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臭氧发生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30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臭氧发生管,包括由外往内依次安装的筒体、外电极以及内电极,所述外电极和所述内电极均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体,二者开口相对相互套接;所述外电极的封闭端为半球形,所述内电极的封闭端伸出所述外电极的开口端且套接有管堵,所述管堵与所述内电极之间以及所述外电极与所述内电极之间均形成相互连通的间隙;所述管堵的外周面上设有连通所述间隙的进气嘴和出气嘴,所述进气嘴与所述出气嘴之间对应的所述内电极上套接有密封圈,密封圈把所述间隙分隔为进气间隙和出气间隙;所述内电极的封闭端开有进气孔,所述内电极的内腔与所述进气间隙通过所述进气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所需安装空间小,可靠性高。

A water-cooled ozone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臭氧发生管
本技术涉及臭氧发生管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冷臭氧发生管。
技术介绍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其在常温常压下,很快自行分解氧气和单个氧原子,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活性,易与不饱和化学物发生反应,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有较强的氧化作用,而且因为它的不稳定性,剩余的臭氧还可以被还原成氧气,因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臭氧具有良好的杀菌抑菌功效并有利于环保。人工产生臭氧的方法按原来分为光化学、电化学、原子辐射和电晕放电等几种方式。其中,工业上大多采用电晕放电方法所产生的臭氧源,电晕放电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频高压电场使含氧气体产生电晕放电,电晕中的自由高能电子离解氧分子,经气体碰撞反应又聚合成臭氧分子。电晕放电型臭氧发生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相对能耗最低、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臭氧发生装置,其是采用电晕放电方法生产臭氧的专用设备,而臭氧发生管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件,臭氧的产生和产量以及臭氧发生管的使用寿命与臭氧发生管的电极和工作时的温度密切相关。臭氧发生管的放电过程是:当外电极与内电极之间的施加电压逐渐升高时,两电极间的电场也随之增强,尤其是外电极边缘因集肤效应而更为显著,当电场强度增至含氧气体(空气或氧气)的击穿强度时,外电极附近气体发生电晕发电,上述工作状况与电容相似,都是以充放电形式传输能量,充入的电子中的一部分用于离解氧原子。目前,臭氧反生管主要包括筒体、外电极、散热器和内电极,外电极套接在内电极上,二者之间的间隙即为放电间隙,放电间隙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含氧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放电间隙,并在其中聚合为臭氧,之后通过出气管流出臭氧发生管。筒体一般为注水冷却管体,其两端分别设有冷却水入口管和出口管。工作时,通过不断循环冷却水对外电极进行降温。但是,上述臭氧发生管由于需要在筒体的两端加装封堵件才能密闭,因此,臭氧发生管的整体尺寸比较大,安装占用的空间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臭氧发生管,该臭氧发生管结构紧凑,从而能够节省安装空间。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冷臭氧发生管,包括由外往内依次安装的筒体、外电极以及内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和所述内电极均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体,外电极套接在内电极上,且二者开口相对;所述外电极的封闭端为半球形,所述内电极的封闭端伸出所述外电极的开口端且套接有管堵,所述管堵与所述内电极之间以及所述外电极与所述内电极之间均形成相互连通的间隙,所述间隙用于臭氧的流通;所述管堵的外周面上设有连通所述间隙的进气嘴和出气嘴,所述进气嘴与所述出气嘴之间对应的所述内电极上套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把所述间隙分隔为进气间隙和出气间隙;所述内电极的封闭端开有进气孔,所述内电极的内腔与所述进气间隙通过所述进气孔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可以做如下改进:本技术所述内电极包括同轴连接的内电极主管和内电极副管,所述内电极副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且与所述内电极主管的内腔相互连通,所述内电极主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内电极副管的直径,所述内电极副管上开有与所述密封圈对应的定位槽,从而防止密封圈发生滑动,增强臭氧发生管的密封性。本技术所述内电极副管的封闭端轴向延伸有连接螺柱,所述连接螺柱直径小于所述内电极副管的直径。本技术所述管堵开有与所述内电极对应的内腔,所述管堵的内腔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开有与所述连接螺柱对应的通孔,所述连接螺柱穿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固定板,并在伸出的部分通过垫圈和螺母锁紧固定,所述固定板内嵌有紧密套接在所述连接螺柱上的密封环。本技术所述内电极主管与所述内电极副管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盘,所述内电极主管的末端安装有管封盘,所述管封盘的直径与所述外电极内腔的直径对应,所述管封盘上开有多个用于流通含氧气体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分布在管封盘的边缘以及中心处,从而能够汇聚含氧气体,提高聚合臭氧效率。本技术所述筒体包括筒管、焊接盘、法兰盘、连接盖以及筒盖,所述筒体的两端焊接所述焊接盘,所述连接盖和所述筒盖通过所述法兰盘分别安装在所述焊接盘上,所述筒管的外周面上设有连通筒管内腔的进水嘴和出水嘴,从而能够通过水冷快速降低外电极产生的热量,提高臭氧发生管的安全性。本技术所述焊接盘的中心处开有与所述外电极对应的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的内壁嵌装有防水圈,所述防水圈紧密套接在所述外电极上,从而不但能够径向固定外电极,而且能够防止臭氧反生管漏水导致短路,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作。本技术所述连接盖设有扣合所述管堵的阶梯孔,所述管堵设有与所述阶梯孔对应的凸沿,从而能够方便管堵与筒体连接,并且提高连接紧密度。本技术所述管堵还安装有用于封闭管堵内腔的管堵盖,从而能够防止尘土进入管堵,提高臭氧发生管的寿命。本技术所述水冷臭氧发生管的外壁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板上开有安装孔,从而方便臭氧反生管的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所述的水冷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和内电极均采用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体,外电极和内电极安装在筒体内,只需要在筒体的一端安装管堵即可密闭臭氧发生管,从而能够使臭氧发生管的结构更加紧凑,缩小了整体尺寸;(2)本技术所述的水冷臭氧发生管的筒体内不断循环冷却水,有效对外电极进行降温,同时,含氧气体经过内电极的内腔时,能够带走内电极的产生的热量,因此,臭氧发生管的降温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提高了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水冷臭氧发生管的组合状态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水冷臭氧发生管的组合状态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水冷臭氧发生管的管堵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水冷臭氧发生管的铜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水冷臭氧发生管的焊接盘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水冷臭氧发生管的连接盖结构示意图;附图上的标记:1-筒体、1a-筒管、1b-焊接盘、1c-法兰盘、1d-连接盖、1e-筒盖、2-外电极、3-内电极、3a-内电极主管、3b-内电极副管、3c-连接螺柱、3d-密封盘、3e-管封盘、4-管堵、4a-固定板、4b-凸沿、4c-管堵盖、5-间隙、5a-进气间隙、5b-出气间隙、6-进气嘴、7-出气嘴、8-密封圈、9-进气孔、10-进水嘴、11-出水嘴、12-防水圈、13-支架、14-密封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本实施例的一种水冷臭氧发生管,包括由外往内依次安装的筒体1、外电极2以及内电极3,外电极2采用石英、玻璃等材料,外电极2和内电极3均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体,外电极2套接在内电极3上,且二者开口相对;外电极2的封闭端为半球形,内电极3的封闭端伸出外电极2的开口端且套接有管堵4,管堵4与内电极3之间以及外电极2与内电极3之间均形成相互连通的间隙5,间隙5用于臭氧的流通;管堵4的外周面上设有连通间隙5的进气嘴6和出气嘴7,进气嘴6与出气嘴7之间对应的内电极3上套接有密封圈8,密封圈8把间隙5分隔为进气间隙5a和出气间隙5b;内电极3的封闭端开有进气孔9,内电极3的内腔与进气间隙5a通过进气孔9连通;当臭氧发生管开始工作时,含氧气体依次通过管堵4上的进气嘴6、进气间隙5a以及进气孔9流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冷臭氧发生管,包括由外往内依次安装的筒体、外电极以及内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和所述内电极均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体,外电极套接在内电极上,且二者开口相对;所述外电极的封闭端为半球形,所述内电极的封闭端伸出所述外电极的开口端且套接有管堵,所述管堵与所述内电极之间以及所述外电极与所述内电极之间均形成相互连通的间隙,所述间隙用于臭氧的流通;所述管堵的外周面上设有连通所述间隙的进气嘴和出气嘴,所述进气嘴与所述出气嘴之间对应的所述内电极上套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把所述间隙分隔为进气间隙和出气间隙;所述内电极的封闭端开有进气孔,所述内电极的内腔与所述进气间隙通过所述进气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臭氧发生管,包括由外往内依次安装的筒体、外电极以及内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和所述内电极均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体,外电极套接在内电极上,且二者开口相对;所述外电极的封闭端为半球形,所述内电极的封闭端伸出所述外电极的开口端且套接有管堵,所述管堵与所述内电极之间以及所述外电极与所述内电极之间均形成相互连通的间隙,所述间隙用于臭氧的流通;所述管堵的外周面上设有连通所述间隙的进气嘴和出气嘴,所述进气嘴与所述出气嘴之间对应的所述内电极上套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把所述间隙分隔为进气间隙和出气间隙;所述内电极的封闭端开有进气孔,所述内电极的内腔与所述进气间隙通过所述进气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包括同轴连接的内电极主管和内电极副管,所述内电极副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且与所述内电极主管的内腔相互连通,所述内电极主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内电极副管的直径,所述内电极副管上开有与所述密封圈对应的定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副管的封闭端轴向延伸有连接螺柱,所述连接螺柱直径小于所述内电极副管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堵开有与所述内电极对应的内腔,所述管堵的内腔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开有与所述连接螺柱对应的通孔,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创环臭氧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