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载保护装置、高压保险装置组件、臭氧发生单元、臭氧发生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0303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引线端;第二引线端;筒体;位于所述筒体内的至少部分被薄膜包围的封闭内腔;在所述封闭内腔内延伸的且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端和第二引线端的熔丝;以及容纳在所述筒体内的熄灭颗粒或流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高压保险装置组件、臭氧发生单元和臭氧发生器。

Overload protection device, high voltage safety device assembly, ozone generating unit, ozone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载保护装置、高压保险装置组件、臭氧发生单元、臭氧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载保护装置,本技术还涉及具有该过载保护装置的高压保险装置组件、臭氧发生单元及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由三个氧原子构成臭氧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不稳定、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浅蓝色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易变,很快自行分解为氧(O2)和单个氧原子(O)。由于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且在水中可短时间内自行分解,没有二次污染,是理想的绿色氧化剂,对除臭、脱色、杀菌和去除有机物起到快速、环保、安全的效果。因此,臭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包括但不限于环保、水处理、制药、食品、化工、农业、造纸等行业。由于臭氧的不稳定性,其在工业应用中往往是现场制备的。工业应用臭氧源典型地采用气体电晕放电型的臭氧发生器。典型的臭氧发生器一般包括罐式臭氧发生器以及柜式臭氧发生器,但是这种发生器的体积大效率不高。对此,本专利技术人所专利技术的CN103130191A提出一种臭氧发生器,其中的臭氧发生部件是板式结构的。对于臭氧发生器而言,其气体电晕放电往往是需要处于高电压、低电流下的,当前通常所采用的常规商购的或通用的过载保护装置难以实现良好的过载保护效果和安全性。在此,本专利技术人希望对臭氧发生器的过载保护装置提出改进。以上,除现有技术文献明确记载的内容外,上述
技术介绍
仅为了便于了解本领域的相关技术,并不视作对现有技术的承认。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技术问题有所改进的过载保护装置、高压保险装置组件、臭氧发生单元及臭氧发生器的技术方案。在一个方案中,提供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引线端;第二引线端;筒体;位于所述筒体内的至少部分被薄膜包围的封闭内腔;在所述封闭内腔内延伸的且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端和第二引线端的熔丝;以及容纳在所述筒体内的熄灭颗粒或流体。优选地,该过载保护装置用作臭氧发生器的高压保险装置。相比于常规的通用的过载保护装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高压保险装置在臭氧发生器的高电压低电流的环境中能够有特别优异的表现,尤其能够有效避免长时间低电流过载带来的严重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包括位于封闭内腔内的绝缘支架,薄膜包覆在所述绝缘支架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熔丝构造成与所述薄膜相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熔丝构造成与所述薄膜在一个或多个位置点接触。借此构造,能够进一步改善过载保护装置在高电压低电流或其他使用环境中的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架为矩形框式绝缘支架,两片薄膜分别在所述绝缘支架开口的两侧覆盖该矩形框架以包围出所述封闭内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架在两端设有电接触部,用于将所述熔丝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引线端和第二引线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接触部为接线铆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熔丝在所述电接触部处在所述绝缘支架的顶侧和底侧点接触所述薄膜。在一个实施例中,过载保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两端的第一端部绝缘帽和第二端部绝缘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呈圆柱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为石英管。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熄灭颗粒或流体包括石英砂在一个实施例中,薄膜的熔点比熔丝的熔点高0℃-100℃。通过精心设定薄膜相对于熔丝的熔点,能够进一步改善过载保护装置的熄灭效果。在另一个方案中,提供了一种高压保险装置组件,包括多个并行设置的高压保险装置和用于支撑所述高压保险装置的保险装置支架,所述高压保险装置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保险装置支架包括支腿和并列设置的用于容纳所述多个并行设置的高压保险装置的多个弹性容纳孔。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汇流排,所述多个并行设置的高压保险装置分别连接至该汇流排。在一个方案中,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单元,包括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高压保险装置组件、多个叠置的板式地电极和位于相邻的板式地电极之间的多个高压电极板组件和介质板,其中所述多个并行设置的高压保险装置分别连接至所述多个高压电极板组件。在一个方案中,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一个或多个臭氧发生单元、气体分布系统和冷却流体分布系统。在本文中,有关“板式地电极”和“高压放电单元(高压电极板(组件)、介质板)”的描述中,“表(侧)面”涉及板状表面侧,安装状态下临近高压电极板接线端的部分为“顶部”或“底部”,对置侧为“底部”或“顶部”,“侧边”涉及板体的窄侧边。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臭氧发生器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臭氧发生器的立体图,其中柜体被移除以便示出内部结构。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臭氧发生器的冷却流体分布系统的立体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臭氧发生器的气体分布系统和冷却流体分布系统。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臭氧发生器的气体分布系统。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臭氧发生器,其中部分特征被移除以便更好地呈现流体分布系统。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臭氧发生器的模块单元组,其连接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却流体分布系统。图8A和图8B从不同角度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臭氧发生器的模块单元组,其连接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气体分布系统和冷却流体分布系统。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臭氧发生器的模块单元,其连接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却流体分布系统。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臭氧发生器的模块单元,其连接至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流体分布系统。图11A从与图10不同的角度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臭氧发生器的模块单元的部分剖开的立体图,其连接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却流体分布系统。图11B示出了图11A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臭氧发生器的模块单元的部分剖开的立体图,其连接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却流体分布系统。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臭氧发生器的模块单元的部分剖开的立体图,示出了板式地电极和高压放电单元。图14示出了根据图13所示的实施例的一个臭氧发生器的模块单元的部分剖开的立体图,示出了板式地电极和高压放电单元。图1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板式地电极。图1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板式地电极。图1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板式地电极。图1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叠置的板式地电极组件。图1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臭氧发生器的模块单元,其中部分板式地电极被移除以便示出内部的高压放电单元。图2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高压放电单元。图2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高压保险装置组件。图22示出了根据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多个并置的高压保险装置。图23示出了根据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保险装置支架。图2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高压保险装置。图25示出了根据图24所示的实施例的高压保险装置的分解图。图26示出了根据图24所示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引线端;第二引线端;筒体;位于所述筒体内的至少部分被薄膜包围的封闭内腔;在所述封闭内腔内延伸的且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端和第二引线端的熔丝;以及容纳在所述筒体内的熄灭颗粒或流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引线端;第二引线端;筒体;位于所述筒体内的至少部分被薄膜包围的封闭内腔;在所述封闭内腔内延伸的且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端和第二引线端的熔丝;以及容纳在所述筒体内的熄灭颗粒或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包括位于封闭内腔内的绝缘支架,薄膜包覆在所述绝缘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熔丝构造成与所述薄膜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熔丝构造成与所述薄膜在一个或多个位置点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绝缘支架为矩形框式绝缘支架,两片薄膜分别在所述绝缘支架开口的两侧覆盖该矩形框架以包围出所述封闭内腔。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绝缘支架在两端设有电接触部,用于将所述熔丝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引线端和第二引线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接触部为接线铆钉。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熔丝在所述电接触部处在所述绝缘支架的顶侧和底侧点接触所述薄膜。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是,过载保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两端的第一端部绝缘帽和第二端部绝缘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宽照
申请(专利权)人:华贸中经环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