,电池箱101内的两个导热板102竖直安装,两个导热板102的两端平面相正对,二者之间的距离约为8-16mm。进一步地,导热板102内设置有闭式回路结构的工质流动腔108,工质流动腔108的内腔中填充有工质。本实施例的导热板102内部具有多个等当量直径的相互连通的工质流动腔108,工质流动腔108截面形状可为圆形、矩形、多边形。工质流动腔108为等间距布置,相邻通道中心的间距为2.2-2.8mm。各段工质流动腔108通道的上端与下端各自与相邻的一条工质流动腔108通道相通,所有工质流动腔108连接成为一个首尾相通且贯穿导热板102内部的工质流动腔108。进一步地,工质包括但不限于:自湿润流体,也可以采用其他传统的导热工质替代。进一步地,导热板102具体为不锈钢导热板、铝导热板或铜导热板。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胶圈;密封胶圈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电池组、导热板以及吸热相变介质;所述电池组和所述导热板均设置在所述电池箱内,其中,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单体电池;所述电池箱内部填充有所述吸热相变介质,且所述吸热相变介质与所述电池组及所述导热板的表面贴合;所述电池箱的第一面板和/或第二面板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电池组的电极位置相匹配,用于装配电极接口并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面板为所述第二面板的相对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电池组、导热板以及吸热相变介质;所述电池组和所述导热板均设置在所述电池箱内,其中,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单体电池;所述电池箱内部填充有所述吸热相变介质,且所述吸热相变介质与所述电池组及所述导热板的表面贴合;所述电池箱的第一面板和/或第二面板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电池组的电极位置相匹配,用于装配电极接口并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面板为所述第二面板的相对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具体为波浪形结构的导热板;所述单体电池放置在所述导热板的凹陷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厚度为2.0mm~3.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内设置有闭式回路结构的工质流动腔,所述工质流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楷钊胡艳鑫孙俊豪林伟平陈奕霖黄金萧辉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