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边LCC无线补偿充电优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1100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边LCC无线补偿充电优化装置,该装置包括由发射端磁屏蔽层、发射端传能线圈层和发射端补偿线圈层组成的发射端和由接收端补偿线圈层、接收端传能线圈层和接收端磁屏蔽层组成的接收端;耦合发射端传能线圈层的传能线圈与接收端传能线圈层的传能线圈进行能量无线传输;增大发射端补偿线圈层和接收端补偿线圈层的线圈面积使发射端补偿线圈层的补偿线圈与接收端补偿线圈层的补偿线圈耦合时形成无线能量传输通道以进行能量无线传输,增大无线传输效率,进而提高电动汽车的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边LCC无线补偿充电优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双边LCC无线补偿充电优化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采用原边(发射端)副边(接收端)完全分离的非接触变压器实现无线供电,具体是通过高频磁场的耦合传输电能,使得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发射端(供电侧)和接收端(用电侧)无物理连接。与传统的接触式供电相比,非接触供电使用方便安全、不易漏电,无火花及触电危险,无积尘和接触损耗,无机械磨损和相应的维护问题,可适应多种恶劣天气和环境,便于实现自动供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中。目前,一般在电动汽车上均安装有接收端线圈,无线充电系统的停车位上安装有发射端线圈。当电动汽车停靠在停车位上的预设充电位置时,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组成松耦合变压器,发射端线圈发射的高频磁场能够通过电磁感应或者电磁振动的方式被接收端线圈接收,进而被接收端线圈转换为电能,从而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达到为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的目的传统双边LCC无线补偿充电系统,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均采用并排DD型结构,主要解决了在Y方向因位置偏差导致充电效率过低问题,同时增加了LCC补偿网络,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边LCC无线补偿充电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边LCC无线补偿充电优化装置包括发射端、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依次设置的发射端磁屏蔽层、发射端磁介质层、发射端支撑层、发射端传能线圈层和发射端补偿线圈层;所述接收端包括依次设置的接收端补偿线圈层、接收端传能线圈层、接收端支撑层、接收端磁介质层以及接收端磁屏蔽层;耦合所述发射端传能线圈层的传能线圈与所述接收端传能线圈层的传能线圈进行能量无线传输;增大所述发射端补偿线圈层和所述接收端补偿线圈层的线圈面积使所述发射端补偿线圈层的补偿线圈与所述接收端补偿线圈层的补偿线圈耦合时形成无线能量传输通道,以进行能量无线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边LCC无线补偿充电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边LCC无线补偿充电优化装置包括发射端、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依次设置的发射端磁屏蔽层、发射端磁介质层、发射端支撑层、发射端传能线圈层和发射端补偿线圈层;所述接收端包括依次设置的接收端补偿线圈层、接收端传能线圈层、接收端支撑层、接收端磁介质层以及接收端磁屏蔽层;耦合所述发射端传能线圈层的传能线圈与所述接收端传能线圈层的传能线圈进行能量无线传输;增大所述发射端补偿线圈层和所述接收端补偿线圈层的线圈面积使所述发射端补偿线圈层的补偿线圈与所述接收端补偿线圈层的补偿线圈耦合时形成无线能量传输通道,以进行能量无线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边LCC无线补偿充电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中的线圈结构与所述接收端中的线圈结构均为并排DD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边LCC无线补偿充电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在结构上关于对称面对称,所述对称面是与所述发射端补偿线圈层、所述接收端补偿线圈层距离相等的面。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坡邓钧君王建强曹建荣李蓝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