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植保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536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植保无人机,属于无人机领域,智能植保无人机,包括上端连接有GPS模块和动力电池的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侧端连接有机臂管,所述机臂管的末端连接有螺旋桨,所述无人机本体下端连接有药箱和起落架,且药箱位于起落架内侧,所述药箱下端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上连接有末端带喷嘴的喷管,所述起落架上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水泵连接于支撑架上端,所述起落架下端连接有减震球,所述起落架上设有缓冲机构,且缓冲机构位于支撑架下侧,在起落架上增设了缓冲机构,落地时有效减小振动,有利于保护无人机内部元器件,且该起落架组装较为简单,可以根据不同飞行区域调节起落架的高度。

Intelligent plant protection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植保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智能植保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无人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无人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无人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时,可用与普通无人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无人机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植保无人机在作业过程中,植保作物种类不同、同种作物不同植保目标或使用不同航空植保药剂等均要求植保药液喷洒流量、药液喷洒雾滴直径不同,AGL-10农业植保无人机配备专为农业应用定制的N3-AG飞控,具备多种飞行模式和作业模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配备雷达地形跟随系统,指定飞行模式和作业模式下,可保持无人机与作物之间的相对高度不变;此外,无人机还具有作业恢复、数据保护、无药报警、返航、低电量保护等功能,农药效果与药液浓度、喷洒流量、飞行速度、无人机距作物高度、风向、风速等密切相关,在使用无人机用药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以达到最佳效果。无人机飞行高度不宜过低,否则将损伤作物,无人机落地后将自动停止电机。无人机位于禁飞区/限高区/警示区时,无人机状态指示灯的闪烁模式为:显示5秒超慢闪红灯,然后显示12秒当前飞行状态,如此交替循环指示。无人机由于惯性冲出限制边界后,遥控器仍有控制权,但不能控制无人机继续飞远。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和各国空管对空域管制的规定以及对无人机的管理规定,无人机必须在规定的空域中飞行。出于飞行安全考虑,默认开启飞行限制功能,包括高度和距离限制以及禁飞区,以帮助用户更加安全合法地使用智能植保无人机。在P模式或F模式(有GNSS)的状态下,禁飞区与高度和距离限制共同影响飞行,无人机可飞行的空域为所有限制空域的交集。无人机在A模式或其他模式(无GNSS)的状态下,仅受高度限制,且实际飞行的最大高度将不会超过50米。限高用于限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最大半径用于限制无人机的飞行距离。用户可以在DJIMGApp中设置。如果无人机位于最大半径之外,并从A模式或无GNSS切换到其他模式(有GNSS),无人机将会自动返回到最大半径之内。智能植保无人机意外冲出规定范围之外时,会半自动降落,即无人机降落过程中除遥控器的油门杆无效之外,前后左右的控制权均正常有效,无人机落地后将自动停止电机。这种情况下无人机降落的地点受控范围较小,落地的地面环境不同,对无人机的起落架的撞击力也不同,落地面越硬,起落架撞击振动越大,无人机所受的损坏风险也相应的增大,此时一个好的起落架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无人机的起落架大都为组合式结构,组合式的结构有利于拆卸更换,但是多数结构复杂,生产组装不便,落地时振动较大,损坏无人机内部元器件,影响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植保无人机,它在起落架上增设了缓冲机构,落地时有效减小振动,有利于保护无人机内部元器件,且该起落架组装较为简单,可以根据不同飞行区域调节起落架的高度。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智能植保无人机,包括上端连接有GPS模块和动力电池的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侧端连接有机臂管,所述机臂管的末端连接有螺旋桨,所述无人机本体下端连接有药箱和起落架,且药箱位于起落架内侧,所述药箱下端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上连接有末端带喷嘴的喷管,所述起落架上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水泵连接于支撑架上端,所述起落架下端连接有减震球,所述起落架上设有缓冲机构,且缓冲机构位于支撑架下侧,在起落架上增设了缓冲机构,落地时有效减小振动,有利于保护无人机内部元器件,且该起落架组装较为简单,可以根据不同飞行区域调节起落架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连接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端与无人机本体连接,所述减震球连接于第二连接管远离第三连接管的一端,组合式连接便于部分拆卸更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壁上开凿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压缩弹簧,所述第三连接管下端连接有第二螺纹挡块,所述第二螺纹挡块滑动连接于滑槽中,所述第二螺纹挡块下端与压缩弹簧的上端相连接,第二螺纹挡块在滑槽中上下滑动,压缩弹簧在滑槽中压缩,有效提高缓冲效果,减小振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口处设为螺纹口,所述第二螺纹挡块与螺纹口相匹配,第二螺纹挡块螺纹连接于螺纹口处,便于收纳。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管包括第三连接管B和第三连接管A,所述第三连接管B位于第三连接管A的下侧,且第三连接管B与第三连接管A之间连接有第一螺纹挡块,所述第一螺纹挡块与螺纹口相匹配,所述第三连接管A刻有螺纹,且第三连接管A与第一连接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第三连接管A的侧端连接有锁紧螺钉,便于调节第三连接管A的外露长度,从而整体调节起落架的高度,也可将第三连接管A收纳于第一连接管中,减小占地面积。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在起落架上增设了缓冲机构,落地时有效减小振动,有利于保护无人机内部元器件,且该起落架组装较为简单,可以根据不同飞行区域调节起落架的高度。(2)缓冲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连接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第一连接管上端与无人机本体连接,减震球连接于第二连接管远离第三连接管的一端,组合式连接便于部分拆卸更换。(3)第二连接管的内壁上开凿有滑槽,滑槽内设有压缩弹簧,第三连接管下端连接有第二螺纹挡块,第二螺纹挡块滑动连接于滑槽中,第二螺纹挡块下端与压缩弹簧的上端相连接,第二螺纹挡块在滑槽中上下滑动,压缩弹簧在滑槽中压缩,有效提高缓冲效果,减小振动,第二连接管的管口处设为螺纹口,第二螺纹挡块与螺纹口相匹配,第二螺纹挡块螺纹连接于螺纹口处,便于收纳。(4)第三连接管包括第三连接管B和第三连接管A,第三连接管B位于第三连接管A的下侧,且第三连接管B与第三连接管A之间连接有第一螺纹挡块,第一螺纹挡块与螺纹口相匹配,第三连接管A刻有螺纹,且第三连接管A与第一连接管螺纹连接,第一连接管靠近第三连接管A的侧端连接有锁紧螺钉,便于调节第三连接管A的外露长度,从而整体调节起落架的高度,也可将第三连接管A收纳于第一连接管中,减小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起落架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起落架受挤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起落架部分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机臂管、2动力电池、3GPS模块、4螺旋桨、5药箱、6喷管、7起落架、701第一连接管、702第二连接管、703滑槽、704螺纹口、705第三连接管A、706第三连接管B、707第一螺纹挡块、708第二螺纹挡块、709压缩弹簧、8支撑架、9水泵、10喷嘴、11减震球、12锁紧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智能植保无人机,包括上端连接有GPS模块(3)和动力电池(2)的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侧端连接有机臂管(1),所述机臂管(1)的末端连接有螺旋桨(4),所述无人机本体下端连接有药箱(5)和起落架(7),且药箱(5)位于起落架(7)内侧,所述药箱(5)下端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有水泵(9),所述水泵(9)上连接有末端带喷嘴(10)的喷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7)上连接有支撑架(8),所述水泵(9)连接于支撑架(8)上端,所述起落架(7)下端连接有减震球(11),所述起落架(7)上设有缓冲机构,且缓冲机构位于支撑架(8)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植保无人机,包括上端连接有GPS模块(3)和动力电池(2)的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侧端连接有机臂管(1),所述机臂管(1)的末端连接有螺旋桨(4),所述无人机本体下端连接有药箱(5)和起落架(7),且药箱(5)位于起落架(7)内侧,所述药箱(5)下端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有水泵(9),所述水泵(9)上连接有末端带喷嘴(10)的喷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7)上连接有支撑架(8),所述水泵(9)连接于支撑架(8)上端,所述起落架(7)下端连接有减震球(11),所述起落架(7)上设有缓冲机构,且缓冲机构位于支撑架(8)下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701)、第二连接管(702)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连接于第一连接管(701)和第二连接管(70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管(701)上端与无人机本体连接,所述减震球(11)连接于第二连接管(702)远离第三连接管的一端。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奥斯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