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起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150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包括第一减震机构、与第一减震机构连接的支撑架、及设于第一减震机构顶部的第二减震机构,第一减震机构包括一个支撑座、设于支撑座内的缓冲套,支撑架的顶部穿过支撑座与缓冲套并延伸到第二减震机构内,支撑架上设有一缓冲块,缓冲套包裹缓冲块,第二减震机构包括一筒体、部分收容于筒体内的活塞杆、及设于活塞杆末端的缓冲组件,活塞杆顶部穿过筒体并延伸到筒体外,并与无人机机体连接,缓冲组件包括设于活塞杆底部的固定块及连接于固定块底部与支撑架顶部之间的弹簧,固定块相对筒体内壁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无人机起落架,在无人机降落的过程中能减小震动、减小机身受到的冲击,有效的保护无人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起落架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V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控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无人机机体底部设有起落架(支架)进行支撑。现有的无人机起落架主要有三种形式,整体式支架、雪橇式支架、支柱式支架。整体式支架适用于轻型无人机;雪橇式支架静态载重大;支柱式支架,结构刚性好,载重大。但是,上述起落架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减震性能,稳定性差。当无人机降落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重量在着陆时有较大的冲击力,容易使得无人机发生倾斜,进而使得机翼或机体受损,不利于无人机安全的进行着陆。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起落架,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无人机起落架稳定性差的问题。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包括第一减震机构、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连接的支撑架、及设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顶部的第二减震机构,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一个支撑座、设于所述支撑座内的缓冲套,所述支撑架的顶部穿过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缓冲套并延伸到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内,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一缓冲块,所述缓冲套包裹所述缓冲块,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一筒体、部分收容于所述筒体内的活塞杆、及设于所述活塞杆末端的缓冲组件,所述活塞杆顶部穿过所述筒体并延伸到所述筒体外,并与无人机机体连接,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活塞杆底部的固定块及连接于所述固定块底部与所述支撑架顶部之间的弹簧,所述固定块相对所述筒体内壁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通过安装座与所述无人机机体连接,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无人机机体上,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环形限位块,所述环形限位块设于所述固定块上方,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环形限位块。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脚及设于所述支撑脚底部的滑块,所述滑块通过销轴与所述支撑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底部设有一层橡胶垫。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上还设有两个支撑组件,所述两个支撑组件对称设于所述滑块的两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支撑杆及设于所述支撑杆末端的拉簧,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支撑脚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拉簧呈自然状态时,所述拉簧与所述支撑脚呈一个直角。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包括第一减震部与第二减震部,所述第一减震部顶部与所述固定块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减震部的直径朝第二减震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减震部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架顶部连接,所述第二减震部的直径往远离所述第一减震部的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部与所述第二减震部的高度相同。进一步地,当所述弹簧呈自然状态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部分突出于所述筒体内壁。上述无人机起落架,通过设置减震的弹簧与具有缓冲作用的缓冲套,当支撑架接触底面将震感传递到缓冲套与弹簧上时,缓冲套与弹簧将震感分散于吸收。同时,由于支撑架中的滑块可以相对支撑架中的支撑脚转动,使滑块更好的贴合底面,又由于两个支撑组件的阻挡与牵拉,使滑块保持一定的转动角度而不转动角度过大,使无人机平稳地降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无人机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中的第二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中的第二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第一减震机构10支撑架20第二减震机构30支撑座11缓冲套12缓冲块21支撑脚22滑块23支撑组件24支撑杆241拉簧242筒体31活塞杆32缓冲组件33无人机机体40安装座41固定块321弹簧322第一减震部3221第二减震部3222环形限位块31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查阅图1至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无人机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第一减震机构10、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连接的支撑架20、及设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0顶部的第二减震机构30。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0包括一个支撑座11、设于所述支撑座11内的缓冲套12。支撑座11内设有一个空腔,缓冲套12设置于空腔内。缓冲套12由具有弹性性质并可恢复原状的材料制成,如聚氨酯高分子材料、或橡胶材料等。支撑架20的顶部穿过所述支撑座11与所述缓冲套12并延伸到所述第二减震机构30内。所述支撑架20上设有一缓冲块21,所述缓冲套12包裹所述缓冲块21。缓冲套12对缓冲块21具有减震缓冲作用。支撑架20包括支撑脚22及设于所述支撑脚22底部的滑块23,所述滑块22通过销轴23与所述支撑脚21连接,使滑块22可相对于支撑脚21转动。当无人机在高低不平的陡坡上进行降落时,相对于支撑脚22转动连接的滑块23可转动,更能适应高低不平的陡坡。同时,滑块23底部设有一层橡胶垫,以与高低不平的陡坡相配合,减少因降落震动给机身造成的损害。相应的,为防止滑块23相对支撑脚22转动角度过大,而使机身降落过程中不稳定,在支撑脚22上还对称设置两个限制的结构,即两个支撑组件24。两个支撑组件24对称设于所述滑块23的两侧,用于对滑块23的转动角度的限制。支撑组件24包括一支撑杆241及设于所述支撑杆末端的拉簧242。所述支撑杆241一端与所述支撑脚22连接,所述拉簧242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23连接,所述拉簧242呈自然状态时,所述拉簧242与所述支撑脚22呈一个直角。当滑块23相对于支撑脚22向左转动时,压缩左边的拉簧242,此时右边的拉簧242将拉住滑块23,防止滑块23转动角度过大而使机身失去平衡。当滑块23相对于支撑脚22向右转动时,压缩右边的拉簧242,此时左边的拉簧242将拉住滑块23,防止滑块23转动角度过大而使机身失去平衡。所述第二减震机构30包括一筒体31、部分收容于所述筒体内的活塞杆32、及设于所述活塞杆32末端的缓冲组件33。所述活塞杆32顶部穿过所述筒体31并延伸到所述筒体31外,并与所述无人机机体4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32通过安装座41与所述无人机机体40连接,所述安装座41设于所述无人机机体40上,所述活塞杆32与所述安装座41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可进行拆卸更换,当起落架出现损伤使可以直接方便更换。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塞杆32可直接焊接于无人机机体40上。所述缓冲组件33包括设于所述活塞杆32底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震机构、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连接的支撑架、及设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顶部的第二减震机构,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一个支撑座、设于所述支撑座内的缓冲套,所述支撑架的顶部穿过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缓冲套并延伸到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内,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一缓冲块,所述缓冲套包裹所述缓冲块,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一筒体、部分收容于所述筒体内的活塞杆、及设于所述活塞杆末端的缓冲组件,所述活塞杆顶部穿过所述筒体并延伸到所述筒体外,并与无人机机体连接,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活塞杆底部的固定块及连接于所述固定块底部与所述支撑架顶部之间的弹簧,所述固定块相对所述筒体内壁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震机构、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连接的支撑架、及设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顶部的第二减震机构,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一个支撑座、设于所述支撑座内的缓冲套,所述支撑架的顶部穿过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缓冲套并延伸到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内,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一缓冲块,所述缓冲套包裹所述缓冲块,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一筒体、部分收容于所述筒体内的活塞杆、及设于所述活塞杆末端的缓冲组件,所述活塞杆顶部穿过所述筒体并延伸到所述筒体外,并与无人机机体连接,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活塞杆底部的固定块及连接于所述固定块底部与所述支撑架顶部之间的弹簧,所述固定块相对所述筒体内壁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通过安装座与所述无人机机体连接,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无人机机体上,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环形限位块,所述环形限位块设于所述固定块上方,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环形限位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英邱震钰郭鹏飞郭宗帅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