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减震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58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1:17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当摩托车处于激烈工况驾驶时,容易造成减震器瞬间触底,导致减震器发生损坏,平顺性差,性能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前减震器结构,其包括底筒、活塞杆、活塞、前叉管、缓冲簧、弹簧、衬套、油封、防尘盖、端盖,底筒内部设置有前叉管和活塞杆,前叉管的顶端位于底筒的中部,前叉管的中部位于底筒的底部,活塞杆的后部设置在前叉管的前端内部;前叉管的顶部内侧设置有前叉管组合件,前叉管的前部内侧设置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前减震器结构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当摩托车在激烈工况驾驶时,锥柱的间隙能够防止减震器瞬间触底,进而避免减震器发生损坏,有良好的平顺性,制造成本低,性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减震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
,特别涉及一种前减震器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前减震器结构的活塞杆的前端是平的,没有锥形接触面,当摩托车在激烈工况驾驶时,容易造成减震器瞬间触底,进而导致减震器发生损坏,出现瞬间减震器变“硬”、平顺性差的情况。显然现有技术前减震器结构存在当摩托车处于激烈工况驾驶时,容易造成减震器瞬间触底,导致减震器发生损坏,平顺性差,性能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当摩托车处于激烈工况驾驶时,容易造成减震器瞬间触底,导致减震器发生损坏,平顺性差,性能差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前减震器结构。本技术前减震器结构,包括底筒、活塞杆、活塞、前叉管、缓冲簧、弹簧、衬套、油封、防尘盖、端盖,所述的底筒内部设置有前叉管和活塞杆,所述的前叉管的顶端位于底筒的中部,所述的前叉管的中部位于底筒的底部,所述的活塞杆的后部设置在前叉管的前端内部;所述的前叉管的顶部内侧设置有前叉管组合件,所述的前叉管的前部内侧设置有弹簧;所述的活塞杆的顶端设置有密封圈Ⅰ,所述的活塞杆的后端外部设置有缓冲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的前端为锥柱型,所述的活塞杆的尾端设置有活塞,所述的活塞上设置有活塞环;所述的底筒的后部设置有衬套,所述的衬套的底部设置有垫圈,所述的垫圈与油封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油封的底部设置有油封挡圈,所述的油封挡圈的底部设置有防尘盖,所述的防尘盖的一侧与底筒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前叉管的底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的前叉管的底端与端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Ⅱ。进一步的,本技术前减震器结构所述的活塞杆与活塞为一体。进一步的,本技术前减震器结构所述的缓冲簧设置在前叉管组合件和活塞环的之间。进一步的,本技术前减震器结构所述的密封圈Ⅱ为圆型。本技术前减震器结构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当摩托车在激烈工况驾驶时,锥柱的间隙能够防止减震器瞬间触底,进而避免减震器发生损坏,有良好的平顺性,制造成本低,性能良好。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前减震器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A处放大图;附图3为附图1的B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案附图1为本技术前减震器结构示意图,附图1中,1为底筒,2为密封圈Ⅰ,3为活塞杆,4为前叉管组合件,5为弹簧,6为活塞,7为活塞环,8为缓冲簧,9为衬套,10为垫圈,11为油封,12为油封挡圈,13为防尘盖,14为前叉管,15为密封圈Ⅱ,16为端盖;附图2为附图1的A处放大图,附图2中,1为底筒,3为活塞杆,4为前叉管组合件,5为弹簧,6为活塞,7为活塞环,8为缓冲簧,14为前叉管;附图3为附图1的B处放大图,附图3中,1为底筒,9为衬套,10为垫圈,11为油封,12为油封挡圈,13为防尘盖,14为前叉管。由附图1、附图2和附图3可知,本技术前减震器结构,包括底筒1、活塞杆3、活塞6、前叉管14、缓冲簧8、弹簧5、衬套9、油封11、防尘盖13、端盖16,所述的底筒1内部设置有前叉管14和活塞杆3,所述的前叉管14的顶端位于底筒1的中部,所述的前叉管14的中部位于底筒1的底部,所述的活塞杆3的后部设置在前叉管14的前端内部;所述的前叉管14的顶部内侧设置有前叉管组合件4,所述的前叉管14的前部内侧设置有弹簧5;所述的活塞杆3的顶端设置有密封圈Ⅰ2,所述的活塞杆3的后端外部设置有缓冲簧8。所述的活塞杆3的前端为锥柱型,当摩托车在激烈工况驾驶时,锥柱的间隙能够防止减震器瞬间触底,进而避免减震器发生损坏,有良好的平顺性,制造成本低,性能良好。所述的活塞杆3的尾端设置有活塞6,所述的活塞6上设置有活塞环7;所述的底筒1的后部设置有衬套9,所述的衬套9的底部设置有垫圈10,所述的垫圈10与油封11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油封11的底部设置有油封挡圈12,所述的油封挡圈12的底部设置有防尘盖13,所述的防尘盖13的一侧与底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前叉管14的底端设置有端盖16,所述的前叉管14的底端与端盖1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Ⅱ15。所述的活塞杆3与活塞6为一体;所述的缓冲簧8设置在前叉管组合件4和活塞环7的之间;所述的密封圈Ⅱ15为圆型。本技术前减震器结构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当摩托车在激烈工况驾驶时,锥柱的间隙能够防止减震器瞬间触底,进而避免减震器发生损坏,有良好的平顺性,制造成本低,性能良好。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减震器结构,包括底筒(1)、活塞杆(3)、活塞(6)、前叉管(14)、缓冲簧(8)、弹簧(5)、衬套(9)、油封(11)、防尘盖(13)、端盖(16),所述的底筒(1)内部设置有前叉管(14)和活塞杆(3),所述的前叉管(14)的顶端位于底筒(1)的中部,所述的前叉管(14)的中部位于底筒(1)的底部,所述的活塞杆(3)的后部设置在前叉管(14)的前端内部;所述的前叉管(14)的顶部内侧设置有前叉管组合件(4),所述的前叉管(14)的前部内侧设置有弹簧(5);所述的活塞杆(3)的顶端设置有密封圈Ⅰ(2),所述的活塞杆(3)的后端外部设置有缓冲簧(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3)的前端为锥柱型,所述的活塞杆(3)的尾端设置有活塞(6),所述的活塞(6)上设置有活塞环(7);所述的底筒(1)的后部设置有衬套(9),所述的衬套(9)的底部设置有垫圈(10),所述的垫圈(10)与油封(11)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油封(11)的底部设置有油封挡圈(12),所述的油封挡圈(12)的底部设置有防尘盖(13),所述的防尘盖(13)的一侧与底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前叉管(14)的底端设置有端盖(16),所述的前叉管(14)的底端与端盖(1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Ⅱ(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减震器结构,包括底筒(1)、活塞杆(3)、活塞(6)、前叉管(14)、缓冲簧(8)、弹簧(5)、衬套(9)、油封(11)、防尘盖(13)、端盖(16),所述的底筒(1)内部设置有前叉管(14)和活塞杆(3),所述的前叉管(14)的顶端位于底筒(1)的中部,所述的前叉管(14)的中部位于底筒(1)的底部,所述的活塞杆(3)的后部设置在前叉管(14)的前端内部;所述的前叉管(14)的顶部内侧设置有前叉管组合件(4),所述的前叉管(14)的前部内侧设置有弹簧(5);所述的活塞杆(3)的顶端设置有密封圈Ⅰ(2),所述的活塞杆(3)的后端外部设置有缓冲簧(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3)的前端为锥柱型,所述的活塞杆(3)的尾端设置有活塞(6),所述的活塞(6)上设置有活塞环(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张玉江舒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