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196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包。连接装置包括电池包壳体、冷却水管、三通接头和转接头;电池包壳体内具有冷却回路,冷却水管安装于电池包壳体的外部,三通接头具有主管路和支路,主管路连接冷却水管,支路连接在主管路上,转接头具有外接头和内接头,支路密封插接于外接头中,内接头与冷却回路连接,外接头的端部焊接于电池包壳体上。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包,节省了电池包内部空间,方便了工作人员的装配操作,能够避免因冷却水管泄漏导致的整个电池包报废的安全问题,增加了电池包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目前,电池包中冷却水管大多都是布置在电池包内部,电池包管路的进出水口与壳体采用法兰的连接形式,装配工序比较繁琐,比较大的占用了电池包内部的空间,而且水管如果发生泄漏将导致整包报废甚至威胁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如何节省电池包内部空间,使进出水口连接更便捷,同时能保证水管的可靠性,对管路的布置以及连接方式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方式装配工序繁琐、占用空间大且有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包。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其包括有:电池包壳体、冷却水管、三通接头和转接头;所述电池包壳体内具有冷却回路,所述冷却水管安装于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外部,所述三通接头具有主管路和支路,所述主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水管,所述支路连接在所述主管路上,所述转接头具有外接头和内接头,所述支路密封插接于所述外接头中,所述内接头与所述冷却回路连接,所述外接头的端部焊接于所述电池包壳体上。通过上述结构,先将转接头装入电池包壳体的内部的孔内,其内接头与电池包壳体的内部的冷却回路连接,将外接头与电池包壳体焊接,再将三通接头的支路插接到外接头中,操作简便、保证密封性且固定效果好、连接强度高,将冷却水管设置在电池包壳体的外部既节省了电池包壳体的内部空间,又增加了电池包的安全可靠性。较佳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中,所述三通接头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自所述主管路与所述支路的连接处延伸出,通过一固定件将所述连接件固定至所述电池包壳体上。采用上述设置,使三通接头能够更牢固地固定在电池包壳体上,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三通接头的晃动。较佳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中,所述连接件面朝所述电池包壳体的表面具有突起,所述突起与所述电池包壳体紧贴并将所述连接件面朝所述电池包壳体的表面与电池包壳体间隔开。采用上述设置,一方面用于固定件固定连接件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用于给焊接外接头的焊料高度留有余量。较佳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中,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主管路及所述支路垂直。采用上述设置,能够使得连接件的安装面正对装配人员,便于装配人员的安装作业。较佳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中,所述支路与所述外接头之间密封设置有双密封圈。采用上述设置,加强三通接头和转接头之间的密封性能。较佳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中,所述支路垂直连接于所述主管路的中间。采用上述设置,使主管路的两端距离支路的距离相等,使得主管路的两端的力学特性相同,避免因主管路的两端的力学特性不相同产生的额外应力导致的主管路断裂的问题。较佳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中,所述外接头的端部具有坡口面,所述坡口面与所述电池包壳体之间填充焊锡。采用上述设置,增加外接头与电池包壳体的焊接面积,增强外接头与电池包壳体的连接强度。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如上文所述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通过上述结构,节省了电池包内部空间,又加强了电池包的安全可靠性。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将外部冷却管路和内部冷却回路分开,并通过转接头和三通接头连接起来,一来节省了电池包内部空间,二来方便了工作人员的装配操作,三来能够避免因冷却水管泄漏导致的整个电池包报废的安全问题,增加了电池包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中三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中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电池包壳体1冷却水管2三通接头3主管路31支路32连接件33突起34双密封圈35转接头4内接头41外接头42坡口面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其包括有:电池包壳体1、冷却水管2、三通接头3和转接头4;电池包壳体1内具有冷却回路(未示出),冷却水管2安装于电池包壳体1的外部,三通接头3具有主管路31和支路32,主管路31连接冷却水管2,支路32连接在主管路31上,转接头4具有外接头42和内接头41,支路32密封插接于外接头42中,内接头41与冷却回路连接,外接头42的端部焊接于电池包壳体1上。其中,转接头4为铝质结构。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通过将外部的冷却水管2和内部的冷却回路分开,即外部的冷却水管2不用伸入电池包内与内部的冷却回路连接,而是通过三通接头3和转接头4进行转接,这样一来,既能够方便外部的冷却水管2的布置,也能够使内部的冷却回路的设计空间变得更大、更多样。在本实施例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中,先将转接头4装入电池包壳体1的内部的孔内,其内接头41与电池包壳体1的内部的冷却回路(未示出)连接,将外接头42与电池包壳体1焊接,再将三通接头3的支路32插接到外接头42中,操作简便、保证密封性且固定效果好、连接强度高,将冷却水管2设置在电池包壳体1的外部既节省了电池包壳体1的内部空间,又增加了电池包的安全可靠性。如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中,三通接头3还包括连接件33,该连接件33是一种金属嵌件,与主管路31和支路32一体注塑,连接件33自主管路31与支路32的连接处延伸出,通过一固定件(未示出)将连接件33固定至电池包壳体1上,该固定件可以是螺栓。从而使三通接头3能够更牢固地固定在电池包壳体1上,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三通接头3的晃动。如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中,连接件33面朝电池包壳体1的表面具有突起34,突起34与电池包壳体1紧贴并将连接件33面朝电池包壳体1的表面与电池包壳体1间隔开。一方面用于固定件固定连接件33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用于给焊接外接头42的焊料高度留有余量。进一步地,连接件33分别与主管路31及支路32垂直,连接件33、主管路31和支路32互相垂直的设置能够使得连接件33的安装面正对装配人员,便于装配人员的安装作业。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中,支路32与外接头42之间密封设置有双密封圈35,以加强三通接头3和转接头4之间的密封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双密封圈35设置于支路32的外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双密封圈35也可以设置在外接头42的内表面。进一步地,支路32垂直连接于主管路31的中间,使主管路31的两端距离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电池包壳体、冷却水管、三通接头和转接头;所述电池包壳体内具有冷却回路,所述冷却水管安装于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外部,所述三通接头具有主管路和支路,所述主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水管,所述支路连接在所述主管路上,所述转接头具有外接头和内接头,所述支路密封插接于所述外接头中,所述内接头与所述冷却回路连接,所述外接头的端部焊接于所述电池包壳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电池包壳体、冷却水管、三通接头和转接头;所述电池包壳体内具有冷却回路,所述冷却水管安装于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外部,所述三通接头具有主管路和支路,所述主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水管,所述支路连接在所述主管路上,所述转接头具有外接头和内接头,所述支路密封插接于所述外接头中,所述内接头与所述冷却回路连接,所述外接头的端部焊接于所述电池包壳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接头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自所述主管路与所述支路的连接处延伸出,通过一固定件将所述连接件固定至所述电池包壳体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内外管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瑾薛长鸣周聪赵大伟苑洪建邢富龙朱正东诸旻王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